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新时期全面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创新教育方法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回避的问题之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高校相比有其自身特点,表现为培养目标不同、社会认知度不同、学生层次存在细微差别等方面。还存在着价值导向滞后、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不足、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长远规划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广泛应用网络媒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作者简介]冯晓阳(1969-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吉林 长春 13003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5-0069-0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而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层次技术人才。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新的形势和时代需求下,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出现了很多需要改进和创新的地方。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高职院校更加注重职业理想、职业素养等职业性较强的内容。这些差别和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其独特的目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设置和开展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训练和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高职教育不仅是技能教育,同时还应当是素质教育,学生应当具备适合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修养,具备丰富而健全的精神。现实社会对人才的理解和标准差别较大,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理论修养和实践技能兼备的人才始终是最受欢迎的人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正确人才观的指引下,多为社会发展培养有益的人才。对于人才的要求,不能再简单对其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进行考量。单纯的技术型人才将不再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环境,人才的综合素质,对于他们的竞争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社会认知度不同。高职教育在我国开展多年,其影响力也在逐年加深。但是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认知程度还存在参差不齐、水平不一的现实状况。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对高职院校的看法最终也会影响高职学生的思想。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下加强对学生的认同感教育。当前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不正确看法困扰着高职的发展,这是由于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教育是退而求其次的教育。很显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纵观世界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甚至要大于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普通高校存在很大不同,二者存在质的区别,无可比性。但是传统的思维和观念总是将这两种形式的教育置于同一天平上相互比较,这种看法和做法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长期以来,高职学生面临的思想压力和自卑感也大多来自于这一畸形的社会看法和观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发挥自身应有功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正确看待自己和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有效缓解了高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据原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查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的缺口为324万人,而截至2012年底,这一数据已经变为56.77万人,变化之大可见一斑。具体数据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最近几年,我国高技能型紧缺人才的缺口逐年变小,这有赖于不断调整的产业政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不断延伸,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有力地支撑了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就这方面而言,我国高速增长的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建设所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3.学生层次存在细微差别。高职院校生源基本是高考中表现不佳的学生,在这个以成绩看学生的社会环境里,他们或多或少地会受到一些歧视。这导致了这些学生内心产生自卑,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若不及时修正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备这方面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工作。高职生源在中学阶段长期的不合理教育中,没有形成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例如对待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高中教师置之不理,完全放弃的做法,导致学生成为直接受害者,给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消除这些影响。
二、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方法的失当。当今社会思想价值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在网络环境影响下,多种思想纷纷融入校园,使得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很难在这种极度自由的网络环境中发挥。为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这其中存在的问题:
1.价值导向的滞后性。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方法都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这种教育呈现出比较浓厚的时代特色,而且这种教育体系和方法一直占据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但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这些传统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建立在这些方法上的价值导向已无法再适应社会的变化,造成课堂上的思想政治观念不能与社会现实状况衔接,教育没有针对性也没有现实性,学生在这种教育中难免产生迷茫感。而且这种价值导向的滞后性已经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学生虽然每年都按照教学计划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高职院校也尽量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升旗仪式上安排学生做爱国主义演讲,但是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完全没有兴趣接受这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诸如此类学生不感兴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高职院校中还存在很多。因而,形式和方法上的滞后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受影响。
2.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不足。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性不足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顺利开展的一大障碍。高职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不外乎两种,即思想政治课程和辅导员教育。对于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青年大学生而言,这两种形式的教育实在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来说就成为一种摆设,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毕业考试。可以说,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无益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成为当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经之路。 3.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长远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较强的工作,想取得明显成绩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既需要做好眼前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又需要对长远的教学目标作出战略性的规划。例如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创新性要求较高,那么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应当有意识地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缺乏这种对未来的规划,对长远的考虑。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对策
1.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从宏观层面看,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高职教育的大发展得益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繁荣,同时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提升又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作用。高职院校从容应对这些变化的唯一根本就是思想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师本人应当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都能够因教师的正能量而积极进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人格魅力,提升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必须达到要求。首先教师的教学教法应当科学化,其次教师的知识储备应当满足教学的需求,二者缺一不可。教师应当通过不断的创新,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网络媒介的应用。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成为影响学生思想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考虑网络这一手段。首先应该设计一个对学生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主题清晰。在技术层面,网站风格应符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例如在叙述方式上尽量做到图文并茂,页面风格搭配上尽量讲求丰富的色彩、合理的版面等。网站内容应凸显时代精神,及时关注和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和问题,并结合学生所学思想政治内容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而且可以邀请学生作为网站的评论员,发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并鼓励学生对热点事件在网站论坛中展开激烈辩论。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持久而高效的,同时文化育人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认同的一种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心理需求。当然,这首先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合到校园文化中。因而,大学生心理需求特点应当成为文化育人工作的第一步。所谓因材施教,只有了解到学生想要什么,我们才能制定和设计出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教育方法。例如当代青年大学生有浓烈的时代气息,有求新求异的时尚思维,在校园文化中可以适当地体现出来,但是务必保证这些时尚文化的政治性。大学生追求时尚的精神若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联合,将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力,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最可靠途径,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的动力不但来自于内部,同时也深受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针对思想的教育事业也应当及时调整和创新。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年来在规模上的不断扩张,以往那种粗放式、数量式的发展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需求,取而代之的应当是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正是内涵式发展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颜莉芝,雷久相.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3).
[2]李文龙.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
[3]饶建华,陈璐,周玮,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华章,2010(33).
