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银杏大树移栽的“天时”与“地利”

来源 :全国第二十次银杏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杏是珍贵的孑遗树种之一,其叶翩如飞蝶,其树姿挺拔优美,病虫害少,适应性广泛,是优良的观赏绿化树种.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银杏大树被广泛运用到街道绿化中.笔者根据多年的摸索,在银杏大树绿化工程中,紧紧抓住银杏大树移栽的"天时"与"地利",其成活率能够达到95%以上.1银杏大树移栽的"天时"是保证成活的根本1.1移栽时机最关键多年实践表明,秋冬季最适合于栽植银杏大树.银杏树,因其生理特性的原因缓苗期长,素有公孙树"之称".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根部所受损伤较难愈合,而秋冬季节随着气温下降,树叶已落,树液回流,树体停止生长,不再大量消耗养分,树根的工作量因而大大减轻.起苗时受伤的树根,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伤口便会很快愈合,恢复运输、吸收、积累营养,进入一年中的第二个发育高峰期,为次年开春后树体的发芽生长做好充分准备.所以说,秋冬季移栽银杏大树最易成活.另外,依据移栽时的天气选择最佳时间,移栽的时间最好能选择在阴天进行,如必须在晴天移栽,则以下午日落前后移栽为最好,清晨次之,切忌在中午移栽.移栽前须对银杏树冠进行喷水处理,这样能减少树体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树体移栽成活.
其他文献
One of the decisive criteria in grape quality at harvest time is grape sanitary aspect.Gray rot caused by Botrytis cinerea is frequently responsible for deteriorating grape quality, as observed in man
会议
通过对延庆盆地多年自然条件的分析表明:延庆盆地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对红地球、美人指、黑奥林等主栽品种的生长结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之形成了易着色且偏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酸甜适中等品质特征.并总结了高位嫁接、小棚架独龙干架式、极端梢修剪、弓形绑梢、沃土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及今后需注意的问题.
本研究以山东郯城、临清以及北京的5~19年银杏用材林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树冠冠幅与胸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林木生长所需营养面积等于林木树冠面积,得到用材林胸径与经营密度的相关关系,编制了银杏用材林合理经营密度表.研究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银杏用材林冠幅、胸径的相关性影响不显著,冠幅与胸径成正相关关系,随胸径的增大,冠幅增加.经营密度与胸径呈负相关关系,随胸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幼年期,银杏用材林应适当
以银杏种子的活性胚为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条件(激素、光照等)对银杏愈伤组织胚诱导培养及继代培养的影响.本实验研究了9种不同激素配比和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及长期继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激素配比都能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但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所得到的愈伤组织颜色浅绿,叶绿素含量低,完全黑暗培养条件不利于愈伤组织继代培养;NAA和6-BA不同浓度的激素配比组合均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胚诱导
通过对邳州国家级银杏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前后有害生物的调查分析,掌握示范区内和外来潜在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其变化,提出有害生物的监测及防控策略,当前面临的形势是有害生物种群呈上升趋势,出现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现象,生态隔离意识不强等,在今后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确需引进的一些植物,应施行隔离试种措施,避免危险性病虫害的引入、发生。在秋冬季节组织人工摘除桧柏类等寄主上的菌瘿,施用杀菌剂防治,以防止该病害连年发生
本文主要介绍银杏大蚕蛾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特征,阐述了银杏大蚕蛾的危害情况和发生规律,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面总结出了其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银杏大蚕蛾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银杏大蚕蛾的危害,主要是幼虫取食银杏叶片,大发生时可将整株银杏的叶片全部吃光,严重影响银杏生长和产量。银杏大蚕蛾的科学防治,可以采取营林措施,提高林分抗性,也可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或使用无公害农药进行防治,筹建银杏园时
胸径是反映银杏苗木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银杏苗木在年生长时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苗木胸径的生长,本试验以10年生银杏大苗作为试验对象,探讨生长时期与胸径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银杏在每年的5月至10月有生长量,最大的胸径生长量为1.9cm,最小的为1.2cm.11月到次年4月银杏几乎不生长,且银杏在6、7、8三个月的生长最为旺盛,至少长0.38cm;在6、7、8三个月中银杏的胸径生长呈现波浪式发展,银杏胸
针对银杏-茶树复合模式,开展银杏落叶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的研究,探讨银杏-茶树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以期为银杏-茶树复合系统的土壤肥料和效益评价、模式筛选、结构优化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模式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显著降低.不同银杏间作密度对表层土壤养分无显著影响,仅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高密度银杏间作林大于低密度银杏间作林.(2
职业性硅肺病是困扰社会的一个顽固性职业病,目前国内预防和改善此类疾病的产品并不多见,本研究探讨银杏虫草颗粒对动物(大鼠)实验性硅肺的干预作用.方法用超细石英粉注入大鼠气管,造成硅肺动物模型.4周后按性别体重均衡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千金藤素对照组和银杏虫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每日灌胃给予蒸馏水,千金藤素40mg/kg,银杏虫草颗粒20、10、5g/kg,12周处死动物,做肺组织常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3 types of fermented Ginkgo-leaves (FGL) on layer performance, egg quality, lipid metabolism, microbial populations, and egg-yolk fatty a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