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29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季伯衡,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1999
本文论述植保学科的确立,标志着植保科学进入整体综合的研究阶段;植保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包括硬科学和软科学两大部分;21世纪的植保科技,将一方面继续向单科的研究深入,另一方面则向......
[期刊论文] 作者:季伯衡, 来源:安徽农业 年份:1999
一、持续植保持续植保就是要求植保科技工作者在进行科技实践中,对减缓自然资源衰竭,维护资源再生,在兼顾当前利益又不损害长期发展的目标下,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因......
[期刊论文] 作者:季伯衡, 来源:安徽农学院学报 年份:1983
用感染白粉病的品种“墨他”,在高产条件下,采取药剂控制造成不同病情,根据抽穗期、乳熟期剑叶、倒二叶的病指与产量关系,纽配了两个预报不同发病程度下产量的回归模型:(1) (...
[期刊论文] 作者:季伯衡, 来源:安徽农学院学报 年份:1981
[期刊论文] 作者:檀根甲,季伯衡,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近年来,国内外加强了对小麦纹枯病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该病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分析,综合,同时讨论了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期刊论文] 作者:堀野修,季伯衡, 来源:农业译文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千叶末作,季伯衡, 来源:农业译文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季伯衡,承河元, 来源:安徽农学院学报 年份:1980
利用品种的抗性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国内外进行大量的品种抗病性鉴定和抗病品种的培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白叶枯病抗性...
[期刊论文] 作者:朱建祥,季伯衡, 来源:安徽农学院学报 年份:1986
1983及1984年用稍加修改了的Wolfe等提出的毒性频率分析方法,在两套鉴别品种(抗性基因己鉴定及抗性基因未明)上分析了安徽省小麦白粉菌的毒性频率,结果表明该省各地的小麦白...
[期刊论文] 作者:季伯衡,吴世忠, 来源:安徽农学院学报 年份:1981
安徽南部双季稻区自七十年代以来黄矮病、普通矮缩病己发展成为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不同年分或同一年分不同地区两病的流行程度有很大差异。以往我们的调查研究曾指出:年分、...
[期刊论文] 作者:李湘民,季伯衡,丁克坚,,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92
为给动态规划中的状态变量赋值,本文组建了水稻纹枯病阶段损失估计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动态的阶段损失估计模型,最后组建了水稻纹枯病最优化管理模拟模型(SIMOMR-SB)。经...
[期刊论文] 作者:羽柴辉良,季伯衡, 来源:农业译文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野田孝人,季伯衡, 来源:农业译文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檀根甲,丁克坚,季伯衡,,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96
作者研究了中稻纹枯病所致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瘪谷、不实率增多及实粒的千粒重下降是水稻纹枯病影响稻谷减收的主要因素,它们与病情的关系呈幂函数曲线。纹枯病的为害除影...
[期刊论文] 作者:檀根甲,丁克坚,季伯衡,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5
研究了早稻茎数消长和叶龄增长,以及叶面积增长和抽穗率的变化,分析了叶龄与积温、氮肥水平及茎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品种间分蘖力的差异,分别组建了叶龄与积温、茎数的数学......
[期刊论文] 作者:檀根甲,丁克坚,季伯衡,,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99
进行了防治小麦纹枯病单剂和混剂农药的筛选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小麦纹枯病菌都具有抑制作用,但其有效浓度有所不同。福美双、多菌灵、三唑酮、担菌灵和...
[期刊论文] 作者:檀根甲,丁克坚,季伯衡,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95
本文研究了主要栽培因子(品种、氮肥、钾肥和植株密度等)对早稻纹枯病的影响。结果表明:纹枯病的发展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加重,其敏感点为纯氮7.5~12.5kg/667m2;品种间抗感差异明显,其感病程度可分为3类......
[期刊论文] 作者:季伯衡,承河元,王杰,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83
利用品种的抗性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重要措施。在对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中,由于剪叶法、针刺法能保证接种成功,已被广泛应用。但人为地创造了病菌侵入的条件,品种的抵抗性主要...
[期刊论文] 作者:季伯衡,孔德刚,林生传,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84
在病区调查时,发现不同小麦品种对土传花叶病有明显差异,生产中也有应用抗病品种控制病害的成功事例.为了解我省栽培条件下小麦品种的抗病丰产性能,以便在病区有效地控制病...
[期刊论文] 作者:檀根甲,丁克坚,季伯衡,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4
本文研究了气象要素和初始病情对早稻纹枯病病情进展的影响,不同氮肥用量、不同早稻品种受纹枯病为害所致的产量损失,以及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病情与最终病情的关系。结果表明:早......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