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2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清史研究 年份:2000
本文分析了美国中国学思潮中的“世界观念”与国内史学的关系、美国中国学研究中的“概念化”倾向、身处“后现代”思潮中的“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等问题,认为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清史研究 年份:2008
本文是想通过展示清初士人和帝王对"文—质"关系的理解上由分歧走向趋同的过程,重新探讨知识阶层与帝王在鼎革之际如何重构他们之间的关系。"文质之辩"在中国文化史的脉...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中国医疗前沿 年份:2006
我最近出了一本书,叫做《再造“病人”》。为什么要谈病人?为什么我这个搞历史的人会跑来谈这个问题?在近代史上,我们曾被扣上“东亚病夫”的帽子。一直以来,我们把怎么...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开放时代 年份:2003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中国学界以“后”相标榜的各种理论思潮风起云涌,似成蔚然大观之势,但实际上当中国后学的始作俑者从西方现代理论自我反省的边缘地带获得沟通两个世...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本文根据学界即有的研究成果,分别对诸子学、理学及今文经学在清中期之后的复兴状况做了概要性的梳理。诸子学重新受到重视,乃是因为它能起到羽翼经学考据挑战理学权威的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1
“青苗会”在清末民初曾经是华北地区农村基层社会的主要组织 ,以往学术界对“青苗会”的研究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青苗会”组织已从单纯的“看青”功能演化为地方...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11
以往的清史研究比较注意考察清朝统治与前朝的连续性,强调清朝皇帝对汉族文明的继承关系,故可以称之为"汉化论",近些年美国兴起的"新清史"则强调清朝的统治具有区别于前朝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12
长期以来,一般论者均以为清帝逊位是辛亥革命的一个尾声和必然结果,基本不具备独立研讨的价值。民国建立以后,清朝所赖以支撑统治的诸多要素也自然会崩解消失,在旧制度的废墟...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清史研究 年份:2017
晚清以来,科举制常常被狭义地理解为八股取士之类的考试制度,受到了改革派人士的激烈批评和妖魔化处理。其实,科举制的内涵极为丰富,在官僚选拔、人才流动、分层配置、地方公...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社会学研究 年份:2008
以往的章学诚研究往往从学术史的角度入手,把他描绘成一个对"道"的持守有独到见解的人物,本文则拟从清初社会政治生态的复杂运作出发,深入分析章学诚的思想与清初帝王进行"大...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读书 年份:2009
"大一统"作为一个古老的观念,《公羊传》即已首发其义。本文无意于对"大一统"之词源进行细密考证,而是想对"大一统"作为一种历史观和治理策略造成了怎样的政治后果,以及...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求索 年份:1986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些政治家、思想家是在弥漫着禅意佛理的宗教氛围中,各自呈现出他们千姿百态的政治面貌。有的军阀、官僚、政客在失势之后,隐居禅林...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儒学之所以在古代世界中具有生命力和价值,并非在于它具有多么强大的超越性的思想力量,这与西方世俗思想往往和宗教思想互动的历史境况颇为不同,儒学富有魅力之处恰恰在于其...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1985
【正】 人们通常认为,蔡锷是推翻帝制的元勋,再造共和的英雄。但是,我国史学界对蔡锷本身思想发展的复杂过程及其与梁启超的师承关系的探讨,尚待深入。蔡锷在他短暂的一生中,...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读书 年份:1996
刚到美国就听朋友们说,哈佛的孔飞力在沉寂二十年后终于再度出山,推出新著,且冠之以“叫魂”之名,其意猛一见颇为怪异费解,多少有些侦探小说的悬念风格。于是匆匆从我访...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清史研究 年份:1993
一、社会动荡与乡约格局的畸变“乡约”做为一种区域性的基层教化组织形式,历来均以儒教的精神感化为其运作的核心功能。“乡约”制度形成之初,基本遵循蓝田吕氏兄弟制订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14
罗芙芸写了一本《卫生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讲的是天津如何在西方医疗入侵下实现城市功能转变的故事。给我印象很深的不是书里讲了多少国人如何接受西...
[报纸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 年份:2004
清朝灭亡其实与废除科举制关系重大,废除科举导致农村空洞化,这为“痞子运动”提供了基础。中国近代的历史是知识分子边缘化、士绅进城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乡村被抽空了,成为萧瑟......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1998
以往的研究基本上视戊戌维新运动为一场单纯的政治改革,实际上这场维新运动应被看作晚清以后较为广泛的社会变革运动的开端。本文从习性观念的变迁角度,探讨了戊戌时期知识分子......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念群,,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4
在中国过去的年代,"士绅"通常是指那些有教养的人,他们经过科举制的筛选,有层序地分布在城市和乡村,由于士绅在乡间地位特殊,自然一直就是小民闹事的首选标靶。士绅又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