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保俶塔之“俶”读音考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550ci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作为世界旅游名城,杭州之美首推湖山之秀。西湖北岸的宝石山上,矗立着挺拔秀丽的保俶塔,与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峰塔隔湖相望,被称为“西湖二门户”,是杭州和西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保俶塔的周围,有不少学校、商店、银行、宾馆、住宅小区,均以它命名。在它的东北侧,还有一条重要交通干线,叫作保俶路。“保俶”二字在杭州城算得上家喻户晓,但对于“俶”字,人们各有各的读法:老百姓读作shū,知识分子读作chù,也有学者读作tì,以致地名牌和路牌上的注音写法不一。
  查《新华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发现此字只有两种读音:读作chù时,意为“开始”或“整理”;读作tì时,同“倜”字,仅用于“俶傥”一词中。“俶傥”即“倜傥”,意为“洒脱,不拘束”。查《辞海》《辞源》:读作tì时,同“倜”;读作chù时,义为“善、始、作、厚”。查《汉语大词典》:读为tì时,同上;读为chù时,有“善、始、作、厚、整理、奇异、忽然”共七个义项。值得注意的是,《汉语大词典》在“善”的义项下,引用了《说文解字》:“俶,善也。从人,叔声。诗曰:令终有俶。”这里有个疏漏,即《汉语大词典》引《说文解字》称“俶”字读“叔”声,但依然把它注音为chù。王力先生的《古汉语词典》对“俶”字所持观点和处理方法与大词典同。
  查《汉语大字典》,发现它除收chù、tì二音外,又增加了一个音shū,义为“善”,并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为证:“《说文·人部》:‘俶,善也。’段玉裁注:‘《释诂》《毛传》皆曰:淑,善也。盖假借之字,其正字则俶也。淑者,水之清湛也,自“淑”行而“俶”之本义废矣。’”这里,把“俶”字作“善”解时的音义及其来龙去脉说得明明白白。
  综上所述,“俶”字应有三个音:chù、tì、shū,那么在“保俶塔”中,它到底应当读哪一个音呢?
  为了确定它的读音,有必要先弄清楚保俶塔的来历。
  《辞海》称:“保俶塔,原名应天塔,一称宝石塔,传为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吴越王钱弘俶应召进京,母舅吴延爽发愿建此塔,祈俶平安归来,故称。”
  《辞源》上有“保叔塔”词条,称:“相传为五代吴越王钱俶的宰相吴延爽所建,有九级,本名宝所塔,不久崩塌。宋咸平中僧人永保募捐重修,减为七级。人称永保为师叔,因称塔为保叔塔……又说本名保俶塔,相传吴越王钱俶降宋入朝,恐被拘留,因建塔以祈神保佑,称保俶塔。”
  《汉语大词典》上有“保俶塔”词条,内容与《辞海》《辞源》大同小异,但在此词条内特意给“俶”字注上读音chù。此读音是否正确,有何根据,我们先存而不论。
  据《杭州志·文物篇》记载,保俶塔“在西湖北岸宝石山。原名应天塔,亦名宝所塔、宝叔塔、宝俶塔、宝石塔。据《涌幢小品》《武林梵志》载,此塔为吴越国王钱弘俶母舅吴延爽所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赵茂才在宝石塔下发现《造塔记》残石,残石存34字,已无法通读。首句为‘爽为睹此山上承角亢 ’。文中的‘爽’应该就是吴延爽,‘角、亢’乃星宿(寿星)之名。塔初建时高9级,宋咸平年间,僧永保重修时减为7级。元至正末毁,僧慧炬重建,明清时期几经毁修。现存砖塔,系民国22年(1933年)重修,为八面七级实心塔,高45.3米,底层边长3.26米,塔刹铁构件均为明代旧物。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曾整修塔基座,修理石墈,增设围栏。保俶塔虽失去塔檐和平座,然而塔身挺秀,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典范,因而市人将其喻作西湖和城市的标志。”
  尽管上述四种说法略有差异,但基本上可以认定,保俶塔与吴越王钱弘俶(后改名为钱俶,以避宋太祖父名讳)有关。也就是说,保俶塔读什么音,与“钱弘俶”这个人名的含义有关。准确地说,与“俶”这个字的含义有关,因作为姓氏的“钱”字和作为辈分的“弘”字是既定的,不必讨论。这样,就有必要查考钱氏家族的价值取向和取名习惯,因为上辈给子孙取名时,一般会按其价值观和取名习惯赋予子孙名字以一定涵义:如果赋予名字“始、厚、作、整理”等义,“俶”当读chù;如果赋予“洒脱,不拘束”之义,“俶”当读tì;如果赋予“善”义,“俶”当读为shū。
  首先,从钱氏家族的价值取向来考察“俶”字当读何音。
