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02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类似三星堆铜人那样的铸造物,上古就有,从功能方面看,可分为告诫性、纪念性、神秘性几种,三星堆铜人应属后一种。从铜像的"层目"、"圈手"和戴有面具可知,应是实施傩文化法术...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古代灾后官方紧急应对,采取安抚灾民、招徕安顿、减免徭赋等措施,尽量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重建内容包括耕地、建筑物、环境三项。重建工程一般较大,在物资上需满足五个要求:劳......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3
坝子是四川方言,就是平野、平原.:"蜀人谓平川为坝."但在里则称之为"野".古文献里的"野",本是城外荒郊的意思:"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不过...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0
七杀碑的谰言民间相传,张献忠刻过一种"七杀碑",上面有他亲笔书写的七个"杀"字。如果真有这样一通碑,他那"杀人狂"的帽子便戴定了。七八十年前,许...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3
河名探故郦道元《水经注·若水》指出:“蜀山氏女生颛项于若水之野”,野是平原的意思。具有广阔的河谷平原,且有人居条件,利于开发农业,惟有安宁河宽谷可以当之。安宁河旧名孙......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9
有关张献忠的不同评价作为老一辈四川人,对张献忠无可回避;因"湖广填四川"事民间一直口口相传,追到源头总与张献忠脱不了干系。20世纪50年代以前,史界对此...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1
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这是当年朱老总对四川保路运动的赞颂,肯定了这一运动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前奏曲。至今,保路运动过去了整整100年。这场百年前轰轰烈...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2
一、文献中的鱼凫最早记述古蜀传说历史的,是西汉扬雄《蜀王本纪》。此书南宋以后失传,最早录下一条佚文的,是晋刘逵《蜀都赋注》:蜀王之先,名蚕丛、拍(?)、鱼凫、蒲泽、开明...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易经八卦,本身就是一种符号图象.为了使图象通俗化,蜀中易学家试着将符号变为图画,将图象变为图语,这种传统方术古称“轨革术”.到北宋初期,蜀人费孝先将这种图象传统发挥得...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2002
三星堆考古发现,学者们已作了大量探索和研究。有人认为器物坑是鱼凫时代的遗存,本文对此说提出质疑,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引用文献与考古资料,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古蜀传说历...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2001
有关古蜀的历史 ,历来云遮雾绕。例如《山海经》记述的“鱼妇”、“颛顼”,就见仁见智 ,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结合考古材料 ,对此作了考证 ,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推测认为鱼...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4
黄龙与大禹神话考源冯广宏四川松潘东北的涪江源头,有一条景色秀丽的黄龙沟。那沟顶有座建于明代的黄龙寺。寺的大殿里,黄龙真人塑象居中,左边是太上老君,右边是观世音。佛道两教......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1985
【正】 李冰的名字,是和中外闻名的都江堰联系在一起的。他担任蜀郡守以后,曾做了大量造福人民的事,被群众奉为“川主”历千百年。直到今天,他仍然是一位值得纪念的伟大人物...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5
白玉蟾是道教南宗第五祖,南宋嘉定间曾赴阙主持国醮,以后不知所在,著作颇丰,生平神异。关于他的生卒年历来颇具争议,其中生于绍兴四年说比较引人注目,但不能成立,当以绍熙五...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8
一、杜宇未经传承从天而降西汉扬雄是最早提到杜宇事迹的蜀人。他在描写成都盛况的《蜀都赋》里写过这么两句:...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0
一、社会现实利于义军据费密记载,1629年,陕北发生旱灾,"贫民揭竿为乱,互相结聚."为首的"掌盘子"名叫潘十万,人数最多,但没有兵器,"夺粮救困而已".明朝延安副总兵带兵...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2
【正】 李学勤先生在《论新都出土的蜀国青铜器》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就是历史上争议已久的岣嵝碑,与巴蜀文字有没有关系?现试作考析,以就正于海内专家。...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巴蜀文字是战国时期开明王朝遗留下来的文字,音义久已失传.近年考古发现的器物上,有不下300个独体文字可供研究.考证发现,巴蜀文字常与古汉字共存,因而可用对照法加以解读,从...
[期刊论文] 作者:冯广宏,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4
一、巴蜀文字现身李学勤先生说过:古文字的解读,是学术界的重大课题.世界上已发现的古文字,目前完全没有解读的,业已寥寥无几.先秦文字除了汉字,可以确定的只有巴蜀文字....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