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记察汗河

来源 :雪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y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拔3323米,北纬37.16度,东经101.30度,这是我身处大通北川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的一组数据。当和同行的老师们在上午十时到达这里时太阳柔和的光线已透过林间斑驳的叶片洒落大地,天空一碧如洗,深邃悠远。站在察汗河入口处,抬头可见近处屹立的山峰,上面是重重叠叠的石头,陡峭险峻。沿碎石路上行,冷不丁地从旁边飞起一只锦雉,它拖着长长的华丽尾巴发出快要破掉的声音,落在前面不远处,一只,两只,三只,很多只。继续前行,被潜伏在周边的小荆棘扎到,一只小小的七星瓢虫落在衣袖上缓慢爬行,一只鸟跳上枝头,蚂蚁结伴而行……此时正值节气里的芒种,芒种一词最早出《周礼》的“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此芒所指稻麦,但察汗河的原野之上无稻无麦,“芒种”一词似乎也在高原上的某个地方驻足观察,看水碧山青,林木之繁,百鸟啼鸣,竟不知自己是谁,忘了使命。
  察汗河流域的杜鹃花,在芒种时节轰轰烈烈地盛开了,雪白的陇蜀杜鹃,紫色的头花杜鹃,有着馥郁香味的百里香杜鹃和烈香杜鹃都在这个季节争先恐后地开放。山岭从低到高的走势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头花杜鹃。百里香杜鹃往往会夹杂在头花杜鹃中小模小样地熙攘,百里香杜鹃的花色也呈紫色,只是花朵比头花杜鹃的要小一码,很多时候,人们很容易将头花杜鹃和百里香杜鹃混淆。而陇蜀杜鹃一眼就可以看得到,它高高在上,碗口大小,雪一样白,将高傲,清冷,不屑一顾挂在脸上。同行的老师说烈香杜鹃的真容很难见到,但凭气味就知它们隐藏其中。远远望去,陇蜀杜鹃和头花杜鹃的生长环境界限清晰,泾渭分明,这让我想起古岳老师在《冻土笔记》中的一句话:在整个生物圈里,每一个物种似乎都有自己专属的地界线,这条地界线的一边是生,一边是死,这是不可逾越的自然法则,它像一道无法解除的魔咒,万物皆受约束。
  人迹罕至的丛林向来如此,丛林里的草木都知道自己应该生活在哪里,它们最能感知地表的温度,它们生存,生长,繁衍生息。它们守着自己的地界,用漫长的时间适应环境和气候,它们懂得进化,或将自己变得强壮高大,或将自己变得坚硬低矮。那些越是高处的植物越是低矮,几乎匍匐在地表之上,扇形般散开,开出米粒般大小的花朵,而在冰雪之上遇见一朵绿绒蒿的时候,似乎伸出手就可以触摸到天空。那些沉默又骄傲的花朵似乎在告诉你我:无论它周围的环境如何凶险与慈祥,如何繁华与萧瑟,它依然高傲如斯,它们矮小的身体比长在平原处的高大植物高出了几千米!而身在云端的绿绒蒿开花也意味着自己生命的结束,自然界中有很多这样的植物,一生只开一次花,开花时轰轰烈烈,然后寂静地死去,完成使命。就如同那只一生都用来寻找荆棘的荆棘鸟,一生只歌唱一次。从它离开巢穴开始,便执着地寻找荆棘树。它婉转如霞的歌声使人间所有的声音黯然失色!一曲终了,荆棘鸟气竭命殒, 留下悲怆的绝唱。荆棘鸟原本只是传说中虚构的一种奇特小鸟,或许并不存在,但说的人多了,似乎荆棘鸟真的在荆棘间飞来飞去。纵然不可能,我依然抱着侥幸心理百度一只荆棘鸟,仅有的一张照片上一只鸟落在荆棘丛中高昂着头,腹红翅黑白,尾巴也有鲜艳的橙色。


