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96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86
婚姻形态的进化是社会进化的标志.恩格斯说:"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我们曾在《“刑不上大夫”的真谛何在?》一文中提出“刑不上大夫”之“刑”为肉刑(不包括死刑)说。年来读史,偶有所得辄记之,因成《补证》一篇,益坚前说。 《晏子春秋·...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83
【正】 成语“一问三不知”,不见载于《辞海》(一九七九年九月版)、《辞源》(一九七九年版)及《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一九六四年版),惟于《辞源》及《辞海》增补本(语...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4
中国古代刑法始于何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中国古代刑法始于尧舜部落联盟时代,而不是夏代。它源于氏族成员之间的纷争和部落之间的战争,私有财产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7
【正】 我读先秦史,发现无论是古代文献或是今人著述,在讲到周初分封时,大都对其主要封国的名称的由来避而不谈,偶或涉及,亦语焉不详,且殊多牵强。笔者不揣谫陋,兹将治学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89
【正】 “相地而衰征”语出《国语·齐语》,是春秋时代管仲为齐桓公所设计的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的方案之一,韦昭注曰;“相,视也;衰,差也。视土地之美恶及所生出,以差征赋...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赎刑在我国历史上出现得很早。《周礼·职金》载:“掌受士金罚,货罚。”西周时期之有赎刑,已为考古发掘所证明。据陕西岐山县新出土的铜器(纟朕)匜铭文载,法官伯杨...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7
谈到先秦继承制度,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殷尚质,兄死传弟;周尚文,父死传子”,这是风靡史坛的传统说法。近年来,史学界异军突起,部分学者又提出了种种新说。笔者旧时笃信旧...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1985
【正】 我国历来有“刑始于兵”的说法。如《辽史·刑法志》说:“刑也者,始于兵而终于礼者也。鸿荒之代,生民有兵,如蜂有螫,自卫而已。”《隋书·刑法志》说:“刑者,...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3
金园同志在《关于毛人的早期记载》(载《中华文史论丛》一九七九年第三辑第36页)一文中认为洪迈《夷坚丁志》中所记的距今七百余年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5
【正】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中列举了关于禹出生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传说:一是禹为其母亲脩已无夫而生;一是禹为其父亲鲧死后剖腹而生。“总之,无论按哪一种说法,...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87
诉讼,在先秦典籍中一般称为“狱讼”或“讼狱”,亦有单称“狱”或“讼”的。 近年来出版的一些法制史著作中,多以《周礼·秋官·司寇》中所说的“讼”为民事,以“狱”为刑事,藉以区别西周时代的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活动。如有的著作在谈到“西周的司法制度”时说......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85
我国西周、春秋时期,无论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纠纷中,还是在国与国的争端中,盟誓对人们的行为都有着相当大的约束力。弄清盟誓的来龙去脉,对探索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渊源是不无益处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烟台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宋人苏轼的这两句诗,画龙点睛地概括了法律对治国平天下的作用。 旧法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我们之所以要追溯、发掘、探讨、研究和整...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2
《左传·昭公十四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国的邢侯和雍子争夺都地的土田,官司很久没有结果。当时担任晋国的司法官士景伯到楚国去了,由叔鱼代理他的职务。这时韩宣子命令叔鱼判处旧案,罪过在于雍子。雍子把女儿嫁给叔鱼,叔鱼宣判邢侯有罪。邢侯发怒,在朝廷上......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7
在先秦文献中,吴起作为军事家与孙武齐名,是一名“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的优秀将领。作为改革者与商鞅并称,是一位“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史记·孙子吴起列...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84
东汉桓帝时尚书杨乔在上书推荐合浦太守孟尝时曾用了“去珠复还”和“亡身进贤”两个典故,读后颇有感想,先试释如下。“去珠复还”——《后汉书·循吏列传·孟尝传》:“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珍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85
《辞海》(1979年版)前言云:“《辞海》是一部综合性辞书,编纂和使用时间较长,内容要求稳定。因此,……对学术问题,有定论的,按定论介绍;尚无定论或有争议者,则作客观介绍、概括叙述,或仅介绍现有的不同看法,尽量避免给读者以片面的或者错误的知识。”孔子说:“......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1988
根据人类学家的观点,有三种不同内容和性质的继承,这就是社会公共职务、公共财产和血缘共同体成员资格的继承。由于我国古代是"家夭下"一姓统治的国家,王位和君位是按父系世...
[期刊论文] 作者:李衡梅,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5
“象刑”一语最早见于《尚书》《尧典篇》中的“象以典刑”和《皋陶谟篇》的“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因辞义简奥,遂使说者纷纭,莫衷一是。近几年来,由于考古新发现,引起了人们重新研究、解释“象刑”的兴趣。如唐兰同志在《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新出土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