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52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 来源:制造技术与机床 年份:1999
叙述了数控系统两个阶段,六代产品的发展史和我国数控技术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国产数控系统的特点和优势。论述了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 来源:制造技术与机床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 来源:机电国际市场 年份:2000
数控系统发展简史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 来源:设备管理&维修 年份:1999
一、国产数控系统的优势和特点 世界上数控系统近50年来经历了两个阶段六代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1952~1970年)为数控(NC)阶段,随着元器件的技术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 来源:机械工艺师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 来源:机械工人.冷加工 年份:1999
1.世界数控系统发展简史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 来源:机械制造 年份:1999
第六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99)检阅全国制造技术的精华,还浏览到世界各国顶尖的制造技术。 据对CIMT’99展品的初步分析,可看到世界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数控...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 来源:机械制造 年份:1999
指述了数控系统的发展现况,提出了第6代数控系统的概念;指明国产化的朵床数控改造重大意义及前景。...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 来源:中国机械工程 年份:1998
叙述了我国在数控技术上取得突破性的技术进展,但是,国产数控系统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很低,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对策建议 。...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 来源: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 年份:2000
【正】 我国加入WTO将使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充分享受当代国际分工的比较利益,实现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我认为我机床工具工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加入WTO的准备...
[会议论文] 作者:周延佑, 来源:第六届全国机床设计与研究会议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 来源:机械制造 年份:1998
自1989年起,先后已有3台大型国产数字化数控仿形机床,为我国大型运载火箭的精密构件的制造作出了贡献。这些机床的主机分别是由武汉重型机床厂和北京第二机床厂制造的,而最为...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 来源:机械制造 年份:1999
第六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99)检阅全国制造技术的精华,还浏览到世界各国顶尖的制造技术。 据对CIMT’99展品的初步分析,可看到世界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数控化对...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 来源:机床 年份:1984
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数控机床的出现和推广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和柔性制造系统兴起的原因。在谈到我国机械加工技术改造时,提出了五种生产模式的观点。This article discuss...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 来源:机床与工具 年份:1954
苏联机床制造部机床制造标准工艺基面及夹紧力符号@周延佑Machine Tool Manufacturing Soviet Union Department of Machine Tool Base and Clamping force of the basic s...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 陈长年,, 来源:制造技术与机床 年份:2007
机械工业在进入20世纪以后,存在着两种生产类型:即多品种、单件、小批量生产和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前者约占到机械工业总产值的70%~85%左右,是机械工业的主体。...
[期刊论文] 作者:陈长年,周延佑, 来源:制造技术与机床 年份:2003
3 复合化的新发展复合化就是尽可能地将加工工件的所有工序集中在一台机床上,实现"全部加工"(Complete Machining)....
[期刊论文] 作者:张珲,周延佑, 来源:制造技术与机床 年份:1999
基于NURBS的表达方法,构造了CNC系统中实现NURBS插补的快速算法。...
[期刊论文] 作者:陈长年,周延佑, 来源:制造技术与机床 年份:2008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已被列为重大专项。汽车与航空航天行业都是该重大专项服务的重点领域。其实,汽车与航空航天制造技术有......
[期刊论文] 作者:周延佑,陈长年,, 来源:制造技术与机床 年份:200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机床出现了许多新结构,其中绝大多数没有知识产权问题,也即没有专利的约束。在需要时,任何人均可采用。每一种结构均来自新的理念,只有了解这些新理念,才好正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