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技术在服务器资源整合中的研究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uidao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松辽委服务器使用现状及由于服务器数量的增加,带来的机房空间、机柜资源、电力供应、机房环境保障日趋紧张问题;介绍了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和虚拟化技术在服务器整合的优势.针对松辽委水利信息化应用需求不断增加,服务器数量增长过快的趋势,提出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进行服务器整合的策略,以达到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简化服务器管理模式、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其他文献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等一系列文件明确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坚持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统一规划,以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北之江水文条件复杂,也是来宾重要的饮用水备用水源地和“桂中水城”引水口,水资源保护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北之江流域水资源质量和污染源情况调查
本文分析了鄱阳湖流水资源及湖区水位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了鄱阳湖区存在的水资源安全问题,计算了三峡水库初期运行和正常运行对鄱阳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得出了鄱阳湖流域天然水资源情势未发生趋势性变化,湖区“高水湖相,低水河相”特征造成枯水季节湖区用水困难和三峡水库蓄水期间鄱阳湖出湖流量增加使用水困难加剧等认识.
利用情景分析技术对鄱阳湖流域洪水风险系统中动因与响应进行分析研究,在辨识其洪灾风险多尺度动因、响应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应鄱阳湖流域洪灾系统PSIR模型,并从洪水风险评估的角度,对其流域内孕灾环境的变化、主要致灾因子及承灾体脆弱性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了激励机制下洪灾系统中动因、响应与其风险评估的相互关系.据此,采用定性分析法对未来可能影响鄱阳湖流域洪灾风险的动因、响应项进行了重要性与不确定性排序,并对
溃堤洪水及冲刷坑的计算复杂,目前的研究成果还较少.通过建立某堤防溃堤的二维非恒定、非均匀沙泥沙数学模型,得到堤防溃决后溃口下游流场、水深分布图,并采用范诺尼全沙输沙率公式和梅叶-彼得输沙率公式对比不同的输沙率公式计算得到的冲刷坑结果差异,提出梅叶-彼得输沙率公式比较适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
台风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3个因素引起.台风中心风速、湿度、气压的数据直接导致利用模型推演台风的运行轨迹,破坏程度的估算.本文作者从自己负责和直接设计研制无人机的机载系统的一款无人机出发,介绍了无人机的总体设计和在台风测量中的应用.
抛石护岸是治理长江崩岸的一种易操作且行之有效的措施.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就采取了这种方法.几十年来,抛石以人工为主,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施工机械的进步,长江抛石逐步开始了机械抛石的尝试与摸索.并在抛石施工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
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长江河口原水中DON、DIN、TDN等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原水中DIN是氮存在的主要形式,DON浓度含量较低,占TDN的3%~24%,丰水期DON浓度和占TDN比例均高于枯水期.河口水源水库通过自净作用使得出水DON较进水降低31.8%.三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表明水库有机物主要有3个主要成分,分别是类腐殖酸、类蛋白和类色素有机物.
近年来,水利建设项目数量众多、资金庞大,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但在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也出现了腐败行为,对资金监管和预防腐败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建设了全省水利系统各级用户使用的资金监管平台,实现了项目从可研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时、准确掌握水利建设项目的动态信息,对建设进度、资金拨付时限、投资完成等进行在线预警,对资金的使用和拨
宁夏贺兰山东麓实施山洪截潜工程拦蓄雨洪水,采取扬水灌溉、库井结合、水权转换、供给水产养殖等方式充分利用雨洪水资源.实践表明,拦蓄后的雨洪资源达到了灌溉水质标准,可使农作物及生态绿化适时灌溉、水产养殖丰产增收,生态旅游稳步发展,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干旱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类信息资源正成为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信息安全则成为了当代信息化高速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国家推行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为基础,阐述了信息安全架构的搭建、区域的分割和安全手段的配备,为各组织单位的信息安全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