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1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是启蒙时代转型伦理学面临的中心问题。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休谟和斯密以"正义—善"二分法开创了转型伦理学的双轨范式,有效地回应了随着商业社会的兴起而来临...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19
冯友兰的"新理学"以"共相"与"殊相"二分法分析儒家伦理,区分"五常"之人类一般道德的普遍性和永恒性,以及"五伦"之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的时代性,把道德分为"可变的道德"与"不可变...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政治思想史 年份:2011
梁启超新民说之要旨,在民族认同的建构与公民精神的启蒙。其所倡言的公德、国家意识、权利、义务、自由、自治、合群、政治能力等,皆为中国文明所匮缺的公民身份之必备元素。...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15
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按照胡适的观点,"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观察与思考 年份:2015
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发起的一场旨在青年思想"觉悟"的启蒙运动。他期待通过一场反孔教的伦理革命和思想革命,达致国民之"最后的觉悟",从而为共和政治扫清思想障碍。从1915年9...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2
中日近代化的比较研究,是一个颇富挑战性的学术课题。本文拟通过对日本和中国的两位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和梁启超近代化思想的比较,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中日近代...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福山的政治秩序理论以国家、法治、负责制政府为现代政治秩序三位一体的制度组合,以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理论架构阐释政治秩序的成长,追溯了国家、法治、负责制政府在国家和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2009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其《吾人最后之觉悟》是一篇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文献。文中以国人对西方文明由"学术"而"政治"而"伦理"之觉悟,反思了晚清以来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渐...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13
政治经济学是苏格兰启蒙运动政治学之最富特色的理论,斯密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居功至伟,他以经济自由扩展了洛克的政治自由的主题。斯密一改霍布斯、洛克的契约论传统,转而...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1989
【正】自由是五四启蒙运动价值转型的中心课题。以人的现代化为其旨的新文化运动,是以追求人的解放的人本主义为其思想底蕴,而以自由为其终极价值目标的。在五四启蒙学者中,李大......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1999
五四启蒙的中心主题是公民精神的建构。新文化运动倡言之个体本位、独立人格、权利观念、功利取向、法律意识、契约精神、科学理性,以公民精神而一以贯之。五四伦理革命,旨在以......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04
人文宗教是中国宗教独异于世界诸大宗教的基本特点。儒教即一种以人文世界和伦理道德为信仰中心的人文宗教 ,或一种以圣贤为中心形象的哲人宗教。三不朽论代表了中国圣贤型人...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政工学刊 年份:2020
当前,随着军队文化工作内容形式的渐趋拓展,当代官兵审美情趣的日益提升,以及思维理念和价值观念的个性化特征更加鲜明,对军事行动中文化工作实现鲜活生动、切实发挥实效提出...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6
【正】 1923年的科学与玄学论战,在学术界长期被贬斥成“唯心主义的大混战”。这种囿于“两军对战”框架的结论,今天无论从思想史还是当时论战实际来看,都不免失之简单。对此...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观察与思考 年份:2019
梁漱溟是五四时期一位特立独行的启蒙思想家,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中国启蒙运动的传世之作,其富有原创性的中西印文化比较理论,集晚清以降启蒙运动中西文化论之大成。梁...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12
在休谟的道德哲学中,"正义"居于引人注目的中心位置。他把道德分为"社会的道德"与"自然的道德"两类,"正义"是社会道德的基石,仁慈、同情、慷慨等则属于自然的道德。对于休谟...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1925年和1926年,徐志摩与胡适这两位自由派知识分子好友先后游历莫斯科。莫斯科之旅使他们发生了深刻的思想逆转:徐因苏俄之梦的幻灭而回归自由主义,胡则激赏新俄"伟大的政治...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年份:2015
甲午之后,严复从海军先驱到启蒙之父的转变,表征着洋务时代的终结和启蒙时代的开端。严复译介的进化论以一个变动的、进化的、竞争的新宇宙观、世界观颠覆了古典中国的意义世...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0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其时,知识界对于这场爱国学生运动之评价,见仁见智。陈独秀、胡适、梁漱溟的"五四"观,代表了民初思想界之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
[期刊论文] 作者:高力克,,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04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 ,存在着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两种公民传统。在现代社会中 ,人性的自我分裂表现为人的“市民”和“公民”二重身份的紧张。Citizen概念的两歧性 ,表征着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