  察汗河的山林里鸟雀众多,在行走途中可随时听得到它们在头顶拍打翅膀的声音,有敞开了双翅悬停在半空中的,也有云雀从空中俯冲下来轻巧落在草丛里的,还有燕子在悬崖边飞来飞去的,有追来追去打架的,也有站在树枝上鸣叫的。一只有着红色尾巴的小鸟停在小溪边的石头上不停地摆动它的红色尾巴,它机敏地看着周围的环境,叫声时而短促,又时而清脆婉转,我兴奋,似乎亲眼所见一只荆棘鸟在水边泰然自若,而非传说中那般悲戚颓废。但老师说那是红尾鸲。红尾鸲的叫声时时传来,千转百回,似歌唱又似诉说,山岭里的花草树木在它的叫声里灵动起来。苇岸先生在《大地上的事情》中说:鸟学家将鸟儿的叫声分成两种,即“鸣啭”和“叙鸣”,鸣啭是歌唱,主要为雄鸟在春天对爱情的抒发。叙鸣是言说,是鸟儿之间日常信息的沟通。山岭中鸟儿密集的鸣叫声传来,只觉得好听,分不清哪个是“鸣啭”,哪个是“叙鸣”。老师说真正令我们心醉神迷的鸣啭,一般与羽色华丽的鸟类无关,而主要来自羽色平淡的鸟类。比如著名的云雀和夜莺,它们的体羽的确有点像那些落魄的抒情诗人的衣装。又比如羽翼华丽的红腹锦雉只会发出“嘎嘎嘎——”的聒噪声音,就好像是嗓子里含了很多沙子,一不小心嗓子就要破掉的样子。但雄性红腹锦雉羽毛艳丽丰沛,走路也是大摇大摆,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而跟在后面的雌性锦雉却是一副不言不语,娴静平和的模样。
  山林里的植物种类繁多,每株植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属和科,它们如人一般也有自己的学名和别名,我被它们的学名和别名搅得晕头转向,除了常见的几种,硬是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曾记得中国著名植物画家曾孝濂老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和几百位植物学家、植物画家一共用了四十五年的时间,完成一部叫《中国植物志》的巨著,他们将每一种植物分门别类,给予它们足够多的尊严,赋予它们完整的名字,将它们的形状和颜色等写进书籍里……
  同行的老师也是资深的植物学家,山岭里的植物他多半都识得,他熟谙植物的习性,并一一叫得上它们的学名和别名,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头花杜鹃也叫香柴,香柴的叫法在友人的文字中也曾出现过:夏天,会跟着母亲去高山上割头花杜鹃,并将成捆的头花杜鹃背回家,晒干,做柴火。头花杜鹃便是晒干后,清香依旧馥郁,花朵形状完整,放进灶膛时,不仅火焰旺,还哔剥作响,我们叫它“香柴”。一直觉得用香柴煮出来的饭食也带了杜鹃的清香味,空气里也都是袅袅娜娜升腾的植物味道,不由得让人食欲大增,但在杜鹃做柴火的年代,母亲做的饭食必然是精打细算酌量过的。
  除去开得繁盛的杜鹃,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它们在或细长或短粗的梗上长出硕大、细小的花朵,颜色鲜亮。我总觉得潮湿泥土下应该有许多昆虫的尸体,才能够长出这样茂盛而寂静的花朵。而很多花却长在悬崖之上的岩缝里,一簇簇,一朵朵。就好像鸟雀不小心将衔来的种子遗落在岩缝里一般,它们遇到一点雨露,遇到一点阳光,一小簇泥土就可以生根发芽,就可以开出花朵。比如毛茛科的拟耧斗菜、报春花科的糙毛报春,还有百合科洼瓣花属的洼瓣花以及小丛红景天都在悬崖峭壁间成长,越是陡峭的岩壁,岩缝里长出的花朵愈是鲜艳魅惑。荨麻躲在角落里,用小小的尖刺提防从它身边经过的人,小刺大概携带了小剂量的毒,一旦被触及,皮肤就会长出明晃晃的小水泡,水泡火烧火燎地痛,用长在水沟边的艾叶擦拭后方可慢慢褪去。但在民间的小吃里,流行一種叫“背口袋”的食物,就是用晾晒后的荨麻做成的,热腾腾的“背口袋”放到嘴里,口舌生津,大概所有人也将它袭人的小刺忘得一干二净。
其他文献
