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艺术酒店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ept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店,词典注释:较大而设备较好的旅馆。
  几乎每家酒店,都有挑高厅堂、大理石、水晶灯……显得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但却给人千篇一律、冷冰冰的感觉。在有个性且随性的民宿受捧的浪潮下,传统酒店也开始思索变革,以期在讲究标准化流程和高品质服务的基础上,多一点特色与人情味。
  只允许女性入住的酒店、监狱改造的酒店、可以看展览的酒店……花招用尽;特色酒店、主题酒店、精品酒店、时尚酒店……层出不穷。
  这样的酒店,建筑设计和室内装修一定很有特色,古典的、现代的、自然的、时尚的,逐渐成为国内酒店发展的新趋势。除了拼硬件和服务,更多的,是在比拼生活美学。酒店的餐厅、酒吧、房间布置,不仅简约有设计感,整间酒店还集文化、艺术、设计、时尚、音乐于一身。不仅有画展、香道、茶道等文化主题活动,甚至将当地的非遗文化、时尚设计展融入酒店里。这个“较大而设备较好的旅馆”,已然成为艺术的聚点。
  但事实上,有些特色酒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只是将艺术品放入酒店展陈而已。其实文化艺术,需要与酒店本身的气场融为一体,才能形成一种酒店独有的精致生活方式。
  这期专题,我们模糊了主题酒店、时尚酒店的定义,介绍在中国独具特色的部分高端酒店,希望读读它们的思想,让文化与艺术真正成为建筑设计之外的软实力。
  10月旅游季,我们一起去领略中国酒店的美。
其他文献
能拼装、可拆散,薛文静设计家具的目的就是要和使用者产生互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传统的榫卯魅力。  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薛文静每天都会前往木工教室,拿起刨子将粗糙的实木表面打磨光滑,她很喜欢与木头相处的感觉。在与木艺打交道的日子里,薛文静迷上了奇妙的“榫卯”结构,从而激发了她的设计灵感。  “我设计的家具能拆散、可拼装,完全采用榫卯方式拼接而成。”《高背椅》和《脚摇凳》是薛文静的代表作,用于休息的
看似平淡无奇的木质方盒,需要18道工序才能完全打开,什么盒子如此精妙?  在方炳海的家中,我们终于见到珍宝。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盒子,内部却深藏玄机,并排的三列抽屉,由9道暗锁构成,隐藏的榫卯机关利用杠杆环环相扣,手艺人在制造时,每一环都不能有偏差,设计如此巧妙,制作如此精细,不得不赞叹手艺之精湛。  满屋两百多个方盒壮观地摆满了各个角落,包括明代圣旨匣、天官赐子镜奁、黄花梨手饰匣、清代官幅官印匣、楠
传统技艺并非只出现在街头巷口,高校里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重视这些传统技艺的再运用。  手艺,本是流传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技艺,劈丝编竹、挥锤打铁、和泥做陶、开料锯木……但随着现代化技术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机械代替人工冲击着传统手工艺。“心手相传·中国高校手工智造设计展”汇集了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湖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14所院校的52位师生
将小树叶贴在木片上,再裹一层晶莹剔透的树脂,宛如琥珀般光亮动人。该耳饰名为《寸·存》,是邶风陶艺设计师杨奇的新作。  杨奇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2010年开办了邶风陶瓷设计工作室,主要从事陶瓷设计、首饰设计。他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一将文化融于设计之中,抢眼而没有内涵的作品,华而不实。  “树木、树叶、树脂,是我对树的元素解构和重组,思维来源于现代艺术中的解构主义。”杨奇介绍道,其中树木代
在《东爱情故事》里,莉香和完治深夜跪在地毯上玩拼图的浪漫,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目前。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正悄然兴起,不是泡吧、不是露营、不是打保龄球。而是在闲暇时。独自或约上三五友人,玩玩具。长期生活于都市中的人,偏爱益智玩具,因为这不仅能让他们寻回童年时代无忧无虑的感觉,还能不定时地让大脑做个体操。  每种新的玩具或新的玩法,想要玩得转,都需要动脑筋。还有一些玩具它存在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让玩的人绞
日前,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支持的茅台白金酒“中国原创”盛大启航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启动仪式上,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了1.15亿的慈善基金,创立了“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用于支持中国的原创设计、技艺传承、文化传播、展览展示、相关人才培养与发展等公益活动,同时还设置了专项基金支持中国工艺美术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标本制作,却没包含在这﹁三百六十行﹂里,但苏新刚已经在这行干了三十多年。  在普通人的眼里,标本制作这行跟动物尸体打交道,多少都带着些神秘和敬畏的气息。  苏新刚就是这神秘行业中的一员,从1984年开始接触,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的标本制作生涯,说他拥有一双“复活生命”的巧手,一点也不夸张。  苏新刚是青岛水族馆海产博物馆标本制作部的经理,走进他的办公室,像是在参观一座迷你
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当初我们背着新书包就进学堂了,古代入学却有诸多讲究。  9月1日,是无数顽童鬼哭狼嚎的一天。因为,开学了。学龄儿童都要收拾起玩心,进入人生的学习旅程,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  其实,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儿童入学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大事,在古代也不例外,入学礼十分隆重,和成人礼、婚礼、葬礼并称“人生四大礼”。不妨探究一下:古代入学有哪些讲究?  时间:闲时入学忙时耕  
“1、2、3,起!”七八个男士或趴或蹲,高举双手支起木棍,在翠绿的草地上竖起一根用花环与藤蔓装饰的桦树枝,它叫五月柱,是北欧传统的民间节日仲夏节的标志。当它竖立起的那一刻,充满浓浓斯堪的纳维亚风情的音乐响起,背人赛跑、喝彩舞蹈、仲夏节手艺博览等民俗活动也拉开了序幕。  这是一个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民族的传统节日,瑞典人、挪威人、丹麦人、芬兰人和冰岛人共同聚集在托马斯大街的斯堪的纳维亚社区中心(Sc
竹和鼎本是风马牛不及的两样东西,但是陶艺大师郑舒文却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为观众带来一场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盛宴。  三足鼎立,是人们常用的一个成语。不过,如果走进陶艺大师郑舒文的工作室,看到他以竹和鼎为素材创作的陶艺作品后,这个成语恐怕就要被改成“三竹鼎立”了。三条粗壮的“竹腿”上立着一个个或圆或方的大鼎,有的鼎外长满了娇嫩的竹芽,看起来像一个扎手的菠萝;有的鼎上长着两根相连的竹子,与女士们的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