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63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2005
在2005年3月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申报的"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育成与应用技术体...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2010
简要回顾了江苏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育种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开展江淮平原稻区自然条件下光温...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 年份:2001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成,表现高产(亩产可达650~700千克)、优质、耐肥抗倒、抗白叶枯病与稻瘟病和适应性广的优点。可在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作一季中稻......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1988
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品质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因素;其次,生态因素如温度、湿度和光照也有较...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2010
简要回顾了江苏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育种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开展江淮平原稻区自然条件下不育...
[期刊论文] 作者:高艳红,吕川根,, 来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分析了水稻卷叶性状与株型的关系及对经济性状的影响;概述了卷叶的机制和物理学、生理生态学效应;综述了卷叶的经典遗传与分子遗传学研究;展望了卷叶资源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
[期刊论文] 作者:谷福林,吕川根,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1991
1987~1989年多点试验,试种结果表明,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亚优2号适应性广,感温性较强,播种至齐穗10℃以上积温稳定在1350~1420℃,适宜于杂交中籼稻地区种植;库容量大,比汕优62高23...
[期刊论文] 作者:杨海生,吕川根,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2000
对两系法亚种杂交组合两优培九进行大苗移栽、中苗移栽、小苗移栽与乳苗移栽试验,初步研究了群体的吸氮特性。结果表明:(1)四种方式植株含氮率一生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移栽苗龄越小,下......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谷福林,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1991
1988—1989年以籼粳杂种亚优2号为材料,以籼型杂种汕优63为对照,探讨了亚优2号高产的生理基础。与汕优63相比,亚优2号生物产量高13.0%,经济系数高6.4%。叶面积延续时间长25.5%,...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谷福林,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1992
用三个水稻籼粳杂种一代为材料,以其亲本和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籼粳杂种氮素营养特性.结果表明:三个籼粳杂种全生育期总吸氮量比中亲值高1.70—32.77%,每生产 500千克稻谷需...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邹江石,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2000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适应性广等特点 ,1 99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作为一季中稻栽培的技术要点...
[期刊论文] 作者:邹江石, 吕川根,,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5
20世纪50年代末广东的籼稻矮化育种、60年代IRRI的“绿色革命”和70年代我国三系杂交籼稻的培育成功,都使水稻每公顷产量成吨增加。前两者高产育种的成功主要是利用了矮秆基因...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徐耀垣,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1990
关于氮素影响稻米品质特别是碾磨品质方面研究甚少,结论也不一致(松岛昭夫,1973;傅木英,1982;Gomez KA.1979)。在理化生物学基础方面,尚少有探索性研究(Juliano BO.1979...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 邹江石,,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2016
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是中国独创的两系法杂交稻育种中形成的品种,是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完成第一步目标的标志性品种,是继三系杂交稻汕优63之后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在...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邹江石,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2000
文章概述了涉及亚洲栽培稻亚种间亲和性而进行的广亲和基因 S-5n的遗传育种学研究 ;S-5非等位不育位点及其中性亲和基因研究和配子体基因及其中性亲和基因的研究 ,并对中性亲...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谷福林,等,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1992
磷钾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一般常规水稻品种每生产500千克稻谷需吸收五氧化二磷4.0~7.5千克,氧化钾9.1~19.1千克。对磷的吸收量以拔节孕穗期为最多,对钾的吸收量...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邹江石,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2005
两系法育成的杂交稻两优10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培矮64S为母本、籼稻品系宁恢10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籼型杂交稻,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0504),...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邹江石,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2004
根据对安全抽穗开花温度条件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和对各地的种植实践分析,提出了两系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适宜种植区域、安全齐穗期和适宜齐穗期、主要种植方式的适宜播栽期...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邹江石,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2005
两优108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以培矮64S与籼稻品系宁恢10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10~12 t/hm2)、米质优(可达国家优质稻谷GB/T 17891-1999 2级标准)、高抗...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池桥宏,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1997
采用籼稻品种与粳稻品种或偏粳型广亲和性品种的杂交后代F2集团8个,分析了位于第3染色体上的Pgi-1同工酶的分离情况。其中4个F2集团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