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及其预防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cendant_of_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对地震的危害、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轻预报,重预防的思想,对强化地震灾害的预防工作具有积极的有启发意义。关键词:地震;预防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arthquake hazard, cause analysis, put out the light weight prediction, prevention thought, to strengthen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work has a positive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earthquake;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 P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人类脚下的地球,是一个准球体。以人的观察尺度,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3 公里,体积为10832亿立方千米,质量约为600000亿亿吨。它有一颗天然的卫星:月球。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围绕太阳公转,同时又自转。太阳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太阳系隶属于银河系,银河系隶属于宇宙。以宇宙的尺度观地球,地球便是沧海一粟了。就地球的内部结构而言,从外到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及地核。通常认为0- 40公里为地壳,40-2890公里为地幔,2890-5150公里为外核,5150-6378公里为内核。地壳为固态物质,地幔为可塑状固态物质,地核之外核为液态状物质,内核为固态物质。
  这么一个奇怪的地球,既要忙着公转,又要忙着自转。地球内部物质又不均匀,惯性力、离心力、重力、电磁力、星球引力相互作用,地球内部应力在不断地调整中,当局部应力聚集,骤然释放,就发生地震。
  地震对地球来说,就好比是人的咳嗽,只是微微的振动,是无足轻重的;但对人类来说,则是大事件,常常伴随着灾难的发生。
  看看人类历史上的地震记录,就知道地震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
  据记载,公元前1809年(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被认为是最早的地震记录;公元前70年6月1日(西汉宣帝本始四年六月二十九日),“地震,或山崩水出”,“北海、琅邪地震,坏祖宗庙城郭,杀六千余人”;大约公元1201年7月,近东和地中海东部地区地震,众多城市遭破坏,估算死亡人数达110万,被认为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公元1556年1月23日(明嘉靖34年),中国陕西关中发生8级大地震,影响范围达7省211个县,死亡人数达83万之多;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郯城地震,震级8.5级左右,地震波及鲁、苏、皖、浙、闽、赣、鄂、豫、冀、晋、陕、辽诸省及朝鲜等,震中周围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破坏,有感半径达800多公里,死亡人数约20万;1920 年,中国甘肃省地震,8.5 级,死亡20万人; 1923年9月日本关东大地震,8.3 级,死亡达14万人,地震引发大火,烧毁房屋36万户;1933年四川叠溪地震,7.5级,地震时山体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溃决,洪水纵横泛滥,长达千余里,淹没人员2万多,冲毁良田5万亩;1960年5月22日智利接连发生了7.7级、7.8级、8.9级三次大震,震中区几十万幢房屋大多破坏,引发滑坡及巨大的海啸,海啸殃及日本国;1970年5月,秘鲁最大的渔港钦博特市地震,7.6级,6万多人死亡, 100万人无家可归;1976年7月,中国唐山地震,7.8级,造成24万人死亡;1990年1月,伊朗西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7级地震,造成4万人死亡,10万人受伤;1995年1月日本阪神7.2级地震,造成5千多人丧生; 2001年1月印度氏6.7级地震,造成2.5万人死亡;2003年伊朗巴姆地震,震级为6.3级,死伤人数高达7万;2004年12月,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地震,9.0级左右,引发巨大海啸,20多万人死亡;2005年,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地震,7.6级,7.3万多人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2008年5月12日的中国汶川地震,8.0级,造成了8万多人死亡;今年1月加勒比岛国海地地震,7.0级,造成10多万人丧生;今年2月,刚刚发生的智利康塞普西翁地震,8.8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座始建于1550年的城市,屡遭地震、海啸破坏,屡迁城址,1754年迁到现址)。
  以上列举的,只是部分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有的地震,是发生在海域或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小,造成的损失小,所以人们记忆不深。如1950年8月15日中国西藏墨脱地震,8.5级,2001年的昆仑山大地震,8.1级,人们早已淡忘了。但如果它们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就会酿成惨剧。
  其实,我们脚下的地球天天在震,时时在震,秒秒在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应力调整的一种形式,地球“震”是正常的,“不震”是不正常的。有资料显示,全球每年的地震总数可达500万次以上。只是绝大多数地震是轻微的,人们感觉不出来。看看地震台的测震记录,你就会发现,地球的确是天天震,时时震了。据不完全统计,仅仅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境内发生的8级以上地震3次,6级以上地震近100次,4级以上地震近200次,还有不计其数的4级以下地震。
  地震的发生,在地域上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有些地方,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有些地方,则多次发生灾难性地震。所谓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等等,就是指地震发生在地域上分布的规律性。当然,这些分带也不是百分之百对的。
  地震在时间上的规律性极难把握,这便是为什么地震预报被称为是世界级的难题。地震有点像“醉汉”,晃晃悠悠的,在人们不在意的时候发生了。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世的时候,依据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对地震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还成功地预报了辽宁海城地震。当时比较乐观地认为已经掌握了地震的规律,令世人感到惊奇。没想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突如其来,7.8级的大地震,几乎把唐山市夷为平地;2008年的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又是突如其来。由此看出地震预报的高难度。
  这么一个不停地在太空中运动的地球,影响地震产生的因素太多,随机性太大,造成地震预报的高难度。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意义很小。倒是地震的前兆,如地声、地光、动物异常、水位异常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又要求这些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反应,必须是快速度的,因为这些前兆的到来,预示着地震很快地到来。所以许多国家的防震理念,大都是把注意力放在预防上,而不是预报上。
  地震最可怕的是房倒屋塌,危及生命,所以房屋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房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抗震能力,在结构及建材上下功夫。美国的旧金山发生多次大地震,1906年是8.3级,1980年是7.3级,1989年是7.3级。但是,1906年旧金山死亡700多人,1989年几乎没有人员伤亡,在1989年的地震中,除了金门大桥断裂以外其它建筑物几乎都没有受到什么损坏,说明在抗震措施上取得了成效。
