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8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 年份:2007
认识阿莫纳什维利是从他的这么一句话开始的——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他几乎...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现代教育论丛 年份:2011
生本教育,就是要让教育返璞归真,让教育回归到学生的立场与生命的立场上来。回想,我们的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着这种现象就是"应付"、"应景"、"应命"式的教育。缺乏独立自主...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年份:2007
许多貌似高深的理论在现实的漩涡中触礁,一些美丽的梦幻只适合生长在童年的梦幻中,如陶渊明笔下芳草鲜美的桃花源,或是莫尔先生理想中的乌托邦。孩子们生命中的乐园是什...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年份:2009
在一节主题为《美好的愿望》的作文课上,为创设情境,授课老师组织全班学生为某同学过生日,只见这位老师一边掌心相对,一边为过生日的同学深情祝福:“当流星划过天空,当点燃生日蜡烛......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基础教育 年份:2007
研读马克斯·范梅南,是因为无意中接触到他的这样一段细腻的课堂教学及教育的感受:他说,我们为一个孩子擦鼻涕时.如果是别人的孩子我们更多的是感觉是在擦鼻涕.而如果是自己的......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今日教育 年份:2015
在观察及总结大量的优秀教师及名师的成长的规律之后,余文森教授提炼出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重要路径:每位优秀的教师要学会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提炼教学主张的过程就是...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学周刊 年份:201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过程。本文力求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引导学生个性化感悟、鼓助......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新教师 年份:2012
教师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才能让学生拥有一个五彩斑斓的心灵世界;教师的智力生活广博多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开阔无垠的未来;教师的灵魂世界丰盈充实,才能让学生拥有一...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2012
语文课上,我们会经常发现这样的"教给方法"的课堂片段:如一位老师在上《慈母情深》时,确立了这样一个教学目标:"以‘发现母亲’为线索展开阅读,重点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描...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教育文汇 年份:2007
这是个宜于心情发芽的静夜。这是本宜于思想发芽的书。凌晨的清寒无法冷却沸腾的血液,从文字的深处汲取生命的热力,如置身于红泥小火炉旁,暖然似春。这一刻,我对黄克剑先...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中小学教师培训 年份:2009
中国人历来长于在文章中引经据典。翻开各种各样的文章,随处可见谁人曾说过,某某人写道……尤其是所谓的各种论文写作,几乎是“无引用不成文”。引文写作成了一大特色与风格。但......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年份:2007
翻开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许多平日里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教学问题,沿着他的思想的辙痕在不经意间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年份:2008
特级教师黄瑞夷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曾谈到,上师范时,他受班主任的鼓励,为了考取艺术高校,把自己关进画室,不分白天黑夜地练习,一度废寝忘食。四年下来,原本极好的眼力近视了,而且......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今日教育 年份:2012
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何在有效的课堂其旨归是什么?在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中,习惯于前伸后延,上课前预习学生花上几十分钟,课后作业又花上几十分钟,作业一布置就是前一黑板...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山西教育(综合版)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山西教育(教育管理) 年份:2007
心甘情愿地将心妥贴地安放在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书中。在他极其平易、极其朴素的描述中,总有一股温情回...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 年份:2005
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断让我久久难以释怀:有位教师在教学《小珊迪》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小珊迪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呢?”接着让孩子们找出有关语句朗读并思考,然后,他请一......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年份:2007
一种源自生命深处的召唤,一种从思想的核心中渗出的智慧,一种深刻而特异的体验……站在课堂的中心。困惑、疑惧、欣喜以及一种驱之不散的关切和痛苦,立于内心。很久没有...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5
在平常所经历的课堂教学评议中,多是借"学术的严肃性与纯粹性"之名来行生硬乏味的格式化分析与发言。常见的评析方式是从备课认真开始说起,一直谈到普通话标准、板书设计很好…......
[期刊论文] 作者:林高明,,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2004
过于"理论性"与"抽象性"的演绎往往让参与者如听天书,从而造成评课活动低效与乏味。笔者认为,并非是真理或道理不为人所接受与理解,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