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32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汤俭民,, 来源:农家顾问 年份:2008
鄂晚17是由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湖北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和湖北中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晚稻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Late eclipse 17 is a late-rice var...
[期刊论文] 作者:汤俭民, 来源:中国土特产 年份:1997
大蒜早期套种的几种方法与技术要点·生产加工·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汤俭民大蒜是一种秋播春收的越冬蔬菜,生长期长达半年之久;并属单子叶植物,生长前期叶面积增大缓慢。播......
[期刊论文] 作者:汤俭民, 来源:中国农技推广 年份:1995
在水稻白叶枯病疫区,选用抗病品种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措施。一个新品种初次引入疫区小面积试种时,对于缺乏先进鉴定设施的基层农技人员或农民来说,如何鉴定其抗性呢?自1983年以来......
[期刊论文] 作者:汤俭民,黄明政,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文理平,汤俭民, 来源:长江蔬菜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汤俭民,杨子江,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1998
我区属于典型的双季稻北缘地区,位于30°45′N~31°15′N、113°45′E~114°12′E,常年日平均气温16.1℃,稳定通过10℃的始日为4月5日,≥10℃活动积温为4850℃,稳定通过20℃的终日为9月20日,无霜期249d,常年双季稻........
[期刊论文] 作者:易齐圣,汤俭民,, 来源:湖北农机化 年份:2014
本文分析了水稻直播种植方式的优缺点,强调了直播种植中应注意的技术环节.推荐了几种经过实践筛选出来的可靠直播机具,简略介绍了它们的用法.并结合本地实际介绍了机直播水稻...
[期刊论文] 作者:汤俭民,肖惠民,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汤俭民,郭剑,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1990
油菜苗期灾害频繁,特别是迟苗、弱苗易受秋冬干旱、强霜冻等灾害天气的危害,导致大面积缺苗,严重影响产量。如1987年我市15万亩秋播油菜因11月底强霜冻袭击,死苗面积达7万多...
[期刊论文] 作者:汤俭民,毛惠民,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1989
恶苗病是杂交早稻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障碍因素。目前长江流域应用的主要早杂组合威优49、威优17和威优48等都不抗恶苗病。我市1986和1987连续两年遭到不同程度的恶苗病危害,严...
[期刊论文] 作者:汤俭民,毛惠民,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89
恶苗病是杂交早稻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障碍。目前长江流域应用的主要早杂组合威优49、威优17和威优48等都不抗恶苗病。我市1986和1987连续两年种植威优49和威优48都遭到了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汤俭民,赵洪清,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1991
“稀播壮秧”作为双季晚粳夺高产的重要措施,很早就提出。而时至今日,“密播弱秧”仍为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密播能减轻杂草、拔秧容易,加之控制肥水,能抑制秧苗...
[期刊论文] 作者:汤俭民,赵洪清, 来源:中国稻米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周良华,汤俭民, 来源:湖北植保 年份:1996
抗病高产优质早稻湘早籼七号的推广及应用效果孝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周良华,汤俭民,邓春华,汪积章,张楚珍为了适应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战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在建设国家......
[期刊论文] 作者:汤俭民,赵洪清,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1991
杂交早稻育秧期间气温低,容易出现烂种烂秧等现象。为提高成秧率,节约用种量,培育带蘖壮秧,确保插足计划面积,我市自1986年以来大面积应用了前旱后水育秧法,取得了较好...
[期刊论文] 作者:汤俭民,赵洪清,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1991
在水稻白叶枯病疫区,选用抗病品种是一项重要的防病措施。一个新品种初次引到疫区小面积试种时,对于缺乏先进鉴定手段的基层农技人员或农民来说,怎样才能鉴别它是否抗病呢?...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志坚,汤俭民,等,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2002
稻麦两熟免耕栽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虽然免耕栽培不如耕种栽培产量高,但由于节育人工,耕牛和农机具等成本,仍比耕种栽培增值,免耕栽培应采用合适的品种,注意除草和加强田间管理。......
[期刊论文] 作者:汤俭民,赵洪清,汪积章,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1991
杂交早稻育秧期间气温低,容易出现烂种烂秧等现象。为提高成秧率,节约用种量,培育带蘖壮秧,确保插足计划面积,我市自1986年以来大面积应用了前旱后水育秧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汤俭民,毛惠民,赵洪清,喻雨林,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1990
我市1985年用汕优64作晚稻示范种植500亩,平均亩产518公斤,比威优64亩产高24公斤,比晚粳鄂宜105亩产高108公斤;1986年扩大到3.8万亩,平均亩产509公斤,1987年发展到11万亩,平...
[期刊论文] 作者:荣汉华,郭剑,胡荣洲,汤俭民,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1996
以鄂粳杂1号为主的两系晚粳杂,1995年我区示范种植1000hm ̄2,平均每公顷产量7.16t.比常规当家品种“丙861”(以下简称对照),每公顷增0.9t,增产14.4%。100hm2连片示范,每公顷产量达到8t,比对照增产21.8%;10hm ̄2高产畈,每公顷产量为8.58t,比对照增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