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9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4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01
从中医络病学说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病机和治疗 ,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病位在心之络脉 ,主要病机为心气虚乏、络脉瘀阻、绌急而痛 ,制定了补益心气、活血通络、解痉止痛的治疗...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份:2007
通过传统中医和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科学相结合探讨中医学治疗的效应规律而提出"承制调平",从不同层次论述了生命运动自适应自稳态平衡调控机制、病理损伤的代偿性自我调节与疾...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4
《金匮要略》为我国最早的杂病专著,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瘀血病证的辨证论治,其活血化瘀方药,为古今医家广泛运用,疗效卓著,屡试不爽。因此,对《金...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河北中医 年份:1985
“水气病”即水肿病。《金匮要略》设水气病专篇进行讨论,以“气分”“血分”“水分”之名突出了气血水三者在发病中的相互影响,而且提出了“血不利则为水”的病机观点,开创了用......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疑难病杂志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疑难病杂志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疑难病杂志 年份:2005
络病并非一个单纯的病种,而是厂泛存在于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加之络脉支横别出、遍布全身,临床表现繁杂多变,缠绕交叉,使络病的临床辨识尤为困难。故络...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疑难病杂志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05
六淫外袭易于先伤阳络,由阳络至经甚则热毒滞于阴络形成一系列病机演变过程。络中承载着由经脉而来的气血,随着络脉的逐级细分使在经脉中线性运行的气血流速逐渐减缓直至面性...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疑难病杂志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05
“气”作为中医学特有概念的出现,对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建立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气本质的认识应从古人对气功能的原始论述中去探讨,与西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具有高度...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疑难病杂志 年份:2005
6癥积癥积指腹部所生积块,按之有形,坚着不移.癥积与瘕聚相对而称,前者固定不移,病属血分,后者聚散无常,病属气分,故明代医家张景岳说:"是坚硬不移者,本有形也,故...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年份:2016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2
  本文对中医学脉络与西医学血管系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回顾中医文献分析了“脉”之概念迁移:经络学说形成之前“脉”为“经”之概念,在中“脉”之概念具有双重含义......
[会议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第六次国际络病学大会 年份:2010
对中医学脉络与西医学血管系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通过分析“脉”之概念迁移,深入探讨脉作为独立实体脏器有其结构、功能及自身代谢特点,指出古代中医对脉络在解剖结构的认识......
[会议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 年份:2004
探讨了脉作为独立实体脏器的结构、功能及自身代谢特点,指出脉与血管、脉络与中小血管、微血管包括微循环具有高度相关性,提出项目假说,制定辨证诊断标准.建立动物模型,制定...
[会议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 年份:2004
应用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论述了中医"心脉血液循环系统"之心、血、脉等概念,并依据脉与血管、脉络与中小血管、微血管特别是微循环的同一性,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
[期刊论文] 作者:吴以岭, 来源:第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年份:2014
提出消渴病主要由于机体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转输与利用的紊乱及不平衡状态所致.消渴病虽以肺胃肾分上中下三消,但细究病机莫不关乎脾.消渴病从脾诊治宜审因而治,不外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