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11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才众,, 来源:文学教育(下) 年份:2010
所谓"义"即"言之有物";法即"言之有序"。"义"即内容,"法"即形式,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这就是桐城派散文的理论基础。方苞的散文《左...
[期刊论文] 作者:胡才众,, 来源:文学教育(下) 年份:2008
《项脊轩志》中的独特的对比艺术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对比之中运用对比;一是显性的叙述中包含着隐性的对比。《项脊轩志》中的对比的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对比之中运...
[期刊论文] 作者:胡才众,,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04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第二年(公元406年)写的,这时他42岁。全文由"序"和"辞"两部分组成。如果只读"辞"恐怕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到陶渊明倾诉了为官的悔恨,...
[期刊论文] 作者:胡才众,,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2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景物描写中,笔者以为其中有关"火"的描写是神来之笔。文中对"火"的描写看似无心,其实是作者精心设计、有意为之的。...
[期刊论文] 作者:胡才众,,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6
在《鸿门宴》中,宴会以刘邦取胜,项羽失败告终。而我以为在鸿门宴上刘邦虽然脱离了险境逃归汉营,看似取得了胜利,但是却输了仁义。...
[期刊论文] 作者:胡才众,,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7
李密的《陈情表》能打动晋武帝,让晋武帝恩准他"辞不赴命"请求,除了时代需要,与作品的艺术成就分不开。...
[期刊论文] 作者:胡才众,,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5
莫泊桑的《项链》到底想要告诉读者什么,历来争论不休。虽然阅读是见仁见智的,但是笔者以为莫泊桑最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人生是变化无常的,一次偶然的事件可以败坏你,也可...
[期刊论文] 作者:胡才众, 来源:文学教育(中) 年份:20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述了孔子与弟子论述各人的抱负,描绘了一幅孔子循循善诱的画面.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在这篇文章中集中体现了孔子...
[期刊论文] 作者:胡才众,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0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