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5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6
2006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是我国京剧艺术“国家队”青年团在阔别沪上24年之后,在天蟾逸夫舞台与京剧戏迷们所倾情互动、共同营造的盛大节日。中国戏曲学院的二百多名师...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12
京剧作为当今戏曲界最具备代表意义的剧种,与京津沪汉"四大码头"有着诸多不解之缘。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对湖北京剧界重视的程度不够,这是需要从一定程度上加以补足的学术功课...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本文试图对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特征进行系统的探讨。作者从悲剧起因于欲望、悲剧冲突的程式化和悲剧意境追求的核心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详尽的论述。同时,与西方悲剧理论相比照,...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1998
六十年代初,由中国京剧院根据民间传说《十二寡妇征西》和扬剧《百岁挂帅》整理、改编,并在此基础上创作演出的《杨门女将》,已经成为中国京剧院新编京剧的代表作和看家戏。该剧......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自从曹禺“出山”之后 ,中国话剧才开始成为真正的戏剧艺术 ,才开始具备自己鲜明的悲剧蕴涵、民族特色和突出的国际意义。作为中国话剧的核心人物 ,曹禺是民族话剧的辉煌和骄...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从悲剧角色的生存境遇与心态历程,可以更深刻地透视《红楼梦》这部悲剧中的大悲剧。正是因为这些悲剧人物各自不同的悲惨遭遇,才汇集成小说的凄美色调。这些悲剧角色所共同构...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1
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大致经历了剧本输出和表演输出两个阶段。剧本输出阶段从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肇始,最早便是元代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翻译收进法文版《中华帝国...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7
从《老表轶事》、《我叫马翠花》到《桃花烟雨》,可以看成是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新时期以来与时俱进的现实题材三部曲。前者叙建国初年毛主席的老表亲戚谋官未成所带来的启...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8
汤显祖的四大名剧,展示出“至情”的世界观,其理论源于泰州学派,也渗透着佛道的因缘。其业师罗汝芬、师友达观和尚、思想家李贽对他有深刻影响。《牡丹亭》艺术成就最高,是一部复......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09
本文对越剧发展的宏观历史脉络予以了总体梳理,强调越剧在迫切呼唤新的流派,新的大师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当口。在新的百年当中,越剧教育的等级亟待提升,越剧市场的开拓之路也应该......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93
无论从历史之悠久、剧目之丰富、剧种之繁多、从业人员之广泛、观众数量之巨大等任何侧面上考察,中国都是世界范围内的戏剧大国。在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中,古希腊戏剧存活...
[报纸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 年份:2004
往事越千年。近千年前,宋元南戏在永嘉(今温州)一带勃兴。在《王魁负桂英》《赵贞女蔡二郎》和《张协状元》等剧目之后,又鱼贯出现了《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91
从唐传奇开始,中国小说从创作意识看渐趋自觉,从作品风格上也表现出华美曲折的特色。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人传奇中影响最大的作品;由此发端的《西厢记》杂剧,成为文学史和...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本文对《红灯记》题材从电影、戏剧到钢琴伴唱电影的逻辑演进予以了历史回顾,并对其作为电影的结构性缺陷、作为戏剧的本体性开拓以及作为歌剧电影的历史地位树立,进行了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0
通过对晚清士人关于日本服饰与绘画、日本音乐与舞蹈、日本剧目与演出的记载及归纳,可将中国戏曲以及相应的文化传统进行比较。对晚清人看日本艺术的回顾,也是对中国的日本艺...
[报纸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 年份:2004
与蓬勃兴旺的小剧场话剧相比较,小剧场戏曲尽管还没有形成风靡一世的新浪潮,但却也在诸多方面体现出勃发的生机。$$    小剧场戏曲的最大生机,除了能够让古典戏曲被当代人所......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3
豫剧作为中原和中国的第一剧种,剧团分布最广,观众数量最多,剧目影响较大。之所以豫剧能在京剧、越剧和黄梅戏之上一枝独秀,是因为有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在鼎力推动。在表演...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3
江南春深,细雨迷蒙,正值梅子青黄时节。欣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来沪巡演在皖、京等地声誉鹊起的《红楼梦》,得以一睹风采。情缘牵扯,忽有所悟,思绪便有如丝丝梅雨,挥洒又聚汇,...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4
作为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中国要赢得世界人民的更多尊重,还是要打文化牌,还是要展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之优美结晶的戏曲艺术,还是要尊根问祖,尊重自己民族的千百年来...
[期刊论文] 作者:谢柏梁,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8
最近在剧坛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莫过于关于《中国戏曲通史》的功过是非之争。此事关乎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一本严肃学术著作的评价、对一批长期耕耘在戏曲史论园地的学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