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5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中国地名 年份:2013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色各样的地名丰富多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虽然传统地名学谈不上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也没有系统的阐述,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朴素思想,在地名认...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1998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了1.5万个地名,其中对1052处地名作了渊源解释,既涉及到自然地理部门的因山为名、因水为名等十项种类,也包含了人文地理部门的人物地名、史迹地名等十四项类别......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4
政区研究,应古今贯通。中国历代政区的演变,虽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但并非无章可循。拉长历史周期,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政区经历了两级制到多级制、再到两级制的两次历史大循...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中国地名 年份:2008
在中国庞大的历史地名家族中,政区地名是大宗,而有些政区地名则昭示着历代的兴衰。封建统治者都希望自己统治长治久安、政权兴旺发达,所以历史上会产生像东安、西宁、平...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2
《隋书地理志考证》是杨守敬研治历代正史《地理志》诸多著作中成就最高的一种,作者归纳其成绩约有七个方面,即校补脱漏的州、郡、县;订正原文讹误;订正引用文献的讹误;校补...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2000
地名重复是中国历史上的常见现象 ,历代曾进行过六次大规模更改。以西晋太康元年、隋开皇十八年、唐天宝元年及民国三年的更名规模最为宏大 ,使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县级及其以上...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年份:2001
一、总体进程传统的舆地学孕育了历史地理学。舆地学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地名、水道的因袭与变异,长期以来是历史学的附庸,是治史的四把钥匙之一,它的成果往往仅被...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中国地方志 年份:2006
地理志是我国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对各部正史地理志都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研究成果分布很不均匀。有的朝代的正史地理志研究已比较深入,并诞生了一批高质量的著作,...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9
《元和郡县志》四十卷,唐李吉甫撰。原称《元和郡县图志》,北宋后图亡①,遂自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后称今名《元和郡县志》,简称《元和志》。今缺卷19、20、23、24、35、36全部及卷18景州五县......
[学位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 年份:2002
本博士后报告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政区通名目前存在的十个问题。在发挥本人专业特长的前提下,通过政区通名古今变迁的考察、中外政区通名的对比,笔者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提出一......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1990
三、麦类的生产地域布局根据史料记载,唐代的麦类生产可以分成黄河中下游密集区、江淮次密稀疏相间区、陇右绿洲区和巴蜀产区,以下分别依次考察。...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重庆直辖市的简称,自其1997年春一成立时便公布为"渝".理由很简单:原重庆市本来就简称为"渝".设立直辖市之前的原重庆市简称为"渝"是合理的,也是有历史依据的."渝"之名来源于...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04
作者提出研究清代地理考据的理念,是应深入到清儒熟稔的学术领域中去,一一检验其考证之是或非,从而得出实实在在的结论。本文以《日知录》为主,探讨了顾炎武在政区沿革、地名...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本草纲目》中的地名资料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然而目前有关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更存在着不少失误。通过对《本草纲目》的研读,可以得出八个方面的初步认识:从书中地名出现的频...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4
德国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东方写本部藏有18幅晚清吉林省舆地图,是该馆1965年从柏林的旧书店购得,推测可能与德国学者Walter Fuchs有关。这批晚清吉林舆地图,既有全省尺度的,...
[会议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 年份:2004
本文将论题分为清末民初、《中国历史地图集》、专题与区域、理论探索诸方面,以各阶段主要作品为基础,探讨了清末以来中国的历史地图绘制成就,认为近代以来中国绘制的历史地...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1990
粟(谷子)是唐代大多数人口的第一主粮,麦则居其次。本文首先对唐代粟、麦生产布局作了静态的探讨,认为粟的主要生产地域为黄河流域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以及今日四...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6
论应劭、圈称的地名学贡献华林甫(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自从我国第一部具有地名学研究内容的著作《汉书·地理志》问世以后,地名学研究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仅东汉一代......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2004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
[期刊论文] 作者:华林甫, 来源:地图 年份:2005
英国国家档案馆收藏有71种共计124幅广东清军驻防地图和军事哨位草图,这批地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掳走的官方档案,内容涉及晚清两广(含海南岛)的政治、军事、秘密社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