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67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世界民族 年份:2008
1975年开始的越南排华运动之特点是:国际关系的变局和南方政权的更迭是其排华的主要推动力,制度变迁和立法程序是其排华的主要手段,排华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则使其国民经济...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世界民族 年份:2006
本文通过对“经济—文化双重结构”模式的释义阐述了全球化进程中贫困与东南亚国家民族动乱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贫困不仅指经济贫困,而且还包括文化(广义...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人口与经济 年份:1988
【正】 唐中叶以后,数量激增的人口对福建经济的发展曾经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唐元和年间(806~820年)福建仅有74467户,到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增至467815户,增长了528%。...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1993
明朝正统年间浙南闽北的矿工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晚期发生于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一场起义斗争,因而有别于旧式的农民起义。将这次起义置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加...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1989
生产力布局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考察资源、人口。市场与宋代福建手工业布局的关系,以便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宋代福建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从资源分...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东南亚研究 年份:2007
苏哈托时期印尼的资源在爪哇族与外岛民族之间的分配,主要采取中央与地方财政分割的形式。其分配格局是:爪哇独占鳌头而外岛只分得残羹剩饭,它是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政治—文...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东南亚研究 年份:2003
基于东南亚与西欧闽籍华人群体的不同特点,两地的闽籍华人地缘性社团在创建的时代背景、面对的社会环境、结社宗旨与目的、组织结构、功能作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通过两者的比...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91
【正】 近读台湾《大陆杂志》第七十一卷第二期上刊出的刘子健先生的文章《略论南宋的重要性》。刘先生的文章乃是为黄宽重博士《南宋史研究集》一书所作的《序》。黄博士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1987
【正】 促使唐后期阶级矛盾趋于激化、阶级斗争深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专卖制度的推行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专卖制度之下,盐、酒、茶等专卖品的生产者为劳动人民,自不待言;其消...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南洋问题研究 年份:2006
在东南亚,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矛盾运动产生于二者的不同步,这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些弱势群体的边缘化进一步加剧,而其边缘地位是落后的居住空间和低下的社...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年份:1997
战后菲律宾华人经济的发展与变迁(1945—1955)陈衍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外华人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和变化,已为世所公认。本文拟对战后最初10年菲律宾华人经济的发展与变迁进行一些初步的探......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东南亚研究 年份:2001
东南亚华人因深远的中华文化背景而长期保留其民族特征 ,但因与当地居民杂居混血 ,以及当地文化的巨大冲击 ,其文化正日益接纳当地成份 ,从而形成传统性与当地化交融并存的局...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东南亚研究 年份:2004
本文简略地探讨了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对该地区民族主义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除了外来民族的民族主义以外,东南亚最重要的民族主义有两种类型,即国家层次上的民族主义和地方或部族...
[会议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闽都文化研究 年份:2004
鸦片战争以后,闽南人大量出国,广泛分布在东南亚(当时人习惯上称之为“南洋”)各地,他们把闽南文化带到侨居地,影响了当地文化;由于他们经常往返于故乡和侨居地之间,于是又把...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1986
唐代诸项专卖收入中,盐居首位,酒类次之。然而,就专卖形式的多样及其演变的复杂而言,酒类又在其他专卖品之上。唐代的盐专卖前人已颇有研究,相比之下,酒类专卖的研究还...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南洋问题研究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陈衍德, 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1994
试论辽朝的赋税制度陈衍德一、官私田租辽朝赋税制度是中原已有的先进制度与契丹族原有落后内容的混合体。与辽朝对峙的北宋当时已是封建租佃制社会,而辽朝社会经济中仍保留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