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39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李光中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0
白细胞粘附性和聚集性(LAA)增强为炎症的典型表现,为确定它是否为银屑病皮损形成的基本因素,作者测定了一些银屑病和天疱疮患者的LAA,并进行比较.银屑病56例,平均年龄54岁,按皮损面积,20%为重组.天疱疮31例,平均年龄57岁,按皮损数10处为重组.......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本文作者用人表皮提取物以及以牛鼻表皮提纯的桥粒体制剂为抗原,用免疫印迹法检查了27份巴西落叶型天疱疮(BPf)、13份日本散发性落叶型天疱疮(Pf)和7份寻常型天疱疮(Pv)血清....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DDS是治疗疱疹样皮炎(DH)的主要药物,但有些病人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而须改换其它疗法.在治疗DH、线状IgA病(LAD)和瘢痕性类天疱疮(CP)中,磺胺甲氧嗪(sulphamethoxypyridazine,SMP)就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药物.......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0
作者用DIF检查了7例妊娠疱疹(PG)和2例线状IgA病(LAD)及妊娠期胎盘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并用单克隆抗体和免疫过氧化物酶法研究了5例PG、2例LAD的胎盘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所用胎盘是取自7例PG、2例LAD和5名无皮肤病正常人的分娩时,5例12~16......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在大疱性类天疱疮(BP)发病机理中,细胞免疫参数的意义还不清楚.淋巴细胞增殖时,从G1期向S期转化,需IL-2作用其受体.本文对B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产生IL-2和表达IL-2受体的情况进行了研究.25例BP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52~89岁(平均76岁).......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强能贤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地方性落叶型天疱疮(PF)即巴西天疱疮(FS)和非地方性PF为自身免疫性水疱性皮肤病都具有角层下水疱、间接免疫荧光(IIF)染色显示IgG类自身抗体结合于表皮细胞间(ICS)等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2
叙述了增加抗原产量后,进一步鉴定地方性落叶型天疱疮(FS)抗原的方法,认为此法能简化对表皮抗原的生化分析。实验中分别用生化方法制备含FS抗原的不溶性人表皮组分;用生化加声处理制备含FS抗原的可溶性人表皮成分;制备1%SDS人表皮提取物。经125I标记FS抗原后,用......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本文作者用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技术研究了能被大疱性类天疱疮(BP)血清结合的多肽抗原.实验分别以人膀胱鳞癌细胞系――SCaBER、培养的正常人角朊细胞(NHK)和人表皮为底物,血清取自17例BP患者,对照组为12例无相关的炎症性皮肤病患者6例寻常型天疱疮.......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作者为了研究成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AD)是否与恶性肿瘤、药物等其它诱发因素有关,追踪观察了70例LAD.其发病年龄在13~88岁.观察期从发病6个月到46年不等....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报告1例新生儿天疱疮。患儿女性,出生体重2530克。母亲25岁,2年前曾被诊断为寻常型天疱疮。妊娠期服强的松15mg/d,已控制病情。妊娠最后数周,特别是分娩后,皮损加重强的松剂量加大到60mg/d,病情逐渐好转。......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从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BFCP)皮损和非皮损处取皮进行培养,先检查皮肤标本的自发性组织学变化.在观察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试验物质对这种自发性变化的影响.皮肤取自4例患者,从2处皮损区和3处非皮损区取皮肤.加入的试验物质分别为;倍他米松、维甲酸、camostat me......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作者选择瘢痕性类天疱疮(CP)和大疱性类天疱疮(BP)各10例,在免疫沉淀(IP)试验中用CP自身抗体鉴定CP抗原,并用序列IP进一步研究CP抗原和BP抗原的关系.先用免疫印迹(IB)法分别检测了CP和BP血清.......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用免疫印迹法研究表明,有几种不同的类天疱疮(BP)抗原成分,主要是230kD和170kD蛋白。然而,各研究者所测结果有一些差异。为了弄清这些差异,作者用免疫荧光(IF)、免疫印迹(IB)和免疫沉淀(IP)法检测了75例BP血清,其中日本35例、英国29例和美国11例。......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局部或系统用药治疗瘢痕性类天疱疮(CP)是以控制可能形成瘢痕的炎症反应为目的。由于病情迁延反复,不时加剧或自然缓解,很难评价治疗效果。文中总结了该作者近7年来治疗34例CP患者的经验。皮质类固醇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常用于轻度和局限性患者。......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报告1例新生儿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发生严重的粘膜损害。患儿足月产, 体重3.2公斤。母亲19岁, 无皮肤病, 妊娠中期曾患膀胱炎, 后期曾患阴道念珠菌病。患儿于生后2天, 在阴茎、脐、背、口腔粘膜等处发生水疱。静脉给予无环鸟苷50mg/kg/d 2周, 苯唑青霉素200mg/k......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粘膜的免疫性上皮下水疱病(ISMBD)的临床分类很混乱。为了更好地区分这类疾病的异质性,作者在6年中对所遇见的诊断符合大疱性类天疱疮(BP)、良性粘膜性类天疱疮、眼瘢痕性类天疱疮等谱状表现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6
作者报告1例23岁农民。1990年6月发生水疱、糜烂2个月就诊。皮疹先发生于脐部、掌、跖,然后波及头皮、躯干以及口腔和生殖器粘膜。无水疱病既往史或家族史。发生皮疹3周前,患者施洒过土壤杀虫剂1,3-二氯丙烯。当时农药沾污手掌和腹部衣物,并未遵照施药说明立即......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6
虽然表皮中广泛表达寻常型天疱疮(PV)和落叶型天疱疮(PF)抗原,但是PV的棘刺松解发生于基底层上区,而PF的则发生于角质层下区。...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6
用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技术至少能检测出2种大疱性类天疱疮(BP)抗原成分:BP230,为SDS-PAGE电泳中230kD分子量蛋白成分:BP180,为180kD成分。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这两种抗原并无相关。它们是不同的基因产物,编码基因分别位于6号和10号染色体上。虽然知道BP抗体反应......
[期刊论文] 作者:林麟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9
作者曾回顾性调查46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中的12例取自腿部的皮肤标本,有4例为直接免疫荧光法(DIF)阴性,得出腿部标本的DIF灵敏度减弱的结论。其解释之一是这些病人皮损少,并局限于腿部。为确定DIF结果是否与皮损部位及发疹范围有关,作者对曾观察过的患者取得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