  日本是地震频发的国家,日本人的防震理念很强。“应急百宝箱”是众多家庭配备的,房屋抗震设计也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如果建筑工程师忽视抗震标准,尽管没有造成损失依然被判罪入狱。日本的居民区,都设置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逃避。日本人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采用“柔构造”,也是很有创意的。“柔构造”不是通过加粗、加固梁柱等来对抗地震,而是要让大楼适度摇晃,这样的“柔构造”能够吸收地震的能量,而不是“硬碰硬”地对抗地震波。这些理念和措施,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地震知识的普及是十分必要的,让人们懂得地震形成过程,对地震有正确的认识。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以及应急演练也是十分必要的,让人们在地震中有效地保护自己并施救他人。另一方面,按照“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人类应更多的在预防上做文章,城市的选址应是慎之又慎,人类的居住地应是建立在相对的安全岛上,而不是建立在地震带上,特别是尽力避开从古以来有过大震“前科”的地区以及容易产生崩塌、滑坡、震陷等对抗震不利的地区。城市的规划,应充分考虑防震、抗震要求。不要把城市建设的过于庞大,有着适度的城市规模及人口密度。楼房建设不宜高而又高,密密麻麻。建筑物应有有效地抗震措施。这样,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才有可能降到最低的程度。
  人们不必怨恨地震,因为地震是地球内部应力调整的一种形式,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是正常的,不震是不正常的,天天在震,时时在震,秒秒在震。只是人类还没很好地摸透地球的脾气,没有很好地顺应自然的规律。地震把重重的房子震倒,然后砸死、砸伤房屋中的人(应特别警惕那些“豆腐渣”工程!);或者地震中引发的崩塌、滑坡、水灾、火灾等,造成大量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地震是一定要发生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以人的祈祷为转移。人们不能左右地震的发生,但可以有效地预防地震。等到房倒屋塌,再在废墟中搜寻、扒拉幸存者,那已经属于最下策了。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东部地区人口密集,有不少地区自古以来有地震“前科”,防震任务十分艰巨。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如在昨日,损失极为惨重。愿人们更好地认识地球、认识地震,更好地顺应自然的规律,变恐惧地震为“适应”地震,愿地震历史上那种惨剧少些,再少些!
  
  參考文献:
   [1]付廷红. 科学的回归. 发现, 2004, 增刊.
   [2]付廷红.哲学地质学原理.地球,2009,11期
   [3] 郑友消. 世界历史上的大震. 科学之友(A版), 2008.
  
  作者介绍:付廷红,男,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会员,研究方向水工环地质、构造地质。
其他文献
摘要:提出啤酒工业副产品在城市燃气中的利用方案;分析其实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啤酒工业副产品城市燃气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啤酒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各大啤酒生产厂家纷纷扩建或新建啤酒厂。啤酒行业产业化的扩大,使得啤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沼气,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沼气中甲烷的气体组分约为50%,城市燃气天然气中甲烷的气体组分约为94%以
期刊
摘要:大跨径混凝土拱桥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桥型之一,其跨径越来越大,施工控制技术也在实践中日益发展。本文对采用多段悬拼法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施工控制的特点,施工控制目标、内容和方法,悬拼过程中的调索方案和扣索力的计算方法、监测系统的组成等,为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混凝土拱桥,多段悬臂拼装,施工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文
期刊
摘要:建筑消防设施的建设,是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进行有效抑制和防范险情的有效措施。但是近年来我国各地区重大火灾消防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将建筑中的消防设计又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如何有效的进行建筑消防设施的设计,防止重大消防事故的发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现象,对建筑设计中的消防设计规范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计;规范;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19世纪法国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取得了压倒一切的地位,它题材新、风格新,科学的飞速进步使人们既渴望发明的创新。它力求恢复古典美术的传统,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受理性主义美学的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它代表着一股借复古以开今的潮流,标志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同时随着时代发展,在新古典主义中萌发出具有浪漫色彩的花朵,艺术家为之改革创新,在绘画史上创造了无数杰出的典范。  关键字:新古
期刊
摘要:室内装饰装修作为建筑设计的一种延续,在施工中同样应该遵循建筑施工的管理规范。本文从事前规划筹备、事中落实控制、事后检查监督三个方面对室内装饰装修的施工管理进行总结,希望对相关工程管理人员有所启发。  关键词:室内装饰装修;施工管理;全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装修公司只
期刊
摘要: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进行阐述,包括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方面的控制,提出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供管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铁站空调大系统的能耗形式的分析,分析整个地铁车站空调的控制模式及其能耗的影响,以及空调大系统的水系统进行分析,从细节对地铁车站的空调大系统分析其能耗,并使能耗降到最低,使节能环保与工作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环控能耗、变频调速控制、冷水系统、蓄冷技术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地铁作为一类特殊的建筑,由多个隧道连接而成,且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是保证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一项基本建设,随着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很大的發展空间。但是面对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低价中标的恶性竞争,水利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显得至关重要。  根据笔者所在集团水利施工板块多年的施工经验和对成本控制的管理方法,结合自身体会就工程实施阶段的成本
期刊
摘要: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核心。从大的方面来说,工程质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长远利益,人民的生命安全,从小的方面来说,工程质量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确保质量安全。本文论述了建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
期刊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包括的内容较多,且专业性非常的强,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工程测量学科,为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施工、竣工验收过程中,水利水电测量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社会的进步推动着各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的实现更为突出。在GPS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等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