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77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8
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源于中国美学和中国人类学中对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共同关注。近年来有关学者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那坡黑衣壮等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今后还需深化田野...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实施壮族文化建设,需要界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文化建设的原初真义,反思历史上自觉或不自觉的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确认壮族文化建设的时空语境与逻辑起点,在延续壮...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壮族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性质的开放性特征,从人类学的时空观及整体观审视,只有根据特定的情境调控壮族文化结构的封闭与开放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壮族社会文化的繁......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199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古代民族中有许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有不少研究民族学的专家按照马克思的...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了与原始思维和野性思维相对应的诗性思维概念,阐明了诗性思维的内涵和特质,认为中华文化精神的根基在于中华民族独特的诗性思维结构及其运作模式。中国......
[学位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 年份:2014
钴粉是硬质合金最优良的粘结剂,其粒度和形貌对硬质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球形钴粉具有最低的孔隙度和良好的流动性,与WC硬质相混合时具有良好的可混性,从而有效......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年份:2004
西方学者把文化整合当作目标和思想、风俗和信仰、情绪和美感、规范和行为的一种协调倾向,是指某一文化变为整体,并形成模式的过程或情况。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2017
人类审美感知的衍生、民族文化演进历史、诗性主体生命旅程及文化时序变迁直接制约着诗性传统的生成与演化。壮族诗性传统的萌生与人类进化历程相对应,其演进历经先秦时期的...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编写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学发展史是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这对提高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对纠正现行中国文学史著作中的许多不合理现象,使世所稀有的少数民族体系神话...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借鉴以研究各民族的起源、形成、发展为主体,注重实地考察的民族学的理论、方法和具有文化哲学理论高度及强烈时代意识的文化学的观点、态度,创立新兴交叉学科——中华民族文...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1994
民间文学作为民族文化诸形态的浑融体和百科全书式的民族心理意识的积淀物,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乃至某...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1994
壮族是个既古老而又年青的民族,壮族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悠远的岭南考古文化,但直至解放后,壮族才作为一个民族得到承认,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由于种种原因,...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1999
本文认为,21世纪中国人类学的复兴重振,必须吸纳五千年中国文化精髓,深刻体认当代中国各族群的生存境况与精神世界,切实地迈向人民,坚实地立足于中国社会本土,积极参与改善民生、提......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1999
中国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的沟通汇融, 应是双向的互动。一方面借助人类学的视角,探析中国文化典籍“大传统”中的人类学意蕴, 另一方面, 还有必要从审美的立场,研究人类学田......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1993
近两年来,笔者在研习壮族民间文学的过程中,深感较早采录并翻译成汉文的壮族悲歌《达稳之歌》和《达备之歌》具有多层次的文化意蕴,值得进一步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边疆的稳定发展关乎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关乎国运的兴衰。近年来,边疆学日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投向了边疆研究领域,边疆研究成果不断增多。边疆的历...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00
本文基于对桂中和红水河流域壮族地区的实地调查以及对 2 1世纪壮族社会演化问题的思考 ,认为壮族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 ,实现富裕发展繁荣和民族复兴的梦想 ,需要对现阶...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本文深入评析了海外人类学家研究汉族社区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学术路向,展示了英语世界汉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推崇和学理及其博大情怀,在充分肯定其学术业绩的前提下指出其理论方......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1997
建立和发展中国人类学的方法论体系,应坚持以“点”为根基的求实精神,以“线”为核心的动态发展观念,以“面”为旨归的宏阔视野。...
[期刊论文] 作者:覃德清,, 来源:民间文学论坛 年份:1996
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发展,一方面有赖于大量的作品得到发掘、搜集、妥善保存,另一方面,有赖于研究者矢志不渝地对之进行理论探寻和学科体系的建构。始自80年代中期的民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