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27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中外管理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中国软科学 年份:1999
一、什么是核心竞争优势1.核心竞争优势概念的起源90年代,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成为新一轮管理理念。所谓核心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具有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独特营销能力。它源于1990年......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中国软科学 年份:1997
管理范式的转变———从生产型到技术创新型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柳卸林要想解决企业的活力,除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外,必须大力推动技术创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管理范......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公共管理学报 年份:2004
国家科技预算体制是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发达国家所实行的科技预算体制的不同模式,并对其所依赖的基础作了分析。发达国家的科技预算体制有一些共同点,如...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年份:2005
在系统的指标体系下,基于大量的数据处理,我们对2004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做了分析和排名。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对各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及特点、发展趋势做了一些分析,这些分...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年份:2004
本文对中国古代火流星记录,按年统计,用功率谱这一数学方法对它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声音是衡量火流星起源的一个重要参数。有声音的火流星具有170.6±0.0,102.4±0.0,66.1±...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其最大亮点就是第一次非常系统地形成了促进自主创新的完整的政策体系。新政策告别了以科......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中国军转民 年份:2000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诞生地,在科学研究方面有着很悠久的传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牛顿的故乡。英国现在在诺贝尔奖的人数方面仅排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英国现在在...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中小企业科技信息 年份:1997
近年来,知识经济的兴起在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1996年在一份题为《技术、生产率和工作的创造》的报告中写道: “今天,各种形式的知识在经济过程中起...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中国科技论坛 年份:1997
技术轨道和自主创新柳卸林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本文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根据技术轨道的发展规律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我们知道,在模仿的基础上从事创新,虽可以为我们追赶技......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中国软科学 年份:2006
本文以中国如何产生重大创新为主题,以王选和方正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案例,对发生在我国ICT领域出现的一个重大创新作了详细的内外因的分析。文章认为,在当前中国的科技水平下,......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年份:2005
科学期刊是传播科学思想的重要渠道,是学者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铁路技术创新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年份:2006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打破跨国公司的垄断就是自主创新。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相当多的国家课题经费投向了所谓的战略技术领域,以期打破跨国公司的垄断。提出了在市场经济和科技全......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年份:2005
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但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上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从长远的角度看,科技创新能力决定中国能否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年份:2006
基于地区科技与创新的统计资料,对中国创新的驱动因素作了一个量化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推动中国技术创新中,外国直接投资、政府的科技投资和教育支出是最重要的驱动力,也意味...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年份:2003
和是两个评价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报告.文章对这两个报告的理论基础、指标框架进行了分析,并就两个报告对中国竞争力的评价合理性作了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年份:1998
一、知识经济:中国的发展机遇1998年的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副标题是:“为了发展的知识和信息”。在这份报告中有两个主题:(1)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重要表现之一是知识水平的差距......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卸林, 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年份:1999
在我国,劳动密集产业一直是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我国能否实现从发展劳动密集的产业向发展知识密集产业的方式转变,学者们的观点不尽一致。樊纲认为,“对于发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