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看图说话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看图说话”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八个基础训练中,安排了八次“看图说话”的训练。其训练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第二,练习运用口头语言说一句话到一段话;第三,通过看图和说话练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第四,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习惯。教材没有安排写话练习,旨在降低要求,让教师集中精力搞好口头语言的训练。
  训练要求体现了一定的梯度。第一次:观察清图上单个人物在干什么;训练学生用“谁干什么”句式说一句话。第二次:通过观察,抓住图上人物与背景,背景与背景的联系;训练学生按问题各说一句话。第三次:认识了图上的事物以后,练习日常生活,展开联想;根据图上的不同事物,各说一句话。第四次:细细观察图上的人物和各部分背景,分析人物与各部分背景的联系,训练学生连贯的说几句话。第五次:观察认识图上的事物,练习日常生活经验,将图上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比较,抓住图上事物的特点,训练学生依据问题连贯的说几句话。第六次:看三幅连图,仔细观察每幅图上的人物与背景,通过联想,抓住人物与背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抓住几幅图只见到联系,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说一段话。第七次:看一幅有较多人物活动的画面,看清各个人物的活动及人物间的联系,想象出时间﹑地点,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说一段话。第八次:与第七次基本相同。
  八次“看图说话”中的“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凭借,大致包括四方面:①课下要做有益的活动;②做完作业要收拾好东西;③放学以后认真做值日;④善于留心观察生活。
  2 看图说话训练的注意事项
  根据以上分析,在本册的看图说话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要重视观察的指导,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教材或《教师用书》都设计了提示性问题,教师可以以此引导学生观察,但学生说出答案后,还应让学生说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把观察引向细致深入;追问“为什么这么说?”训练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和思维的周密性。
  2.2 注重想象力的指导。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想象是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2.1 主题或提问,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问:图上主要画了什么?或“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学生一开始就能扣“谁怎样做”来回答,训练了口头表达的主题意识。
  2.2.2 细节式设问。这种提问能加深学生对图画主题的理解,如看图说话,要注意说连贯的几句话的训练。在帮助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观察图意,懂得在众多的画面内容下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这个训练点是让学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一段话是由几个句子组成的,每句话都必须说清楚,一句一句要连贯。
  2.3 说的训练要从两个环节上严格把关。①学生依教师的提问观察图画、回答问题时,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将一句话说完整,说通顺,说明白;②在学生观察完图画以后,训练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连起来,说几句或一段话,并注意其说得不合适的地方,而不要先讲方法,以免局限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说几句或一段话,仍要把“说好一句话”,当做训练重点。
  2.4 抓住重点大胆说。要训练培训学生大胆说话。就要不拘场面约束,氛围约束,让学生自由大胆地抓住说话重点内容来说,学生说的好不好,先不要下结论,只要让他们大胆地各自把要说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再做适当的补充说明,总之,要鼓励学生去说,培养学生在任何场合都大胆说话,而且态度自然、大方、随便。
  2.5 注意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习惯。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连起来说几句或一段话时,学生由于组织语言的能力差、心理紧张等因素,很可能出现口吃、脸红、语病过多等情况。对此,教师应先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最后再指名说。学生说话时出现了语病,教师一定在纠正以后让学生重说,直到说好为止。同时,教师要尽量创造宽松、和谐的说话气氛,让学生感到说错了没关系,教师能帮自己说好。
  2.6 在准确把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说话有自己的特点,鼓励优生说得更好。教材提出的要求,学生比较容易达到,因而教师可以再不提高要求的基础上让他们说得更丰富,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创造积极向上的气氛。
  例如,我们在教学看图拼音识字第6课时,有精读纯拼音句群,可以这样进行。①朗读句子,引导学生看图,想一想,哪几行是写书上插图的,弄清“我、你、他”的位置。②读句子,理解句子中生字的意义。如第一行“我在上面”中的“上面”说的是哪个小孩的位置,让学生理解“上”在这里是表示位置的。③读句子,理解“来”,“去”的意思,一边读第二句话,一边想:“他上来了”,“你下去了”是谁看到的?让学生理解是“我”看到的。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来”,“去”的意思是相反的。“来”、“去”的方向是在比较当中确定的。然后,用“来”、“去”各说一句话,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体会“来”、“去”的意思。
  总之,看图说话中,纯拼音教学,要让学生熟读,进一步理解句群的意思,然后,将要学的字、词,放在纯拼音句群中相应的音节下面,再让学生读,然后盖住音节读字。这为下一步学习生字的字形打下扎实的基础。要以读为主线,要以观察图为基础,正确处理阅读纯拼音句群和识字的关系,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非常规的想象力,以及在学习中创新性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和搞小发明、小创造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创新技能的训练,促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1 激发创新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新动机可以
期刊
【摘 要】预习就是提前对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在正式的学习中能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学习中掌握主动。  【关键词】补缺 积极性 效率 自学能力 潜力 良性循环  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应该从提前准备入手,让学生事先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要去预习,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现在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的知识密度比较大,加上数学的逻辑性强,若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则会导致整节课都无法理解,甚至会影响
期刊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比较忽视不同的文化对交际作用的负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下面结合JEFC新教材,介绍几种文化习得方法。  1 通过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加强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新大纲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
期刊
德育在作文教学中举足轻重,一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强,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之中,小学阶段的各科教学都应理所当然地把德育贯穿于始终,以便更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品德教育。目前,小学阶段虽然有了专门的德育教材——《思想品德》课本,但是,这种德育教材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思想品德》教材所选编的某些人和事,由于时代和环境同当代小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小学生普遍有
期刊
在全国各地的农村,都已经从小学开始设置了英语课程,从理论上分析,对于学生而言,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初中英语教师而言,教学的难度降低了,但实际上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成效不高。为使英语教学尽快走出低谷,实践在农村的很多英语教师们都倡导分层教学方法,以下对其简单介绍并予以评析。  1 对学生进行分层  从初一入学开始,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
期刊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视野,增加学习过程的交流,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知识的能力的提高,强化学习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信息技术的本质快乐教学课堂,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  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
期刊
研究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1 引导学生进入语言环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要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通过多种感官,使语言文字有机的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感  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有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重视了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在交流朗读中注重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理解。然而,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受传统教学习惯做法的影响,综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着口头交流、朗读至上,忽视了让学生动笔的现象,导致了“
期刊
通过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以高质量的问题呈现与习题为操作平台,成功地实现培养素质与应试的双赢。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减轻课业负担;既要提高学生素质,又要提高应试能力;既要实现学生发展,又要实现教师发展;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减轻教师负担。  1 问题引领  语文课堂把日常教学中问题的呈现由“口头形式”转化为“文本形式”。口头提问有其直观亲切的优点,同时也具有相对随意难以留存的不足,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