我帶你种下的土豆,该收获了  茎叶伏地,掩盖着土堎上的裂口  它们借助耳语,走出霜雪与花的犁沟  麦芒上的秋月,赶往丰收的庄廓  后面是雁鸣的溪流,一村一村  邮递异乡的灯火  我们穿过校园,梨子挂着腮红  像你画过的孩童——从未想过走远  却要为每一次出发,备好遥远的星辰  这个时节,你需要裤脚沾泥  从植物的书架上,翻出脉络和根  后面是山,山顶有你描摹过的晴空
期刊
睡梦之中,恍若听到姆妈的喊叫,崽俚,快起来,天要亮了。我急忙跳下床,见窗外白亮亮一片,还好,不是日头出来了,是月光。昨天太累了,没想一睡就睡过了头。鞋呢?找来找去,不见竹床边的凉鞋,莫非被老鼠拖了去?便赤脚来到厅堂,从墙壁上取下镰刀。姆妈正在厨房煮粥,烟气飘到厅堂中,呛得我不住咳嗽。烟气中传来姆妈的声音,崽俚,打着赤脚去割禾怎么行,热天里蛇虫多。说着话,姆妈走过来,拿出一双布鞋给我穿,说,你先到田
期刊
高原天鹅湖  ——写给青海可鲁克湖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在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中  黑白分明的钢琴键下  这里的天鹅湖  在雪域高原苍莽戈壁上  站在可鲁克湖畔  茂盛的芦苇长满湖边  远远看去  千万株芦苇就像一群高原人的身影  就像远处的群山来到湖边  风吹芦苇  芦苇的影子群山的影子在湖水中乱舞  就像一曲热烈的蒙古舞  风平浪静之后  湖面烟波浩淼水天一色  一群美丽的身影从天而降  就像古老
期刊
刮了一宿的风,到了早晨,风夹着雾气刮得更猛了。夏真缩着脖子,拿着一沓报纸快速跑进单位大楼,她看了一眼大厅里的钟,幸好没有迟到。  她用手梳理着被风吹乱的头发,走进办公室,把报纸展开,用笔勾出几个电话,然后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主管胡幻琴走进来,夏真赶紧放下电话站起来。胡幻琴用手里的文件在夏真办公桌上拍了一下,说:“我昨天让你写的材料,写好了吗?”夏真连忙说:“写好了,写好了。”胡幻琴长着一张
期刊
1  仿佛是一场酝酿了很久的暴风雨,当时间的指针滑向这一晚的十一点五十五分,刘晓枫的忍耐,终于到达了极限。  当刘晓枫的世界狂风伴着浓云翻滚的时候,大部分人已经进入梦乡,白天的嘈杂基本归于宁静,几无人声。  屋子里先是传出打开冰箱门一层层拉开冷冻抽屉的声音,一阵躁乱的翻找声后,冰箱的抽屉和门被重重关上。紧接着是急促的脚步声和敲门声,没等里面的人应声,刘晓枫已经推门进去,开了灯站在门口不远处。  只
期刊
在巴丹吉林沙漠,内蒙古额济纳旗盆地,黑水城像额济纳河一尾风干的鱼,搁浅在岸边;像一片脱水的树叶飘在沙漠上;像额济纳河绿洲一束碳化的麦穗,长在起伏的沙丘和茫茫戈壁,让我看到时间的流逝,稀薄的繁华和辽阔的荒凉。  黑水城是西夏十七军司之一——黑水镇燕军司治所。成吉思汗就从这里进入河西走廊,两次占领黑水城,忽必烈至元二十三(1286年)年设立总管府,建立亦集乃路。漫漫六百多年的荒芜让城失去荣耀,让城渴慕
期刊
近些年来,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对于居住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向往乡土自然的环境,此背景下的体验式旅游产业快速崛起,民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民宿具有地域文化功能性的显著特征,针对民宿室内空间的设计,运用地域文化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必然趋势。本文对民宿的来源进行了探讨,结合地域文化对民宿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分析了地域文化在民宿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