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溶剂作用下铁催化的电化学调控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来源 :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s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α-溴苯基乙酸乙酯为引发剂,研究了氯化铁(FeCl3),溴化铁(FeBr3),六水合氯化铁(FeCl3·6H2O)三种铁系催化剂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电化学聚合过程。聚合体系在1-甲基-2-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甲酰胺(DMF),乙腈(MeCN)等极性溶剂中进行,不添加其他有机配体。结果表明,当使用六水合氯化铁作为催化剂时,聚合反应速率最快,可以获得控制性较好的聚合产物。同时我们研究了不同种类极性溶剂(NMP,DMF和MeCN)对聚合反应活性的影响,其中NMP 作用的聚合体系活性最高。和传统的含氮或含磷配体相比,极性溶剂的绿色性、普适性,为绿色聚合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为高分子合成领域带来了变革.RAFT 是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一种,其最大优点是适用的单体范围广,反应条件与普通自由基相近.聚氯乙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通用塑料,但由于氯乙烯单体活性较低和链转移常数较大,所以利用可控/“活性”的方法进行氯乙烯的聚合仍面临许多挑战.因此利用RAFT 的方法进行氯乙烯聚合反应的探索很有必要.本文对氯乙烯RAFT 聚合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不同的RA
本文从间苯二甲酸出发,合成了一种具有对称分子结构的芳香族化合物——间苯二甲酸二四氢糠酯-5-磺酸钾(DTF-5).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对DTF-5 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DTF-5 可以作为成核剂用于调控聚乳酸树脂的结晶行为.通过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测试考察了DTF-5 成核剂对于聚乳酸结晶过程的影响.DSC
硫代内酯可视为受保护的巯基化合物,在胺和丙烯酸酯同时存在时硫代内酯首先进行氨解产生巯基,巯基进一步与丙烯酸酯反应从而实现三组分点击反应,同时该反应赋予硫代内酯两次功能化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聚合物制备和功能化方法。本文分别制备了水溶性和油溶性两种含有硫代内酯基团的聚合物,并将其与微流控和界面聚合结合实现微球的制备。即含有硫代内酯基团的聚合物与丙烯酸酯溶液作为微流控的分散相,并将胺加到连
离子交换聚合物膜的发展对促进聚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以Nafion 膜为代表的全氟磺酸膜,存在高温易脱水电导率下降的缺点.另外,目前应用最广的基于季铵盐阳离子的阴离子交换膜,存在耐碱稳定性差的缺陷.利用高耐碱的咪唑类离子聚合物与丁腈橡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互穿网络结构,得到保持高耐碱稳定性的基础上,机械性能和电导率能够媲美甚至超过nafion 膜的阴离子交换膜.设计合成的基于咪
空心介孔硅球具有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表面易修饰、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可作为化学物质、药物和基因等客体分子的载体,但不同客体分子对空心介孔硅球的壳层孔结构有着不同的要求。本文以聚胺修饰的聚苯乙烯胶体粒子(pSt-co-pDMC)充当模板和介导二氧化硅沉积的催化点,水环境中原位矿化制备聚合物@SiO2 杂化粒子,高温煅烧除去模板内核得到介孔空心SiO2 纳米粒子。通过改变硅源前体(四甲氧基硅烷TMOS
功能化荧光微/纳球由于其发光特性,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可以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生物分子的标记和示踪、免疫分析及药物筛选和基因研究等.本文通过Sonogashira 反应对超支化聚(对亚苯亚乙炔-alter-间亚苯亚乙炔)(hb-PMPE)的进行末端改性,将其末端-Br 转化为醛基,再将末端醛基化产物与端氨氧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NH2O-MPEG2000)反应,使其部分末端连接聚乙二醇(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由若干个苯环对位首尾相连形成的有机共轭大环分子—环对苯撑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自从2008 年第一次合成以来,不同环个数的环对苯撑都被陆续合成出来.然而,不同侧链的环对苯撑衍生物却很少有报道,它们的不同性质也有待研究.本文中,我们通过不同的有机反应,寻找了一种能够高效合成环对苯撑及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并通过这种路线合成了五种不同的环对苯撑及其衍生物.我们合成了两种不带侧链的[8]CPP
我们将天然橡胶ω 端的蛋白质简化为寡肽,修饰聚异戊二烯的ω 端, 研究蛋白质对NR 性能的影响.通过合成金属络合物Al-IP,作为前体参与异戊二烯的共聚,得到官能团化的聚异戊二烯共聚物OH-PIP.OH-PIP 与N,N-二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发生取代反应,得到DSC -PIP.随后该中间产物与丙氨酸四肽(4A)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多肽修饰ω 端的聚异戊二烯橡胶4A-PIP.AFM 测试显示在4A-P
聚类肽是脂肪族聚酰胺主链上的N 原子含有取代基的一类化合物的统称,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热加工性、溶解性和抗蛋白酶水解性。我们认为人工合成的具有可控序列结构的聚类肽最终也可能拥有天然蛋白质类似的组装结构、催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在生物材料、功能材料及催化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发展序列可控的聚类肽合成新方法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战。另外,人们对于聚类肽序列结构与其性能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最近,我们
双亲性嵌段聚合物因亲疏水比不同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成不同形态,若嵌段聚合物以易断裂化学键相连所形成的组装体可降解。可降解的组装体作为微溶于水的药物分子的载体进行运输及定点释放。本文通过RAFT 可控自由基聚合,click 反应及二硫键的交换反应合成得到含二硫键的还原性Tadpole-Shaped 双亲性嵌段聚合物。首先,由酯化反应合成一个两端为炔另一端为二硫-2-吡啶的三臂小分子链接剂,将聚合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