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59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档案记忆 年份:2018
不久前,一位江苏南通市档案界的朋友特意告诉我,我的母校——北京四中,被"全国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委员会"评为"2017——2018年中国十大名牌高中"。虽然北京四中一直是北京名校,......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档案春秋 年份:2005
(一)清代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六岁登基,二十四岁去世,在位十八年,亲政时间不长,其作为却不同凡响。一个从关外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入主中原的统治者,面对...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档案春秋 年份:2013
改革开放以前,咱多数老百姓的日子也就是个温饱。大年三十的餐桌上有碗炖肉,有只鸡,再做条鱼,真就很不错了。如今则大不一样了,别说是鸡鸭鱼肉,就是各类高档海鲜、珍奇野...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档案春秋 年份:2008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紫禁城内,乾清宫西侧,皇子读书的懋勤殿前,一群身强力壮、衣着光鲜的乾清门侍卫,在胤祉等皇子们的监督之下,将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臣掀翻在地,抡起竹板,左...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0
康熙不但自己一生好学不倦,对皇子们的学习也非常重视。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康熙帝亲自为太子胤选定了师傅:詹事府詹事汤斌、詹事府少詹事耿介、吏部尚书达哈塔。三位皆为饱学...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档案工作 年份:1990
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长会议于1989年12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以及14个计划单列城市档案局的代表,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档案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龙门阵 年份:2007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话,真是既通俗又生动。说的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大贪官和珅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获罪后从他家抄出金银财宝无数,从此,接任的嘉庆...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12
御门听政——无论寒暑,门洞里办公清代的皇帝14岁开始亲政,以皇帝的身份开始处理国家大事了。那么身处紫禁城中的皇帝,一天之中都做些什么,让我们看看他们每天活动的时间...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10
《清宫里的那些事儿》是一本取材于清宫档案的历史故事集,文章作者皆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专家学者。书中的内容源自尘封百年的原始档案,与历史的真实最为接近。“Things...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档案学通讯 年份:1985
【正】丰富的馆藏是档案馆提高服务水平的物质基础。新的《档案馆工作通则》规定,把档案馆的接收范围从本级一级机关扩大到有关所属基层单位,这是丰富馆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浙江档案 年份:1992
她从后排的座位上站起来,向前走去。 会场两边同事们那一排排亲切、赞许的目光与她相错而过。她拉了拉自己的衣襟,紧张,又蕴涵着一丝欢愉;自信,又流露出几缕羞怯。 从座位到...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03
另眼看日本对日本,我一向没有好感.倭寇、甲午海战、南京大屠杀,抚顺万人坑、731细菌部队……狰狞、凶残、灭绝人性的日本军队,欠下了中国人民数不清的血债.就是改革开放这些...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05
康熙皇帝是一位酷爱学习、求知欲很强的皇帝.他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刻苦读书,但决不迷信书本;不耻下问,但决不盲从.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能动手实践的,一定要亲自试一下....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00
面对每天纷至踏来的众多稿件,编辑部喜忧参半。喜的是有那么多的读者、作者关心支持本刊,忧的是不少作者虽然煞费苦心但却不得要领。喜得冯伯群同志这篇文章,分析了档案论文写作......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05
稍微有点儿年纪的北京人都知道,早年北京玉泉山一带出产一种很有点名气的稻米,人称"京西稻",因供奉皇家御用,亦称"御稻".但此稻为康熙皇帝进行科学试验培育出来的,知道的人就...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伯群,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04
小人,即不道德、不正派、品行不端之人."开国承家,小人勿用"①就是说开创和治理国家不能信用小人.自古至今,小人虽素遭仁人志士抨击,且为民众所不耻,但是小人得势,小人干政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