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5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0
本文从滇西北各民族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友好交往宗教艺术民俗语言和工艺等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诸方面论述了滇西北多民族和睦共处和谐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指出多民族之间和睦相处...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1
“文化焦虑”促使我们忧患和反思,但我们的这种焦虑,应促使我们有准确理性的“文化自觉”,催生不失根本又汇聚百川、广采博纳的当代中华民族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5
本文从藏族与纳西族关于人神分界宇宙观的比较入手,将"姜日木保"神山(文笔山)和玉龙神山信仰中的纳藏文化交融对藏族和纳西族的人与自然观以及神山崇拜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指...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2006
在纳西族语言中,没有与汉语、英语相应的“文化”一词。在东巴经典中,近似文化的词语“本里书母”意为“遗产”,而“都母”则泛指一切社会行为规范的来历和准则。纳西族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7
当今世界,在全球一体化和主流文化、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国当代社会也在发生重大的文化变迁,特别在中国西部少数民地区,文化变迁是非常突击的现象。以丽江古城为例,有...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纳西族图画象形文字由于处于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过渡的阶段,因此,很多文字的象征涵义相当直观而丰富。诸多反映在东巴图画象形文中的象征意义,比如纳西族有些重要的传统观念...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对涉及滇川藏青几省的"大香格里拉"概念的提出及其品牌产生的效益做了简述,并对云南置于这一区域的丽江市和迪庆州两地的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进行了研究。对一些物质和非物质...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丽江古城的地域社会、居民构成、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团等具有社会控制能力的社会群体,对历史上古城丰富的水系和良好的用水习俗都产生着息息相关的影响。但地域社会的现代...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2
作者用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民族志资料,通过考证古羌人首领无弋爰剑、牦牛羌、"白狼国"与纳西族和藏族之间的关系,认为纳西族和藏族之间存在着同源异流的历史渊源.此外,还对民族...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1998
生命归宿论是世界上各民族生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宗教都有炯然不同的死后灵界观,它们基于各民族不同的历史、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而产生。本文论述了纳西族的“北方祖先灵地......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1996
以东巴文化为主干的本土和外来文化形成纳西族厚重深沉的多元文化奇观,对纳西族社会产生多样化的影响。本文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和民族学资料,论述了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传......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滇西北是举世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都非常富集的一个区域,该区域有"三江并流"、"丽江古城"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藏彝走廊"和"茶马古道"的重要区域。多元化的宗...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3
东巴教有与其祭祀仪式系统相对应的绘画系列,如木牌画、纸牌画、神幛画等,其中,神幛画借鉴了藏传佛教的唐卡画形式与道教、佛教的"开光"礼俗而产生了"开眼"仪式,在这一仪式中...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西部学刊 年份:2013
文章针对丽江目前旅游发展中的得失和存在的文化,从7个方面对丽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涉及如何将丽江建成为真正高品位的旅游地;怎样保护好丽江旅游的半个灵...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学术探索 年份:2015
文化强省的标志是什么?文章从七个方面论述了正在建设中的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标志与意义:云南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繁荣发展为世界提供有说服力的范例,不断彰显云南各民族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5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自然风光和以多样化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干的人文景观能否持续保持其独特魅力,全力地通过恰当的开发方式促进资源的保...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1
目前茶马古道的学术研究欠缺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进行深钻细研的学术著作和田野调查民族志。而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存在沿途历史文物欠缺规范和有效的保护、沿线的重要历...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活着的民俗活动是民间文化传承的根本,保护和传承好各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首先要保证有这些文化艺术赖以生长发育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即"文化生境"。社区民众的"文化自觉"至...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本文从火神的特征和形象、火神内涵的多元化、火神与其他神灵的叠合这三方面分析了火神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历程,论述了人们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崇火意识与火神之间的密切关系,不...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泉,,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历史上藏羌彝走廊的民族关系复杂而多有变迁。过去学界论及巴塘、理塘和纳西族的关系,提及的多是明代木氏土司的势力抵达这两个地方之后的事。其实巴塘理塘和纳西族的关系,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