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69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荀子关于思孟"五行"的问题是一个千古之谜。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但这说到底还是一个文献不足的问题。帛书《五行》的出土重新激活了这个问题,信古派的学者试图以此重建一种思...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青年卢卡奇创造性地提出了物化的概念,这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十分相像。不过,卢卡奇的物化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的负面批评,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则看到了辩证性的一面。卢卡奇认为...
[学位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 年份:2012
正名作为孔子首倡的一种学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在古代,孔子正名说不仅揭开了先秦诸子名辩思潮的序幕,还被铸造为一种名教的形式而渗透于儒家中国的方方面面。近代以...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武陵学刊 年份:2014
从战国后期到汉初这段时间,大致属于孔子正名思想的探讨和定型阶段,其间尹文的正名尚带有黄老形名之学的先秦学派痕迹,到董仲舒则从大一统的角度,并借助名实等观念对孔子正名...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13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之所以成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开山之作,从他后来所作的概述中可以找到原因:“我这本书的特别立场是要抓住每一位哲人或每一个学派的‘名学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曾经流行于先秦时代的"名"的话题在汉代以后并未消失,相反,在儒家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以后,"名"的问题就获得了名教的形式,从而成为先秦以后思想界的核心问题之一。实际上,儒...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孔子的"正名"说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发端于前孔子时代人们对于"名"的深入思考。"名"这个观念受到重视与礼乐文化密切相关,由此,"名"的问题展现为两条进路:一、与名分义相关的政...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孔子正名思想最重要的文本依据是《论语》正名章,对于此章文义的疏解应当建立在对文本语境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文本语境的分析提示我们,正名一方面是孔子精心构思的儒家为政之...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正名是孔子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者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改造时也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吕振羽、陈伯达和毛泽东等人就已经确立了研究孔子正名思想的范...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2016
学界一般认为,作为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思想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仁发明斯道,从而为礼乐找到了一种内在根据.其实,这只是孔子创新思想内圣的一面,就外王一面来讲,孔子还做了两项...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武陵学刊 年份:2015
比较简、帛经文的主要差异可以发现,简本异于帛本之处往往有其深刻用意,而帛本却总是对这些用意不加注意并试图做某种改动。简、帛思想的差异表现在:简本并重“德之行”与“行”......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武陵学刊 年份:2012
在近代中西思想汇通的过程中,孔子“正名说”像一个孔道,以柏拉图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思想借助着这一孔道深入地浸入中国恩想中。在此情况下,柏拉图主义的孔子正名论取得了极大的成......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3
儒家政治能否现代化取决于一个问题:“内圣”能否开出“外王”?对此,人们从正反两个方向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那么,是否有第三条道路呢?如果我们回归原始儒家就会发现,道德与政治......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慎独与儒家的时代命运有某种微妙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对慎独思想的分析来窥探儒学当代困境的原因。慎独的诠释史告诉人们,儒学思想的当代困境有其思想被误读的原因,但丢失了...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15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荀子《正名》篇的研究从一开始就被纳入到中国古代逻辑发展史的谱系之中。这种研究范式固然也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但同时也遮蔽了两个重要问题:其......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武陵学刊 年份:2012
苟子将“天”理解为客观性,从而抛弃了“天”的德性义。我们应该关注苟子这一思想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意识。以孟子为背景,荀予以一种“大清明”的思维方式将德性的根源从天那里下......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简、帛《五行》经文是一篇特殊而重要的出土文献。前人较多关注其文字和思想史意义,那么它的哲学和哲学史意义体现在何处?本文抓住《五行》所体现的三个突出的问题意识进行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21
以孔子正名思想为中心,儒家所论之"名"有三重内涵:名言义、名分义和名声义。汉学家重名言义,宋学家重名分义,两者对名声义均措意不足。实际上,名声义对儒家亦有重大意义,此义...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哲学评论 年份:2016
近代以来,在中国哲学家建构的两种主要的形上学模型——道德形上学与具体形上学中,存在概念都占着极为重要的位置.然而,作为一种西方哲学的底本,存在能否呈现中国哲学的特质...
[期刊论文] 作者:苟东锋,, 来源:哲学门 年份:2013
就“在中国的哲学”而言,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作为两大重镇,其对垒的态势正在发生一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与八九十年代西方哲学的强势地位  相比较,一些西方哲学的从业者渐渐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