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721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公安大学学报 年份:1993
【正】 据笔者调查,有些公安干警对监狱与看守所、治安拘留所、收容市查所(以下简称“三所”)区分不清。正确理解监狱、看守所、治安拘留所、收容审查所的概念,在法律上划清...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公安机关于1997年进行刑侦体制改革,撤销了预审机构,实行侦审合一,引起对预审存废认识上的分歧,导致当前预审名亡实、存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其原因主要在于对预审的概念、性...
[会议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 年份:2016
成本预算管理创新模式的背景成本预算管理创新模式的内涵成本预算管理创新模式的做法成本预算管理创新模式的实施效果成本预算管理创新模式的体会一、成本预算管理创新模...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市场周刊·理论版 年份:2019
从目前民族工业的发展来看,建筑业在良好的社会条件下发展迅速,但同时,整个行业也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我们都希望建筑工程能够更加实用、可靠、安全,建筑电气工程是整个...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公安大学学报 年份:1995
一、问题的提出 清(朝)末至民国(国民党南京政府)刑事诉讼中预审制度的建立和废止的时间及其演变过程,是研究中国预审制度发展历史的重要课题之一。80年代以来,随着预审学术......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公安大学学报 年份:1996
二、革命根据地预审制度发展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实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中央决定根据地工农革命政权改为抗日民主政权,将政治保卫局改为公安(或保安)机...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公安大学学报 年份:1996
三、革命根据地预审制度的发展与变化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革命形势迅速发展,解放区不断扩大,人民公安机关与公安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解放区的预审制度在抗日根据地预...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年份:2005
预审是资产阶级法制革命的产物,以后被大多数国家公认。我国的预审机构从建立到与侦查部门合并,又从侦查部门分离出来单独设置直至撤销机构经历了七十多年的演变过程;预审在...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85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北方美术 年份:1998
~~...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公安大学学报 年份:1996
自1931年12月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预审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初创时期.设置了预审的机构与人员,规定了预审的职...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公安大学学报 年份:1990
【正】 所谓看守所事故,是指看守所在羁押监管活动中发生的人犯脱逃、自杀、行凶、暴狱已遂和人犯互殴致死、致残等事件。看守所事故的发生,不仅严重威胁着看守所的安全,直接...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清末民初警察机关的“预审”,既不同西方国家的预审程序,又不同于我国现行的预审制度,实际是对违警案件之审查处理。其时,在一般情况下统称为“预审人犯”,具体运用到违警案...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冶金设备 年份:2018
烧结烟气成分复杂,烟气温度低,处理难度大。分析了烧结烟气的组成及特点,概述了烟气SCR脱硝的应用现状。针对不同工艺存在的问题,对几种烧结烟气脱硝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 来源:国画家 年份:1995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彭晶, 来源:公安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监所的建立和发展 ,是指从 1 92 7年 4月至1 94 9年 1 0月新中国成立 2 0多年来革命根据地人民民主政权看守所和监狱的建立与发展。这一时期监...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肖素红,, 来源:国画家 年份:2002
“运笔”是中国画用笔中最重要的部分,合理运用、熟练掌握“运笔”的规则、方法、技巧,对于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是高质量笔墨形态、语言产生的必要前提与保证...
[期刊论文] 作者:于树斌,肖素红, 来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2
“运力”与“运气”是中国画用笔中的重要方面 ,正确理解、认识这两个概念及其内涵 ,对于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合理、正确地“运力”与“运气”是高质量笔墨形...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