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项目投标文件的编制

来源 :项目管理技术杂志社,北京中科项目管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投标文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出发,逐一分析了如何编制一份有竞争力的投标文件,最后指出了编制好投标文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其他文献
在日本的物流业界,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第三方物流这一用语被广泛认识。被称为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在日本的物流业界中,对第三方物流这一概念并没有统一的明确的认识。实际上,从那些被称为第三方物流的企业的主营业务来看,也是各不相同。因此,本文以日本政府颁布的《综合物流政策大纲》为基础,对日本物流业界如何理解第三方物流这一概念进行介绍,同时,以2003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发布的《关于日
国外对物流能力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而在我国不仅起步较晚,而且深入性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将其与我国的物流发展实践相结合,对于企业有针对性地发展自身的物流能力有很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国外学者对物流能力问题的界定、物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以及物流能力的决定因素与改进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边界的重新界定问题。通过将供应链管理下与传统管理下企业经营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供应链管理能够使企业的组织成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从而对企业边界产生了深刻影响。供应链管理使企业的纵向边界逐渐收缩,而使横向边界逐渐扩大;同时使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边界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结,日益模糊,最终导致了企业间复杂的网络结构和丰富多样的制度安排。
当今世界供应链竞争越发白热化,而以终端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目标对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由于市场需求不确定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迫使企业必须以基于需求链的策略制定和执行动态协同计划。本文提出了面向需求链的供应链协同计划,这一方式将有效地协调企业内部供应链相关部门对市场需求做出高效反应。接着,进一步构建了供应链协同计划的框架,其目的是使企业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取代了原有的局部利益最大。然后,结合著名跨国公司
对单产品供应链网络中的厂商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产品物料需求清单的分析,建立包括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加工、分销和配送在内的完整供应链网络。对该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加工循环和调拨循环进行拆分,使其转化为单向流动拓扑网。按照节点功能、产出、原料来源的不同,对供应链网络中的各节点进行单一化处理,拆开同一节点上的不同功能、不同产出和不同原料来源。对照物料需求清单的结构层次,对拆开后的网络节点进行合并,使得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而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工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基本环节,而所谓工序能力指数就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文章结合上海同望质量管理系统软件介绍了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实现工序能力分析以及质量分析结果的应用.
本文在回顾关键路径法(CPM)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的蓝图设计计划管理技术(BPM),并通过两个设计项目的对比论证了BPM的应用效果,最后展望了BPM的前景.
工程质量管理平台是一个可建立及完善公路质量数据集中管理的平台,通过对试验/检验数据的归纳、整理、分析和统计,可以让承包人、监理单位、政府质量监督单位、业主对工程质量管理信息进行快速交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产品质量和施工的工艺、流程、工序及方法,帮助建设单位实施质量目标的全方位控制管理.软件平台包含两个系统:(1)基于当前传统的C/S(Client/Server)结构的质量管理系统;(2)基于当前流行
质量月报的统计和生成,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在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管理时,大量的数据统计、录入和审核是非常繁琐的工作,因此在很多时候都会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实施到位.本文从计算机质量管理平台的众多功能之中,选取质量月报自动生成这一亮点,围绕质量月报的生成过程,对比使用计算机前后质量月报生成的不同方式,着重阐述了利用质量月报辅助进行质量分析,从而达到控制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目的.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IQMS)以数据模型和控制模型为核心,分别对数据字典、评定办法、正态分布理论、信息可视化分层研究,再逐步扩散,提高系统集成度.信息化建设过程大致经历了计算机辅助试验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工程质量控制、计算机辅助工程质量查询3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以点带面、面面俱到、基层数据采集和业主、总监级质量管理高效实施的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