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民间文学论坛 年份:1996
太阳是照亮原始神话世界几乎唯一的光,太阳神话是一切神话的核心,太阳崇拜是原始宗教崇拜的发轫.——“太阳神话学”的理论家们曾如此说.肖兵先生《中国文化精英》与何新...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楚竹书《孔子诗论》非出自孔子 ,乃孔门后学之作。其与《论语》中所体现出的孔子《诗》学 ,应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风。竹书《诗论》与孔子《诗》学之间 ,在学诗以培...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诗经》产生在与现存迥然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之中:黄河的支流与支津构成了一张巨大的水网,上百的湖泊星罗棋布于其间;充沛的雨水,造就了许许多多的隰地;川流水泊之间,形成了...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关于《诗经·商颂》一案,学术界已打了二千年的官司。在汉时,传诗者分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都主《商颂》为周时宋人所作,而毛亨承子夏之传,则主《商颂》...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创刊六十周年名家论坛 年份:2007
郑玄《诗》学理论的基本框架有四个方面:一是以《毛诗》为核心的政治理论体系,二是以小学为钤键的语言解释系统,三是以礼注《诗》的内涵拓展路径,四是以"兴喻"为枢...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2003
在中国古代北方三个最大的游牧集团中,皆流传着狼祖神话。狼乃是这些民族的图腾,同时也是这些民族勇猛、强悍的内在精神的象征,因而它作为一种美好形象,在草原民族中长期流传...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5
不得不说,有人把《论语》越"解读"越繁复了。那么,《论语》应该怎么读?最近正在为中华书局译注《论语》的刘毓庆教授认为,要读懂《论语》,必须重新理解孔子:没有孔子,就没有...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7
关于《颂》诗,过去有两种解释:一种释“颂”为“容”,一种训“颂”为“镛”。前者本之《毛诗序》,宋、清学者遵之;后者则是张西堂先生的新说,为当代一些学者所称引。二...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2004
春秋时代,一半是战火狼烟,一半是诗礼风流。频繁的冲突与会盟燕享,构成了这个时代最基本的色调,而会盟之间杯酒赋吟,则成了解决国际纠纷、展示士君子风范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1988
论及《诗经》中反抗性的诗篇,人们自然会想到《魏风》的《硕鼠》。《毛诗序》云:“《硕鼠》,刺重(佥欠)也。国人刺其君重(佥欠),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91
中国古代文学,是以道德为正宗的。 “文章者人之枝叶也,道德者人之根本也。必根本立而枝叶繁焉”。“雅颂”文学便是在民族道德基础之上而形成的一个主要文学传统。所谓...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5
现当代学者多站在精英文化与现代科技时代所给予的知识背景与立场上,视《诗纬》为“妖妄之辞”,而忽略了《诗纬》所依附的恰恰是迥异于精英文化的世俗文化知识体系。在这一知...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2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世纪。西方文化思想及物质文明的大量输入,中国人延续数千年的传统生活方式及文化观念的根本性改变,是这个世纪最突出的特点。中国古代文...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8
"兴"是先秦经师为阐发《诗经》的经典意蕴创造的一个概念,《毛诗传》是今存使用这个概念最早、最完整并带有原创性的注本,是兴意赖以界定的事物本身。魏晋以降的研究者,则从...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2
20世纪初由新型知识群体发起的文化思想革命运动,其主要使命是颠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经学思想体系,构建新文化的大厦。在这场运动中,闻一多以对《诗经》的破坏性解读方式,与...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8
尽管当今学者对孔子编《诗》删《诗》提出了种种怀疑,而文献却在证实着司马迁这一记载的可信性与合理性。孔子于编《诗》中,寄寓着巨大的文化期盼,由此而使《诗经》承载起了...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1
本文从上古有关鸟类记载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入手,在考察《诗经》鸟类兴象产生的观念背景的基础上,对《诗经》中的鸟类兴象的起源与意义,作了新的认识,揭示了《诗经》鸟类起兴意象与......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9
汉代在官方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三家《诗》学,最终为民间《诗》学流派《毛诗》所取代,这个结局,曾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然而研究者多瞩目于事物外部条件的分析或学派优劣的评...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7
学者多以《毛传》为汉代经学的典范之作,并在汉学与宋学的分野中,将其作为汉学的主要代表,以说明汉学的特点。本文认为,《毛传》是"战国遗孤,汉家螟蛉",它秉承的是先秦解经传...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毓庆,,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2009
炎帝族最早活动于太岳之野,被黄帝败之后,被迫迁徙四方,每迁一处,即把岳名移于其地。因而在各地以岳命名的山的附近,多有密集的炎帝传说存在。《尚书》中所谓舜巡狩四岳,实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