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16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金超,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05
士(1840~1916)①,名振勋,原名肇燮(乡下称兆燮),字士,广东大埔人。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创始人,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华侨、民族实业家。其父张轩,清道光秀才,以教书为业兼...
[期刊论文] 作者:刘延苗, 来源: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5
的“贵无”思想是玄学中的经典之论。玄学的基本特点是整合儒道。王首先将《周易》中的“言不尽意”与《庄子》中的“得意忘言”天才地结合起来 ,为自己重新解释经典开...
[期刊论文] 作者:戴建平,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自然观是魏晋玄学自然观发展的重要阶段.王认为,自然界有一个开始的阶段,它是从"无"开始的."无"不但是自然的始基,也是自然的本体.在"无"的支持下,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生...
[期刊论文] 作者:薛亚飞, 来源:决策探索 年份:2005
泰国盘谷银行是目前居于泰国和东南亚银行之首的世界著名银行,其创始人为泰国"金融巨子"陈臣.陈臣的故乡在我国广东省,清朝末年其父亲为生活所迫到泰国谋生.1910年6月24...
[学位论文] 作者:李娅, 来源:四川大学 年份:2005
,是魏晋玄学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圣人有情”是一个重要但是又没能引起足够重视的部分,本文正是通过对王哲学体系中“圣人有情”这一思想进行深...
[期刊论文] 作者:李茂叶, 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圣人具有超拔的智慧而不滥用智慧,"圣人有情论"还圣人以正常人的生命情感和自然之性,把人格神还原为普通人.在树立"圣人"这一人格典范时,王将儒家的...
[期刊论文] 作者:子, 来源:中国核工业 年份:2005
花的故乡在南国,在山映斜阳水连天的秦山脚下,不知从何时起我认识了"",倾听了""的故事和传说.山有山的故事,水有水...
[学位论文] 作者:易,,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05
在西方史学史上,克史学的地位与作用是无与伦比的。本论文对这一重要史学的内在构成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文章主要阐释克史学体系中“如实直书”、“上帝之...
[期刊论文] 作者:吕,, 来源:中国酒 年份:2005
记者近日在市场调查中发现,陵正在收复失地,巩固地盘。临沂、枣庄、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泰安、日照、威海、济宁、东营、等山东重要城市已经成为陵的模范市...
[期刊论文] 作者:裴传永,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2005
作为魏晋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对先秦两汉人性观的深化和突破.在人性善恶问题上,王不赞同孟子的性善论,也不赞同荀子的性恶...
[期刊论文] 作者:杨现昌,田宝光,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05
(226—249),字辅嗣,河内山阳(河南焦作)人,汉末名士王粲侄孙,魏著名玄学家。幼而聪颖,深孚盛名,曾被何晏称赞:'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哲学的基本范畴是"无"和"有"."有"必须"由乎""无",此之谓"崇本";"无"则应"因乎""有",此之谓"举末",合起来即是"崇本举末"."本"与"末"、"无"和"有"如何贯通联结,其关键在...
[期刊论文] 作者:黄立群,, 来源:台内外 年份:2005
白山市档案局为了做好2006年《台内外》征订工作,于2005年10月20目在市百合宾馆召开了《台内外》征订发行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市档案局及所属6个县(市)区档案局局长...
[期刊论文] 作者:陈致宽,, 来源:武汉文史资料 年份:2005
读了《武汉文史资料》2004年第9期上的《熊廷传略》后,令我回忆起童年时听江夏纸坊家乡老辈人说熊襄愍公、熊芝岗的故事所留下的深刻印象。上世纪80年代,我在北京市社...
[学位论文] 作者:杨鉴生,, 来源: 年份:2005
第一章对王有...
[期刊论文] 作者:易,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5
以史学巨擘克为代表的克史学不仅惠泽西方史学,同时也深刻影响着20世纪的中国史学。本文阐释克史学的贡献、理清其东传的路径、揭示其在中国史学界的回响,以此展现这一...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哲学的本体是"无"."无"对中国美学的一个基本意义在于,从思想上使人的觉醒成为可能,由此,又使文的觉醒成为可能.意境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意境具有超越性,即从"实...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季冬,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2005
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以无为本”的“无”是什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该文从“无”的特性,取名“无”的原因,怎样认识“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认...
[期刊论文] 作者:乔光辉,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从赵"邃于史学"的治学特点入手,剖析了题材内容与史实之间的对应关系.卷上诸篇可视为严格的史学作品,而卷中、卷下诸篇则以小说的形式抒发其史学感慨,虽为...
[期刊论文] 作者:刘祝环,李永洪,, 来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5
以道家的自然人性观为基础,认为“性”本朴实,混沌而无善恶;同时在情的问题上主张情分善恶。情的“善恶双遣”是性的朴实被破坏的结果,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性即是情,情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