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中规定必修内容的提议与辨析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w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了刊登在《体育教学》杂志2010年第2期上,由赵超君老师撰写的题为《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中规定必修内容的思考》(下称赵文)一文,触动颇大。深感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攻坚期,体育教学工作者必然要选择、寻找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各种路径。而赵超君老师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中规定必修内容的提议,就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选择问题上发出的一个改革的声音,而且是一种要求恢复过去体育教学大纲统一性的呼声。但我们认为,如果按照赵超君老师的这个提议去做有许多不妥之处。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些我们的观点,求教于赵超君老师和各位同行。
  
  一、体育教学内容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赵文回顾了我国体育教学内容由统一性到开放性的教学文件变化的过程,却没有仔细讨论导致这个漫长而艰难的变化的原因。我们觉得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被关注、呼吁、讨论、研究与改革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让大家比较清晰地认知教学内容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多个体育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和灵活性方面不断地进行了调整和让步,以适应全国广大地区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但是,却始终难于满足各地对教学内容开放性的要求。一直以来,一些体育教学专家和各地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解除规定性的呼吁和要求从没有停歇过。他们一致认为全国一本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统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数亿中小学生上同样教学内容是阻碍我国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因素之一。而且研究证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学内容开放的必要性。毛振明教授就曾“从体育教材与体育教学大纲的逻辑统一性、现行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内在逻辑性、评估教学质量的科学性、教材内容的不定性和无序性等几个方面,对‘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作为编写体育教材,进行体育教学,评估体育教学质量和对体育教学进行管理的依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质疑,指出:体育教学大纲的统一性具有它的历史性和非强制性的属性,由于体育学科内容不具有内在逻辑性,并且体育教学大纲缺乏体育学科考评的终极支持,所以,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成为‘四个依据’”。总结建国六十年来专家和各地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开放性的诉求,主要的观点和理由如下:
  (1)地域辽阔,条件差异大,难于统一。我国地域辽阔,经纬分明,时区宽广,气候相差极大,人民的体质类型、生产方式也有相当的差别;在这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去要求体育教学内容的统一,明显是不可能的。因此是难于做到教学内容统一的。
  (2)文化传统,资源独特性,无法统一。我国民族众多,生活习性、文化差异极大。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文化和民间体育内容。在这种民族和文化条件下,去要求体育教学内容的统一,明显是无法做到的。因此是不可能做到教学内容统一的。
  (3)教学内容,功能替代性,无需统一。现代科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门类繁多、功能齐备,相互之间具有可替代性。在这种具有并行的、成系列、全面教育功能的教学内容体系下(各地能开展什么内容还受经济条件影响的情况下),去要求体育教学内容的统一,明显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是无需进行教学内容统一的。
  (4)必修选修,缺乏协调性,不必统一。面对各地体育教学内容开放性的诉求,尽管以往历次体育教学大纲修改都做了必修、选修的选择,并且不断加大了选修时数,一直加大到选修时数超过必修,也无法满足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开放性的彻底要求。在这种历史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开放性的诉求下,还去要求体育教学内容的统一,明显是不可能的。因此是不必进行教学内容统一的。
  可见,将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开放,是建国以来几代体育教学工作者的追求,也是具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抉择,并非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者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将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权下放给学校和体育教师,只是体育教学内容开放性诉求达成的一种契机,更本质体现的是体育教学内容开放发展的历史必然。因此,绝不应该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教材选择与编制的科学性问题,就将原因归咎为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造成。即使跟学校和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不当有关系,那也只是适应体育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只要肯动老筋、想办法是可以解决的。千人一面,万人一书的局面在新中国的体育教学发展历史上已经被批驳,绝对不能让它再一次出现。我们认为体育教学内容的开放,是几代中国体育教学工作者共同呼吁,牺牲了许多代青少年享受良好体育课程教育的机会,才赢得的大好改革成果。
  
  二、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与编制出现问题的原因
  
  赵文实事求是地描述了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但在分析造成的原因时,简单地将其归咎为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开放造成的,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事实上,导致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与编制不够科学的原因很多,我们经过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后,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厘定,寻找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
  (1)体育课程改革的动作过大,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准备不足。相对于我国历次体育教学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的力度和强度是最大的。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超越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关系上提出了目标统领内容的思想;将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制权利下放给学校和体育教师等。面对这些举措,习惯在教学范畴里做革新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明显感到缺乏课程意识和选择与编制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在于,体育课程的设计者对教学内容改革的难度预计不足,缺乏对中小学体育教师面对如此改革需要何种知识与能力准备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缺乏应对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师课程知识不足的措施。也就是说从课程设计层面出现了影响课程实施效果的因素。
  (2)教师培训方式不够完善,缺乏对课程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任何体育课程改革,要想获得良好的改革效果,就必须对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主体——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深度、高效的培训才能取得成功。然而,本次体育课程改革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都存在明显的问题,如培训时间不足,缺乏深度的问题;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培训方式呆板,缺乏互动与实践的问题。这样的培训结果只能使体育教师从理念上理解了课程标准,却并没有真正具有独立选择与编制教学内容的实践与操作能力,导致了不少学校的体育课上教学内容盲目、混乱,缺乏科学性,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等现象,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3)职能部门的管理与指导未到位,导致教学内容选择过于随意。从中小学体育教师选择与编制教学内容的情况调查结果看,中小学体育教师在选择与编制体育教学内容时,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错误:
  ①未寻找到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只是随意地选择一些教学内容组成某水平或年级的教学内容体系,缺乏由课程目标到教学内容建构的课程知识和能力。
  ②只是单纯地从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等方面考虑选择教学内容的条件,而没有顾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及课程目标实现的要求。缺乏从学生需要出发灵活运用场地器材的变通能力。
  ③只从自身擅长或喜欢的运动项目中去选择教学内容,而没有从实现课程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去思考。
  ④极少数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散失,缺乏责任心,钻体育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开放的空子,随意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应付体育教学工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有社会因素、教育行政因数、学校因素和体育教师个人因数等。但是职能部门的管理与指导未到位却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将教学内容的选择权下放后,要求国家、地方和学校实施三级课程管理,省教育厅、设区(市)教育局、县(市、区)教育局都负有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管理任务,必须制定地方性的实施指导意见,规范本地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制的行为。但是,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这些部门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管理与指导不力的情况,这是导致学校与体育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过于随意非常致命的诱因。
  (4)学校自律意识尚未形成,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赋予教师的选择权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缺乏规范。
  
