关于固定床固体吸附过程结束判断依据的探讨

来源 :江苏省制冷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bo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固体吸附床除湿性能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两种判断吸附结束的标准.一种是除湿率<5%,另一种是床体出口含湿量变化率<1%.并对两种判断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当选用床体出口含湿量变化率<1%作为判断依据时,对于两种不同温湿度的进口湿空气,能在同一时间达到此衡量标准.因此可以把床体出口含湿量变化率<1%作为固定床固体吸附过程结束的判断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中国能耗现状出发,阐述了相变蓄能式地板辐射系统的原理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相变蓄能式地板的不足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一种双层相变材料地板辐射供冷/暖系统,该系统可分别满足冬夏两季的需要.本文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构造,地板结构层形式和特点,指出了其研究方法和前景,为下一步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思路.该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用户舒适度的要求,也可以显著缓减电力峰谷差,降低系统的投资与能耗,是
为预测与评价采用顶部送风与中部侧送风相结合的一较大室内空间的热环境状况,采用Airpak对该室内空间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从而得出室内温度场、速度场、PMV-PPD、空气龄分布情况.利用人体热舒适性指标PMVPPD与衡量空气品质的指标空气龄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较大室内空间采用这一送风方式是合理的并且可以利用数值模拟去优化风口位置的设计.
采用2~3台柔性涡旋压缩机并联使用的水冷涡旋式模块化冷水机组具有运行效率较高、可多级能量调节,系统稳定可靠,初期投资比较低等优点,但控制技术和水平制约着机组性能的发挥,对此,本文在充分分析目前水冷涡旋式冷水机组并联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水冷涡旋式冷水机组的并联控制优化方案,使得水冷涡旋式模块化冷水机组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本文基于理想蓄冷器的假设,采用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对蓄冷器中实际气体进行热力学分析,并与理想气体在蓄冷器中的湿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充气压力与配气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不管是理想气体还是实际气体,增大频率都会增大蓄冷器内气体的温度波动幅值,在高温区,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程度不大,但在低温区,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程度较大,不可理想化.
在中低温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中,蒸汽发生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蒸汽发生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有机朗肯循环的性能.本文主要对用于小型中低温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中的板式蒸汽发生器的特性进行研究.以单级逆流型蒸汽发生器为例,将板式蒸汽发生器的换热过程进行了简化,建立了换热稳态模型,运用Dymola软件进行理论计算.根据计算结论得出了蒸发压力、导热油入口温度和流量对于单位工质换热量和熵增的影响,其中增大导热油流
为了分析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应用夜间通风的节能性,利用能耗模拟软件EnregyPlus对该地区某办公建筑夜间机械通风进行了节能性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夜间通风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空气和围护结构的温度,降低白天空调负荷,节省空调用电,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以南京地区典型气象年气象参数为例,6月3日当通风时间为6:30~7:00,换气次数为6ac/h时,节能效果最佳,可以节约空调用电31kW·h.
本文提出了双蒸发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冷源系统,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比较常规空调系统(末端为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系统、处理空气为冷却除湿)所用的单一冷源和采用相同末端、但风机盘管仅承担显热负荷、新风承担全部湿负荷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所用的双蒸发器温湿度独立控制冷源的能耗,结果表明双蒸发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具有节能的潜力.
利用数值计算分别对某针灸诊室采用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和地板送风进行了模拟,通过颗粒物浓度、CO2、空气龄、PMV-PPD等方面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同的送风量条件下,地板送风和混合通风在呼吸区域温度梯度比较小,地板送风在去除诊室内CO2效果显著,而置换通风在节能性以及排出诊室内颗粒物上表现较好.
通过Airpak软件,对运用直接水蒸发冷却通风系统的某地下室网吧进行室内热环境模拟,对模拟得出的气流组织,温度,空气龄,相对湿度以及PMV—PPD云图进行分析,以证明水蒸发式环保空调运用于网吧的可行性.
本文对宁波市某公寓(4645.8m2)空调系统的选择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进行了详细的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计算.将多联机、地下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房间空调器系统作为建筑物空调系统的四种备选方案,通过调研得到主要设备的市场价格以及施工安装费用,采用费用年值法对空调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最终得出该公寓空调系统的最佳方案,并为江浙地区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方案选择提供一些技术经济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