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34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2014
该文细致分析了汉武帝推动营造的西汉皇家苑林——上林苑的若干思想动机与观念来源。进而认为除进行游猎、玩赏这一基本动机外,武帝时代所营造的上林苑主要与下列四个层面的...
[学位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 年份:2013
作为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语境中衍生的词汇与概念,“天下”观念在商周时代初具雏形。并在东周晚期至秦汉时代华夏意识渐趋增强与皇权社会逐步构建的过程中,被赋予了“天子统治...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美术学报 年份:2015
该文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对东周晚期至秦汉之际展示统治者政治权威的“中心威仪”观念进行了详释。指出周秦之际的知识集团为君主在特定空间内“框定”出一种理论化的中心威仪...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4
伴随着19世纪中后期的西学东渐,在广泛接收了西方美术史学科的认知概念、叙述体例、研究视角、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传统的中国画学、塑像研究理路也逐步地衍化成为今天在各...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中国体育科技 年份:1996
【正】 “因循守旧”、“闭关自守”的足球帝国英格兰,现已失去了以往那种横扫世界足坛的气势。它的俱乐部在欧洲三大杯上的战绩已惨不忍睹,而作为老牌劲旅的英格兰队也未能...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8
结合图像分析与文献释读,系统分析1995年以后持续发掘的广州南越国王宫遗址内蕃池景观的特色与营造理念,并将其纳入秦始皇至西汉初期宫廷苑池景观营造的历史文化脉络中进行比...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美术学报 年份:2004
论文系统梳理了秦汉时代器物、苑林、墓葬中的山水图像,进而认为:第一,秦汉时代的山水图像在空间、形式、技术、观念上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格套,其中的山岳、坡陀、水波、林木...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泗水捞鼎"故事在早期文献中本身带有扑朔迷离的色彩,而汉代依据该故事创作的画像则更使该题材的图像意义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在学界研究汉代"泗水捞鼎"画像意义的基础上,重点...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美术学报 年份:2014
中国古代画像艺术对"纵深空间"的表现是一个重要论题,它关系到如何理解古代中国绘画的形式表现特质。作者首先考察了先秦至两汉时代画像艺术对纵深空间的塑造,进而归纳出这一...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美术学报 年份:2011
该文对陕北东汉画像石"楼阁人物"题材及相关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对一些学者提出的解释观点进行了怀疑,同时指出该题材应表现墓主灵魂进入"宅院"永居的主题。楼阁与门阙象征死者...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分类学”与“传记学”的叙述方法构成了现今中国美术史教材中的两大叙述特色。然而,从一些个案分析显示这两种叙述方式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运用“分类学”的叙述方法去处......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7
本文从最近四十年来海外中国美术史学界对国内美术史学界的影响,以及巫鸿本人的学术历程变迁这两条学术线索出发,细致讨论了巫鸿写作《废墟的故事》一书的时代背景和结构内容...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6
通过"视觉"图像为国君的灵魂在地下世界安宅立家,以使其长久永生。这一传统在东周时期已经比较成熟。无论是春秋时期楚国大臣鬻拳葬楚文王于地宫等文献信息,还是湖北随县的战国......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美术学报 年份:2004
论文通过对西汉南越王墓与南越国宫苑遗址出土的部分重要遗存进行"原境"研究,认为从出土的图像配置关系与文字遗存看,南越王墓一方面在视觉图像表达上显现了为死者营建地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国防 年份:2012
省级国防动员指挥平台是国防动员指挥机构获取、处理、传递、利用信息,实现快速、灵活、高效组织指挥的基本手段,是确保国防动员指挥灵敏高效的物质基础。我们要坚持平战兼顾...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在中国美术史教材编撰过程中,将作品分门别类地进行一般性叙述、论证很容易丢失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理解作品的原始形态与文化内涵。因此,运用"...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在大量美术考古材料不断出土的情况下,新方法、新视角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些重要的学术概念,构成了最近30年来古代中国墓葬美术史研究的总体特征。如空间性、物质性、时间性这...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艺术设计研究 年份:2020
该文以早期中国宫廷苑池的发展变迁为研究背景,重点梳理从秦始皇至西汉中期宫廷苑池景观艺术的发展。论文进而指出“缩微景观”这一独特的视觉样式大体形成于秦始皇时代,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17
从“整体与原境性”的视角出发,秦始皇陵园陪葬坑出土材料应具有三重丧葬功能与思想观念。其一,K 0003陪葬坑、K 0006陪葬坑、车马坑、珍禽异兽坑、坐俑坑、曲尺形马厩坑、百...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达,, 来源:艺术设计研究 年份:2015
本文对郑岩教授新作《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进行了概括与评述,并结合书中一些重要的论文案例,注意到作者在材料、叙述、视角等方面的特色,从而对该书的写作进行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