[4]宋春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 江苏高教,2009(2).
[5]张立峰,陈贵翠.高职“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吉林农业,2010(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作者简介]冯晓阳(1969-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吉林 长春 13003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5-0069-0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而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层次技术人才。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新的形势和时代需求下,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出现了很多需要改进和创新的地方。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高职院校更加注重职业理想、职业素养等职业性较强的内容。这些差别和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其独特的目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设置和开展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训练和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高职教育不仅是技能教育,同时还应当是素质教育,学生应当具备适合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修养,具备丰富而健全的精神。现实社会对人才的理解和标准差别较大,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理论修养和实践技能兼备的人才始终是最受欢迎的人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正确人才观的指引下,多为社会发展培养有益的人才。对于人才的要求,不能再简单对其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进行考量。单纯的技术型人才将不再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环境,人才的综合素质,对于他们的竞争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社会认知度不同。高职教育在我国开展多年,其影响力也在逐年加深。但是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认知程度还存在参差不齐、水平不一的现实状况。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对高职院校的看法最终也会影响高职学生的思想。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下加强对学生的认同感教育。当前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不正确看法困扰着高职的发展,这是由于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教育是退而求其次的教育。很显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纵观世界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甚至要大于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普通高校存在很大不同,二者存在质的区别,无可比性。但是传统的思维和观念总是将这两种形式的教育置于同一天平上相互比较,这种看法和做法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长期以来,高职学生面临的思想压力和自卑感也大多来自于这一畸形的社会看法和观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发挥自身应有功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正确看待自己和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有效缓解了高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据原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查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的缺口为324万人,而截至2012年底,这一数据已经变为56.77万人,变化之大可见一斑。具体数据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最近几年,我国高技能型紧缺人才的缺口逐年变小,这有赖于不断调整的产业政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不断延伸,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有力地支撑了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就这方面而言,我国高速增长的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建设所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3.学生层次存在细微差别。高职院校生源基本是高考中表现不佳的学生,在这个以成绩看学生的社会环境里,他们或多或少地会受到一些歧视。这导致了这些学生内心产生自卑,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若不及时修正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备这方面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工作。高职生源在中学阶段长期的不合理教育中,没有形成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例如对待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高中教师置之不理,完全放弃的做法,导致学生成为直接受害者,给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消除这些影响。
二、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方法的失当。当今社会思想价值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在网络环境影响下,多种思想纷纷融入校园,使得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很难在这种极度自由的网络环境中发挥。为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这其中存在的问题:
1.价值导向的滞后性。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方法都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这种教育呈现出比较浓厚的时代特色,而且这种教育体系和方法一直占据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但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这些传统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建立在这些方法上的价值导向已无法再适应社会的变化,造成课堂上的思想政治观念不能与社会现实状况衔接,教育没有针对性也没有现实性,学生在这种教育中难免产生迷茫感。而且这种价值导向的滞后性已经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学生虽然每年都按照教学计划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高职院校也尽量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升旗仪式上安排学生做爱国主义演讲,但是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完全没有兴趣接受这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诸如此类学生不感兴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高职院校中还存在很多。因而,形式和方法上的滞后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受影响。
2.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不足。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性不足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顺利开展的一大障碍。高职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不外乎两种,即思想政治课程和辅导员教育。对于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青年大学生而言,这两种形式的教育实在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来说就成为一种摆设,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毕业考试。可以说,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无益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成为当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经之路。 3.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长远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较强的工作,想取得明显成绩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既需要做好眼前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又需要对长远的教学目标作出战略性的规划。例如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创新性要求较高,那么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应当有意识地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缺乏这种对未来的规划,对长远的考虑。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对策
1.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从宏观层面看,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高职教育的大发展得益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繁荣,同时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提升又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作用。高职院校从容应对这些变化的唯一根本就是思想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师本人应当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都能够因教师的正能量而积极进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人格魅力,提升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必须达到要求。首先教师的教学教法应当科学化,其次教师的知识储备应当满足教学的需求,二者缺一不可。教师应当通过不断的创新,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网络媒介的应用。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成为影响学生思想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考虑网络这一手段。首先应该设计一个对学生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主题清晰。在技术层面,网站风格应符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例如在叙述方式上尽量做到图文并茂,页面风格搭配上尽量讲求丰富的色彩、合理的版面等。网站内容应凸显时代精神,及时关注和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和问题,并结合学生所学思想政治内容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而且可以邀请学生作为网站的评论员,发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并鼓励学生对热点事件在网站论坛中展开激烈辩论。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持久而高效的,同时文化育人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认同的一种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心理需求。当然,这首先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合到校园文化中。因而,大学生心理需求特点应当成为文化育人工作的第一步。所谓因材施教,只有了解到学生想要什么,我们才能制定和设计出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教育方法。例如当代青年大学生有浓烈的时代气息,有求新求异的时尚思维,在校园文化中可以适当地体现出来,但是务必保证这些时尚文化的政治性。大学生追求时尚的精神若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联合,将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力,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最可靠途径,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的动力不但来自于内部,同时也深受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针对思想的教育事业也应当及时调整和创新。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年来在规模上的不断扩张,以往那种粗放式、数量式的发展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需求,取而代之的应当是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正是内涵式发展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颜莉芝,雷久相.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3).
[2]李文龙.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
[3]饶建华,陈璐,周玮,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华章,2010(33).
[4]宋春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 江苏高教,2009(2).
[5]张立峰,陈贵翠.高职“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吉林农业,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