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7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曾佐勋, 来源: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1991
笔者采用粘土材料,对共轭剪切角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分析,得到了一系列实验数据与实验曲线,以反映物性、极限应力及时间对共轭剪切角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曾佐勋,,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1990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旋扭构造类型——双核型旋扭构造。它以具有两个砥柱为特点,区别于单核型旋扭构造。双核型旋扭构造旋回面组合形态最常见的有S形、反S形,其次有椭圆弧形、...
[报纸论文] 作者:曾佐勋,, 来源: 年份:
本报讯 5月14日~16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构造力学研究中心和教育部三峡中心防灾减灾联合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地震监测预测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俄罗斯、塔吉......
[期刊论文] 作者:曾佐勋, 来源:地球科学 年份:1989
作者采用体积力为驱动力的大平板模型取代边界力为驱动力的简支梁模型进行山字型构造光弹实验。体积力分别采用重力和惯性离心力。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山字型构造的一些新见解。......
[期刊论文] 作者:曾佐勋, 来源:大学科普 年份:2017
引言:在人类面临的所有自然灾害中,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最为严重。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的7.3级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至少挽救了10万人的生命,被誉为世界地震......
[期刊论文] 作者:曾佐勋,, 来源: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2007
2006年10月22-24日,“记录火星大气-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硫酸盐”研讨会在美国休斯敦的月球和行星研究所召开。会议由美国月球和行星研究所、NASA火星数据分析中心等单位主办...
[学位论文] 作者:曾佐勋,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2000
挤出构造在解释大陆碰撞后期陆内变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已经从大陆挤出,引入到造山带挤出,从块体刚性挤出,推广到不均匀透入性挤出,从平面楔状挤出,推广到垂向挤出.该文进一...
[期刊论文] 作者:曾佐勋,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曾佐勋,,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13
2010年6月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力争作出有减灾实效的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又批示,要坚定不移地开展地震预报...
[期刊论文] 作者:曾佐勋, 来源:地球科学 年份:1990
实验应力分析中的脆性涂层法,是一种全域性的应力分析方法。该方法是将脆性涂料均匀涂刷或喷在试件表面,干燥后形成一层脆性薄膜,当试件受力变形时,由于涂料抗张强度低,垂直...
[期刊论文] 作者:肖智勇,曾佐勋,, 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份:2010
月球磁场是探索月球起源的重要渠道,也是研究地月体系及太阳系运转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介绍了第40届国际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盛况,根据会议信息,阐述了月球磁场研究的现状、取......
[期刊论文] 作者:曾佐勋, 肖龙,, 来源: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2008
一年一度的月球和行星科学大会于2008年3月10~14日在美国德州休斯敦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除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等...
[期刊论文] 作者:曾佐勋,王杰,,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13
2013年4月20日MS7.0级芦山地震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龙门山断裂带的又一个灾难性的地质事件。文中回顾了对芦山地震的成功中期预测并给出了预测的依据。2012年11月25日上午,...
[期刊论文] 作者:熊清华,曾佐勋, 来源:江西地质科技 年份:1997
有关赣北地区双桥山群内角度不整合和地过同运动存在与否问题,一直争论不体。论文以较丰富的详细野外调查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室内各类样品测结果,围绕这个赣北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肖龙,曾佐勋, 来源: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2008
综述了2008年3月10~14日在美国休斯敦召开的第39届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期间交流的与月球科学相关的会议内容,简要回顾了人类探测月球的历史。当前的月球科学研究归纳为6个主题:①......
[期刊论文] 作者:崔学军,曾佐勋, 来源: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樊春,曾佐勋,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龚元明,曾佐勋, 来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份:1998
介绍了“液压模拟实验仪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程序设计。该系统由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信号放置放大和信号隔离、A/D转换器、微机系统、外部设备及系统软件等部分......
[期刊论文] 作者:樊光明,曾佐勋, 来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构造模拟研究表明,(1)粒度是控制岩石流变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粒度越粗,岩石粘度越高;(2)粒状矿物含量与基质的比值越低,粒度对岩石流变性质的影响就越小,反之则越限应变越大;(3)岩石的粒度差......
[期刊论文] 作者:肖智勇,曾佐勋,, 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份:2012
本文介绍了基于月尘扬起机制的"动态喷泉模型",分析了月尘扬起的过程;最后提出了"带电月尘活动电磁感应模型",计算得到月面明暗交界处带电月尘活动产生的感应磁场强度小于0.0064nT.本文证明带电月尘的活动对月球磁场的影响微小,可以忽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