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许多教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深感困惑。笔者认为,只要教师不断探索,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一定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作文训练 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费心思而又“收效甚微”内容。往常,在学生作文之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节教师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令人沮丧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笔者进行反思,认为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是不合适的。那么如何从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呢?
一、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作用
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学校,初步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像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为此,我在班级中设了“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不足。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得有广泛的阅读。接下来,有了图书还是第一步,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比如:可利用课前五分钟轮流讲故事、利用班队会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故事交流会”、“精彩片断交流会”,使学生会读、爱读中收集好丰富的素材,为写作做好第一手的准备。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二、学生每人准备“采蜜本”,摘抄精彩的字、词、句
1.从课本中积累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用词都非常准确、生动,能衬托出重点。因此,要善于适当运用,不能操之过急。比如在教材《翻越远方的大山》这一课中,有着许多表达人们不懈努力的佳词佳句。把这些词语积攒起来,那么,写作文和日记时就必然感到有“词”了,就不用烦心了。
2.从课外读物中积累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词语的重要来源。因此,不仅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加课外阅读活动,而且要拿一本专门用来摘抄好词佳句的本子,从读物中摘抄。特别是遇到不懂的词语,千万不要“绕着走”,要真正弄得一清二楚为止,通过查词典、问老师、问同学或者找资料等,不能草草了事,更不要“不求甚解”,那就万无一失了。
3.在生活中积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语言各具特点,更应该让学生去留心并随时收集。要想写出充满生活气息、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我们教育小学生必须通过观察、了解,研究一切人物和事物(动物、植物、静物),去了解外部世界,认识生活、立足生活、走进生活,从而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那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教学生去观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物,和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了。持有一颗观察的心并付诸实践,长此以往,便可以训练出潜意识的观察能力,也就是对于什么事物,都要会习惯性地去观察和学习。这是一种好习惯。这样久而久之,自己的词语就会越来越丰富了。
农村的孩子相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对现代化的事物、城里人的生活都是陌生的,这是他们生活环境所造成的。但是在我看来,他们也有比起城里孩子更好的优势,那就是农村孩子能长期地亲近大自然。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如:(1)欣赏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3)农村特有的热闹的劳动场景。再比如,还可以结合我们农村农忙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另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农村孩子亲眼目睹的,这就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就看他是否是一个“有心”的人、会观察的人。
三、多种方法提高对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
1.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
每周的两节阅读课,老师现场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师交流。在阅读中自主感知、感悟、质疑、释疑等。低年级提倡选择有拼音的读物,这样就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2.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作文之星”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阅读方面可以从阅读的量、质量上来评;词汇方面可以从收集的词汇量、作业的清洁程度,还有就是在平常写作中能否活学活用上来评。“作文之星”要根据《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评价,“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写作。”来评。
3.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
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当然这也是词汇和佳句积累中对学生最高层次的要求了。只有这样才能记得牢,用得了。“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总之,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小学生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整体建设。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思索,不断创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霍玉芬.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3(8).
[2]谢新珠.农村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三步曲[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5).
[3]苏朝树.指导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能力浅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3(15).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作文训练 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费心思而又“收效甚微”内容。往常,在学生作文之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节教师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令人沮丧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笔者进行反思,认为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是不合适的。那么如何从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呢?
一、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作用
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学校,初步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像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为此,我在班级中设了“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不足。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得有广泛的阅读。接下来,有了图书还是第一步,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比如:可利用课前五分钟轮流讲故事、利用班队会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故事交流会”、“精彩片断交流会”,使学生会读、爱读中收集好丰富的素材,为写作做好第一手的准备。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二、学生每人准备“采蜜本”,摘抄精彩的字、词、句
1.从课本中积累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用词都非常准确、生动,能衬托出重点。因此,要善于适当运用,不能操之过急。比如在教材《翻越远方的大山》这一课中,有着许多表达人们不懈努力的佳词佳句。把这些词语积攒起来,那么,写作文和日记时就必然感到有“词”了,就不用烦心了。
2.从课外读物中积累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词语的重要来源。因此,不仅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加课外阅读活动,而且要拿一本专门用来摘抄好词佳句的本子,从读物中摘抄。特别是遇到不懂的词语,千万不要“绕着走”,要真正弄得一清二楚为止,通过查词典、问老师、问同学或者找资料等,不能草草了事,更不要“不求甚解”,那就万无一失了。
3.在生活中积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语言各具特点,更应该让学生去留心并随时收集。要想写出充满生活气息、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我们教育小学生必须通过观察、了解,研究一切人物和事物(动物、植物、静物),去了解外部世界,认识生活、立足生活、走进生活,从而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那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教学生去观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物,和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了。持有一颗观察的心并付诸实践,长此以往,便可以训练出潜意识的观察能力,也就是对于什么事物,都要会习惯性地去观察和学习。这是一种好习惯。这样久而久之,自己的词语就会越来越丰富了。
农村的孩子相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对现代化的事物、城里人的生活都是陌生的,这是他们生活环境所造成的。但是在我看来,他们也有比起城里孩子更好的优势,那就是农村孩子能长期地亲近大自然。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如:(1)欣赏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3)农村特有的热闹的劳动场景。再比如,还可以结合我们农村农忙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另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农村孩子亲眼目睹的,这就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就看他是否是一个“有心”的人、会观察的人。
三、多种方法提高对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
1.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
每周的两节阅读课,老师现场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师交流。在阅读中自主感知、感悟、质疑、释疑等。低年级提倡选择有拼音的读物,这样就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2.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作文之星”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阅读方面可以从阅读的量、质量上来评;词汇方面可以从收集的词汇量、作业的清洁程度,还有就是在平常写作中能否活学活用上来评。“作文之星”要根据《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评价,“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写作。”来评。
3.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
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当然这也是词汇和佳句积累中对学生最高层次的要求了。只有这样才能记得牢,用得了。“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总之,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小学生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整体建设。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思索,不断创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霍玉芬.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3(8).
[2]谢新珠.农村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三步曲[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5).
[3]苏朝树.指导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能力浅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