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1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人文天下 年份:2016
老子是中国古代一位原创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启发了许多后人。在其影响之下,产生了一连串卓越的学说,从而形成了道家...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97
老子自然本体论之道的主要特征是“无”,是存在的不确定,是玄奥和不可知,不能从知识论角度去理解。它表明自然本体之境与人的现实境域相隔离。近作为最高准则,超越人的认识能力和......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本文所说"性恶意识"不同于"性恶论"。"性恶论"是明确宣称人性为恶的理论,先秦诸子中只有荀子一家。"性恶意识"则是古人对人性黑暗的认识,诸子多家有这样的认识。先秦诸子对人...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游世思想是贯穿《庄子》三十三篇的一个基本主题。自郭象注以后,古人理解庄子,较为重视游世思想中的内心自在;现代学者解释庄子,又倾向于重视“逍遥游”中的精神自由。游世思想的......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7
《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是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主流意见一直认为在这对关系中仁居于主导地位。这种意见始终忽略一个起点处的问题,孔子为什么无条件地相信...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0
庄子主张道不可知、不可言,而且不可行,因为道是自然境界,人不能以刻意的方式进于自然境界。但是另一方面,道又是可“行”的。合于自然境界的行为,是以朴实无我的方式去行事,包括处......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98
庄子认为人生痛苦无从解脱:第一,个人遭到伤害总是无缘无故又不可抗拒的;第二,人生的孤弱无助不仅表现在社会生活的黑暗恐怖,而且表现在自然生命本身的脆弱;第三,人生脆弱与苦难的根......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5
多数学者相信,天是儒学的神圣性价值之源。郝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一书提出一个独特观点,《论语》中孔子并不重视天,却特别重视礼,礼具有神圣价値。本文同意芬格...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新世纪图书馆 年份:2016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司马谈对此解释为"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辅",这一思想反映在政治......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学术界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古代礼观念出现于西周时期.但是,西周初年草创周代礼制,礼制到西周中期逐渐系统化,在此过程中,礼观念一直没有形成.礼观念形成是在春秋霸政时代,...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4
学术界对西周初年文献中的"夏"字一直有不同的理解.本文考释、诸文献,认为"夏"意指王族身份."夏"概念表明周初人意识到有一个超越具体王国之上的王族圈子存在,这...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春秋前期贵族宗法秩序解体,“诸夏”共同体形成,这一变化使古代贵族社会在灭亡前夕出现一次中兴。这次中兴深刻影响了春秋时的历史变局,不仅缓和了中原战乱,为中原各城邦国家...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西周初年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夏”名,夏名的来历至今不详,可能非夏王国本名,是夏以后的人以汉字拟音。周初称周邦为夏,是以夏为所有王国的荣誉性共名。此种共名用法,以周初形成的三......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古代华夏融合由夏商周三代王国政治推动完成,这一点已为学界公认。但华夏融合的具体途径是什么,仍有待深入研究。三代王国皆耗费大量物资建设象征权力的王国礼仪,王国礼仪为...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春秋时宋楚泓之战,宋襄公为坚持礼义而放弃有利战术时机,结果大败。襄公何以这样做?自古至今一直众说纷纭。本文认为此事的背景十分复杂,涉及齐桓公以后霸政兴起,华夷对峙的...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2013
"性恶"说只见于今本《荀子·性恶》。其他各篇关于人性观的论述或无"性恶"的内涵,或重在从正面肯定情欲。各篇偶尔有近于性恶的说法,但不能代表荀子的基本人性观。荀子政治思...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1
郭店竹简中《太一生水》一文的重要性可以从两层意义看 ,第一 ,它是迄今为止所见先秦文献中最长一篇描述宇宙生成的文字 ,它的内容使先秦宇宙论思想大为深化 ;第二 ,相对于自...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年份:2015
荀子人性观的基本见解是肯定情欲。"性恶"说晚出,不代表荀子本来人性观。荀子肯定情欲的思想史背景,是早期儒学有戒备情欲的意识,孟子性善论即其代表。性善论以人性本质为善,...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老子道论的主导意义是回归自然,另一种重要意义是提示政治谋略。这两种意义相互矛盾,前者以隐者的态度为本,以自然之道重建人类生活;后者以策士的态度为本,以自然之道指导制胜策略......
[期刊论文] 作者:颜世安,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1
东周初年 ,王室衰颓 ,天下大乱。齐桓公建立霸政 ,阻止了兼并混战局面的恶性发展。霸政的建立 ,传统的看法多认为是依赖“尊王”的号召力。本文通过分析齐桓公建立霸政的策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