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726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曦,刘太国,向文胜,陈万权,,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2011
【目的】研发简单、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技术用于小麦秆锈菌的准确诊断和秆锈病的早期预警。【方法】采用FIASCO法构建秆锈菌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分离微卫星DNA序列,设计...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红梅,刘太国,徐世昌,刘大群,陈万权,,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6
采用常规杂交和基因推导法相结合,在苗期和成株期对小麦优良抗病种质兴资9104进行抗条锈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兴资9104至少含有1对显性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和1对成株抗条锈病......
[期刊论文] 作者:王曦,陈万权,刘太国,向文胜, 来源: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2004
Ug99(TTKS)为1999年在乌干达首次发现的秆锈菌新小种,对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31具有强毒力.此小种致病性极强,传播迅速,给全球小麦生产带来威胁.在肯尼亚用Ug99对我国118个小麦...
[期刊论文] 作者:闫丹丹,刘太国,高利,刘博,陈万权,, 来源: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2011
小麦条锈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病害,抗病品种培育和利用是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控策略。通过对来自全国不同麦区的115个小麦生产品种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分小...
[期刊论文] 作者:宗倩倩,陈万权,刘太国,高利,郭庆元,, 来源: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2020
为了解新疆种植的部分冬小麦品种对矮腥黑穗病的抗性情况,以新冬系列多个品种和伊农18为试验材料,通过温室人工接种鉴定法评价各参试品种对矮腥黑穗病的抗性.接菌后,感病对照...
[期刊论文] 作者:陈万权,冯洁,秦庆明,康晓慧,,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99
综述了近年来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真菌病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潜力,内容涉及病原菌的种类鉴定、群体遗传、毒性变异、毒性基因迁移、菌源传播及植物抗病基因定位、克隆和标...
[期刊论文] 作者:何婷,刘太国,陈万权,郭青云,高利,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2021
为明确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后对小麦茎、叶、穗部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高感小麦光腥黑穗病品种'东选3号'和高抗小麦矮腥黑穗病品种'伊农18/兰考矮早8号'为供试材料,......
[会议论文] 作者:姚卓;陈万权;刘博;刘太国;高利;,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1
  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秆锈病和叶锈病,是一类由锈菌引致的真菌性病害.小麦锈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所有产麦国家的一类最重要的病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条锈病流行区,流...
[期刊论文] 作者:徐哲 刘太国 刘博 高利 陈万权,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2021
摘要 :为明确自然发病条件下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籽粒镰刀菌毒素污染情况,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测定了长江中下游冬麦组(CZX)、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HNS)、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HBS)、北部冬麦区水地组(BBS)180份小麦样品中DON、3ADON、15ADON、T-2、HT-......
[会议论文] 作者:王佳昳,刘太国,何月秋,陈万权,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7
锈菌生理小种毒性的改变是导致抗锈小麦品种"丧失"抗性的主要原因,小种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病菌对寄主苗期致病性的差异,是对基因的间接反映,不能真实地反应其亲缘关系。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分子和基因水平认识真菌群体的遗传结构、组成和分类成为可能。主......
[会议论文] 作者:高飞,高继国,高利,刘太国,陈万权,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8
以小麦矮腥黑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正交分析和单因素水平相结合的方法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引物浓度、dNTP含量、Taq酶用量和模板DNA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小麦矮腥黑粉菌ISSR-PCR反应的优化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Mg2+ 2.0mmol/L、引物1.2 μmo......
[期刊论文] 作者:吴杰,刘太国,高利,朱宝成,陈万权,,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2009
为明确镰刀菌毒素在小麦中的污染与分布状况,选取以四种镰刀菌毒素的特异性抗体制备的ELISA试剂盒,检测了来自全国范围内的183个冬小麦、46个春小麦品种(系)样品中的镰刀菌毒...
[会议论文] 作者:任晓利, 刘太国, 高利, 刘博, 陈万权,, 来源: 年份:2004
由Puccinia triticni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小麦病害之一。该病害在我国广泛分布,成为小麦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安全、...
[期刊论文] 作者:任晓利,刘太国,刘博,高利,陈万权,,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2012
[目的]建立简单、快速、有效的小麦抗叶锈基因复合PCR体系,从而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率。[方法]以28个‘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和16个已知基因载体品系作为试材,测...
[期刊论文] 作者:张菡,刘太国,陈万权,赵思峰,高利,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20
氟环·咯·甲苯在田间实际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小麦光腥黑穗病。目前该农药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在中国获得了登记,但是对小麦光腥黑穗病的防治尚未报道。因此,本实验...
[期刊论文] 作者:许铜硕,刘太国,刘博,陈万权,高利,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2020
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是用来分析动态转录组的重要工具。RNA-seq生成的数据不仅可以量化基因表达,还有助于发现新的转录本、识别选择性剪接基因和检测等位...
[期刊论文] 作者:张玉薇,刘博,刘太国,高利,陈万权,,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2014
利用抗条锈病基因Yr10、Yr18以及1BL/1RS易位的SCAR或STS标记,对2006-2010年75份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进行了分子检测,以明确Yr10、Yr18以及1BL/1RS易位在我国2006-2010年审定...
[期刊论文] 作者:陈伟帅 高利 刘太国 刘博 陈万权,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2015
摘要 选用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的5个品种,进行不同混播处理,研究了混播群体中存在各不同抗病基因时对小麦条锈病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单基因品种混播多不能显著降低条锈病的发生,而3个以上单基因品种混播多可显著降低条锈病的发生,而且4~5个品种混播的REM......
[期刊论文] 作者:袁军海,王凤涛,刘太国,陈万权,,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2007
通过杂交将近缘植物中的抗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是抗病育种的常用方法。在利用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合成双二倍体小麦过程中,二倍体或四倍体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在双二倍体中大多...
[期刊论文] 作者:葛润静,刘太国,高利,刘博,陈万权,,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2015
为明确2011-2012年度云南、四川、青海、陕西、甘肃和河南小麦叶锈菌的毒性特点,用31个近等基因系或已知抗病基因品种为鉴别寄主,对从六省采集的180份小麦叶锈菌标样进行了苗...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