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06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茶叶科学技术 年份:2003
日本蔬菜茶业研究所继上世纪90年代育成了药茶和半酵茶兼用型品种“红宝贵”后,又育成了早生、具东洋兰花香型的绿茶和半发酵茶兼用型新品种“苍风”,该品种是1977年以...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04
人们对茶叶香气进行系统的大量研究,开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由于微量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的日臻完善,给茶叶香气的研究带...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10
目前,在茶叶市场上有白茶、政和白茶、福鼎白茶、黄金白茶(台湾)、安吉白茶、景宁白茶、徽州白茶、靖安白茶(江西)、天目湖白茶(江苏)、乐昌白毛茶、凌云白毛茶、汝城白...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2010
一、茶叶品质和品质评价的概念所谓茶叶品质,一般指茶叶的色、香、味、形与叶底,是茶叶产品所具备的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即茶叶的使用价值。茶叶品质评价是对茶叶产品的...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2008
我国现代茶树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从开始的收集育种原始材料,地方品种的选拔,发展到一个以杂交育种与单株选择为主要育种手段,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快繁技术相结合的...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96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茶树酯酶同工酶受树龄、季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具有较稳定的遗传特性.花器性状具有较强的遗传传递力,在植物分类学上常作为形态分类的重要依...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2007
茶树育种的骨干亲本(也称为基础亲本或基本亲本)是指遗传性状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具有优异的品质,优良的丰产性、适应性、经济性和较强的配合力,在茶树育种实践中作为亲本次数......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茶叶科学简报 年份:1990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人们对红、绿茶的香气物质进行了大量研究,截至1983年为止,茶叶中发现和业经鉴定的香气物质共计352种,其中鲜叶46种、绿茶134种,红茶294种(李名君...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06
乌龙茶是我国的第二大茶类,乌龙茶种质资源集中在闽北、闽南、粤东和台湾4个地区。本文概述了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区域特征,以及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品种创新研究现状,铁观音...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85
1984年11月21日至26日在福建厦门召开的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认定了30个品种作为全国第一批茶树优良品种。现简介如下:November 21, 1984 to 26 held in X...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世界农业 年份:1994
日本茶树遗传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利用福建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叶乃兴日本是世界上茶叶单产最高的国家之一,1990年茶园面积约为5.8万ha,年产量8.9万t。政府历来重视茶树遗传资源的收集、评价......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茶叶科学简报 年份:1989
本文从表型、基因型和环境水平上分析了茶树树冠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性状间都有密切相关,且各性状间的表型相关主要受遗传效应的影响。对树高、树幅性状的通径分析结...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茶叶科学简报 年份:1990
由我所郭吉春助理研究员主持的"七五"农业部重点研究课题(子专题)"乌龙茶新品种选育(含加工)研究"(农01—04—01—04),于1990年9月25日在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召开课...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茶叶科学简报 年份:1991
测定“凤凰水仙”、“福鼎大白茶”及其 F1群体叶片的形态性状,分别用亲子代方差和 F1群体株系间方差分析,估算了茶树叶片形态性状的广义遗传率,并探...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福建农业学报 年份:1990
福鼎大白茶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具明显多型现象。表现在叶片、茎、子叶、根等器官的POD酶谱差异显著。电泳后共分离出11条POD酶谱带。其中叶片8条、茎9条、子叶7条、根...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茶叶科学简报 年份:1984
对植物的叶面积及其在空间的分布进行测定.是农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因此,叶面积测量是农业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在大田试验调查中,作物叶面积的测量方法,有求积仪...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茶叶科学简报 年份:1988
一个数量性状的表现型值(P)是由支配该性状的基因型(G)与环境效应(E)共同作用的结果,G和E除了各自对P发挥作用外,还存在联合效应,即交互作用,三者的数量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P...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茶叶通讯 年份:1985
前言植物花器的各性状具有较强的遗传传递力,因此在分类学上常是一个重要的分类依据。武田善行(1980)试图利用花器形态的差异,对绿茶品种的分类提出新的表现方...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05
2005年6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共同主办的2005年中国(福建)茶叶品质与茶叶经济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武夷山隆重举行。本次研...
[期刊论文] 作者:叶乃兴, 来源:茶叶科学简报 年份:1985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