  五代吴越国的创立者、武肃王钱镠(852-932),浙江临安人,是钱弘俶的祖父,也是当代著名科学家和学者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穆、钱钟书等的远祖。他以杭州为国都,曾五次扩建杭城,奠定了今日杭州城的格局,为杭州人民所怀念:在西子湖畔有钱王祠,在临安有钱王陵园。
  钱镠临终前曾向子孙提出十条要求:“第一要尔等心存忠孝,爱兵恤民。第二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汝等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毋恃势力而作威。”①钱镠身处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谨慎处世,是可以理解的。当钱弘俶出生时,他尚在世,不太可能以“俶傥”一类的涵义给孙子取名。他去世后,其七子钱元瓘——钱弘俶的父亲继承王位,是为文穆王。《新五代史》称他“善抚将士,好儒学”②。母亲吴氏是个贤慧的夫人,“性慈惠而节俭”,“每闻王重刑,必颦蹙以仁恕为言。母家或有迁授,多峻阻之;及入见,时加训励,间以督责”。③因此,钱元瓘、吴氏也不太可能以“俶傥”之义给儿子取名。
  另外,从语言学上来说,以“俶傥”之中的一字取名也是不甚妥当的,因为俶傥也罢,倜傥也罢,都是联绵词。联绵词,旧称双音的单纯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即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意义,不可分开来解释,如葡萄、逍遥、徘徊、玲珑。因此,人们一般不会用联绵词中的一个字取名(确有许多人叫吴玲、肖遥之类,但此处“玲、遥”等,一般来说较少是联绵词的拆分,而是“玲、遥”二字的本义或引申义)。所以,把保俶塔之“俶”念作tì,无疑是错误的。
  弘俶之“俶”义为“善”,还是“始、作、厚、整理、奇异、忽然”,答案应当是显然的。因“弘”字为“弘扬、弘大、光大”之义,能够作为弘扬、光大之对象的只能是“善”,而不可能是中性的“始、作、厚、整理、奇异、忽然”,否则“弘俶”这个名字就没有什么美好意蕴——这违反了人们给孩子取名的通常心态。
  其次,考察一下钱氏家族的取名习惯,以证明上述判断是否正确。
  钱镠之“镠”,义为纯美的黄金,这与他的字号“具美”是一致的。钱元瓘之“瓘”,指禳火的玉版,这与他的字号“明宝”相吻合。其兄弟元玑、元琳、元璛、元珦、传璟、传瑛、传琳之名都与玉有关,而玉作为珍品,历来被赋予典雅、高贵的意义。由“玑、琳、璛、珦、璟、瑛”这些字可以看出,钱氏家族取名习惯采用意蕴典雅美好、象征人的高贵品性的冷僻字,而不是采用中性含义的常用字。以“俶”字之早已废弃的“善”义给钱弘俶取名,正符合钱氏家族这一习惯。今天,也有不少人取名时爱用寓意美好但并不常用的字眼,而不用过于直白的字眼,这正体现了中国人含蓄的性格。
  接下来考察钱弘俶兄弟的名字。由其兄弟名字的涵义,当可推断钱弘俶之“俶”字的确切涵义。
  据清人吴任臣所著《十国春秋》记载,钱元瓘年逾三十无子。夫人马氏劝他纳姬,武肃王对她这一举动大为赞赏。元瓘娶了三位姬夫人,生四子:鹿阝氏生二子,名弘亻尊 、弘倧;许氏生弘佐;吴氏生弘俶。另又纳了数妾,生子众多。④上述诸名中,“亻尊、”为谦恭之义;“倧”为上古神人名,寓意为弘扬天道(弘倧,字隆道);“佐”为佐王治国安邦之义(弘佐,字佑)。由这些名字中,不难看出文穆王及诸夫人的价值取向及其对子女的莫大期望:“谦恭退让”,反映了吴越王对中原王朝的政治态度;“弘扬天道”,表达了他们的政治理想;“佐王治国安邦”,体现了他们对后代的期望。这确凿无疑地证明弘俶之“俶”不可能释为中性的“始、作、厚、整理、奇异、忽然”而读作chù,更不可能释为“俶傥”而读作tì。由此可证弘俶之“俶”字只能解作“善”,从而读作shū。
  钱元瓘、吴氏夫妇为何以作“善”解的“俶”字给儿子取名?吴氏从小“以淑侍文穆王(即钱元瓘)”⑤,于是文穆王以“淑”的正字,也即当时就已不常用的“俶”字给儿子取名,既是文穆王对夫人的评价和褒奖,也表达了他对夫人的爱意,并且符合家族的取名习惯。
  为了核实保俶塔的读音,作者特意致电杭州市临安钱王陵园,请教(钱弘)俶的读音,答复读作shū。由此,我们对《杭州志》提及保俶塔“亦名宝所塔、宝叔塔、宝俶塔、宝石塔”,提供一个大致可以接受的解释。在杭州方言里,“宝所、宝叔、宝俶、宝石”这几个名词的读音,与“保俶”都是相同或相近的。一千多年来,随着此塔的几经毁修,杭州人先后把保俶塔称作宝叔塔、宝俶塔、宝所塔、宝石塔。其中的“叔、所、石”,虽然字形、字义不同,但发音都与“俶”字相同或相近,而“保、宝”读音完全相同,这样就不至于在所指对象上产生误会。这反证了保俶塔在杭州城历史上从来不念作bǎo chù tǎ,更不念作bǎo tì tǎ。
  既然保俶塔从来不念作bǎo chù tǎ,《汉语大词典》为什么特意在“保俶塔”的词条下给俶字注音为chù呢?原因是,自从在经传中作“善”解释的“俶(音shū)”字被“淑”字代替后,此音在中原消失了;俶字只念作chù(作“善、始、作、厚、整理、奇异、忽然”解释时)和tì(作“倜”的异体字时,仅用于“俶傥”一词中)。这样,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中,“俶”字的原本读音也就消失了。但在杭州方言中,“俶”字作“善”解时的读音(shū)一直到现在还保留着。
