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4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8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民间传统文化宝库中,不仅积淀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社会的憧憬与追求,而且有着关于人际和谐、...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03
2001年6月9日,根据我提供的信息,《湖北日报》刊出消息《武当山发现民俗遗址寄死窑》,许多传媒纷纷转述,成为哄动一时的新闻。《湖北日报》接着还刊登了在郧县五峰乡等...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2007
由5世纪几位中国僧人的佛学听课笔记整理汉译而成的《贤愚经》,被陈寅恪断定为"一杂集印度故事之书",该书"例引故事以阐经义",却又饱含文学性与世俗性。它曾"在西北边陲广为...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近几年以宏大规模和强劲势头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又一壮举。各种样式的民间口头文学成为非遗保护重要对象,在非遗代表作项目中占有半壁...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1
人与异类(动植物精灵)婚恋,是世界各国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幻想故事之一。天上的飞禽、山林中的走兽、水中的游鱼等等,在民间故事里均可幻化成为美丽而又善良的女性做普...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荆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关于“龙母”或“孽龙”、“秃尾巴龙”的传说故事,早在东晋陶潜《搜神后记》中即有论述,一千五百年来一直为中国民众所津津乐道。孽龙为家庭、社会所不容,不得不远出闯荡江湖以......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元明之际的著名道士张三丰,是一个不仅在中国道教史上而且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相当地位的人物。他以创编太极拳和武当内家拳知名于世,又有《张三丰先生全书》传留至今。声...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4
位于鄂西北的神农架,古称方圆八百里(现在的神农架林区面积为3200平方公里),山势险峻,林海茫茫。在它那长时期处于封闭状态、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的怀抱里,不仅生长着大...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中国档案 年份:2002
“一盒盒家庭档案,就是一部家庭的编年史,是一个个叙述不完的故事。”这是印在档案卷盒封面上的一段文字,但这种卷盒档案馆里没有,档案室里也见不到,它是沈阳市档案局特意为广大市......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世界故事类型中的“羽衣仙女”的著名故事.在中国有《毛衣女》、《田章》和《金波聂光新娘的故事》等诸多的关于天鹅女的古代异文.该故事经历了由简到繁.由单纯型向复合型的演变......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江苏中医 年份:1989
徐××,男,45岁,干部。1985年9月13日初诊。患者面色无华,脸如满月,形体消瘦,四肢瘫痪,肌肉萎缩,皮肤自觉有蚁行感,腰膝酸冷,耳鸣纳呆。脉细弱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而腻...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中国民间故事的情节结构较为繁复,母题富于流动性,素为中外学人所关注。从历史文化内涵、文学传统和审美意趣等方面对这一形态特征的构成进行探讨,可以探寻到中国民间叙事艺...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1990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论述傣族长诗《召树屯》的原型——孔雀公主故事的流传演变过程的文章。人们对这一著名作品的兴趣多年不衰,近年又有一系列研究成果问世。姚宝瑄在《...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2002
关于民间口头流传的神奇幻想故事同原始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 ,素为中外学人所关注。本文作为“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与传承研究”这个重大课题的一个侧面 ,对此做出了较...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西藏民俗 年份:1998
中国藏族拥有丰富而优美的民间故事,《尸语故事》就是一部源远流长,光彩四溢的藏族古代故事集。 《尸语故事》按藏语原来的意思,就是“神奇死尸所说的故事”。在开篇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叙说农民娶田螺姑娘(螺女)为妻,是一个著名的中国民间故事。一千五百多年前在中国大文学家陶潜笔下就有生动完整的记述,成为东亚地区此类故事的源头。中国螺女故事的形态,在世俗文......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生经》是西晋高僧竺法护汉译的一部佛教经典 ,讲说佛祖及其弟子的本事、本生故事。本文就其中的鳖与猕猴、王子造机关木人和机智小偷等三个故事 ,和中国民间故事进行比较 ,...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2011
本文是"佛经故事传译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03BZW057)这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语篇。作者在解读数部佛经故事之后,参照国际民间叙事研究通行的AT分类法,从千余则佛经故事同万...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我国于2003年启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抢救与保护工程,2004年中国政府签字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近年正以强劲势头实施这一宏伟文化工程。本文就这一...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守华, 来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项"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巨大工程。它涉及有关中国各族民间文艺生存发展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就保护民间文艺的国际潮流、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