  保俶塔的读音为汉语音韵演变的规律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在我国南方方言中,保留了大量汉字的古代读音,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伟大宝库。
  为了恢复“俶”字的本来面貌,为了规范“保俶”二字的读音,建议各家汉语词(字)典增收“俶”字作“善”解的义项和相应的读音shū。在常用的《新华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中,这样的先例举不胜举。如《现代汉语词典》收了“歙”字的两个读音:读作xī时,义为吸气,系书面语;读作Shè时,指安徽歙县。对于“俶”字,词典也可如此处理。鉴于杭州是个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以及保俶塔在杭州城的重要地位,本文认为,这样做是有必要的。
  
  注释:
  ①见金平、王文华:《传世三十六代的钱氏家训(书摘)》,《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0月08日第七版,此文摘自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社《钱学森实录》。
  ②见《新五代史·卷六十七·吴越世家第七·钱镠》。
  ③见《十国春秋·卷第八十三·吴越七·列传》。
  ④见《十国春秋·卷第八十三·吴越七·列传》。
  ⑤见《十国春秋·卷第八十三·吴越七·列传》。
  
  (赖忠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
其他文献
欠发达县域经济开发银行的性质定位于政策性的股份制合作银行,其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资金来源与运用必须体现这一性质,通过股权投资、项目贷款等方式支持地方性基础设施
“offer”是一个近几年在口语中日渐活跃并开始向媒体语言渗透的新词,“offer”进入汉语后的词义是什么?为什么会以英语原形词的形式出现?“offer”活跃在汉语中的原因何在?面对
本文证明了以下定理:设W(Z)为无穷级的v值代数体函数,W′(Z)为它的导函数,则W(Z)与W′(Z)具有相同的Borel方向。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下面简称《古汉语》)被学术界广为推崇。该书自1962年出版,到2003年6月第36次印刷,总印数已经超过160万册。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富金壁先生说
[摘要] 逗号的审美化应用包括名称和形式两个方面,究其主要原因:一是逗号名称的歧义性,二是逗号形式的象征性,三是逗号功能的寓意性,四是逗号使用的普遍性;究其主要意义:一是拓展了逗号的内涵,二是扩大了逗号的用途,三是丰富了祖国的语言,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性。  [关键词] 逗号 名称 形式 审美化应用    逗号最初只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只是“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的标点符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我国证券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充分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从国外的理论与实践看,购并是证券业进入平稳阶段后的必然现象,笔者分析了购并在我国
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当前严重困扰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问题,也成为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不良贷款的产生一方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
秦骃玉版出土于华山地区,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战国秦系文字材料,自公布原物照片和摹本后,许多学者先后发表了专门的研究文章,如李学勤《秦玉牍索隐》、曾宪通等《秦骃玉版文字初探
本文在酉空间中引进了次酉矩阵和次酉变换,推广了酉矩阵和酉变换的定义,并得到了一些结果,这些结果推广了文「4」中的相应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