  三、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与编制存在问题的破解
  
  出现上述情况,是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需要我们有正视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毅力。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各司其职,就一定能解决好教学内容放开后产生的那些暂时性问题。
  (1)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学内容选择的管理工作,制定好本地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与编制的指导意见。本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实施了三级课程三级管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有管理本地课程开设和教学内容选择与编制的管理职责。目前,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行使了该权利,认真研究,科学地制定了地方实施体育课程的指导意见,就本地学校与体育教师教学内容选择与编制问题制定了具体的规范,给学校和体育教师使用好教学内容选择权指明了方向,有效地解决了学校与体育教师选择与编制教学内容缺乏比较具体的依据问题,使体育课程科学的地方化和校本化成为可能。
  (2)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与体育教师教学内容选择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指导解决。各级教研部门的体育教研员负有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师科学地选择与编制体育教学内容的使命,应该经常地深入各级中小学校,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选择与编制体育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予以指导和纠正出现的偏差,帮助学校形成科学的、独特的体育校本课程。同时,可以利用发现的典型学校,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一些优秀中小学校的经验,使大面积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够接受典型经验的熏陶,逐渐形成体育课程内容选择与编制的能力。最终,促使每一个中小学体育教师都具备体育课程意识,并具有独立选择与编制体育课程内容的能力。达到这个境地虽然比较困难,也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只要坚持,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3)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课程意识与课程编制能力的培训,使中小学体育教师具备必要的体育课程编制的能力。体育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依靠中小学体育教师,只有广大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理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深刻涵义,理解了课改设计者的意图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课程目标才可能得以实现。而这一切必须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必要的、经常性的反复有效地培训才能实现。从长远角度看,中小学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课程知识,理性理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性质、特点、目标体系、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课程实施等问题,才能科学、理性地选择与编制体育教学内容。中小学体育教师只有理清了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才能寻找到达成多维度目标需要的教学内容,并将之合理结构使其成为某一水平或某一学年的完整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内容选择与编制能力的形成,需要多次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需要各级中小学体育教研员经常深入基层学校,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选择与编制体育教学内容能力发展的现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与指导,最终让每一个中小学体育教师都具有独立完成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制的能力。
  四、鼓励各级中小学校认真研究,形成各校既有科学性,又有独特性的校本课程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正在课程内容上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地方课程校本化的路径上进行探索。各级中小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内容与功能的特殊性,结合学校的历史、规模、体育传统与体育文化等因素,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独立编制既有地方风格,又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
  总之,我们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开放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几代体育教学工作者努力才取得的重大历史突破,应该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工作,向他们普及课程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课程内容选择与编制的能力,使他们最终能科学、合理地驾驭体育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毛振明.对当前我国体育课程与教材理论的几点质疑(下)——读《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后的思索[J].体育教学,2000(4).
其他文献
一个好的体育器材管理者,就是一个好当家,更是学校后勤的一个好助手。如何做到体育器材的有效管理,提高器材利用的全面性、方便性、高效性,保证体育课及其他体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应该是体育器材管理者积极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管理实践,总结出了“四化”原则管理模式,现与大家交流。  一、器材管理人性化  对于体育器材管理,各校几乎都设立了《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实际管理
教踢毽子课时,我们发现同学们刚买来的新毽子踢的时间不长却容易掉羽毛,特别是毽底与毽柱更易断掉,经过反复思考和试验改进,使用前先给毽子穿上新衣服再使用,效果很好,简称穿衣法。  制作方法如下 :  1.找来各种颜色的小布片、细线绳(或细铁丝)。(如图1)  2.剪一个比毽子底略大,恰好包起来不超过毽柱高的圆布。经过试验,圆布的半径通常是底毽半径的三倍。(如图2)  3.把毽子放在剪好的圆布中间,包好
2000年毕业参加工作后,从同事那里见到了你,爱好读书的我,读完了里面的文章,立即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此《体育教学》成了我每年的必定刊物,捧读每一期杂志,欣赏每一篇文章,反思自己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颁奖暨全国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会”于2009年4月23-24日在京召开。本次大会首先现场颁发了8个学科“
一、设计思路    1.以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目标统领教学全过程,使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法、评价手段的选择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2.突出高中(水平五)田径必修模块教学的“主题性”、“基础性”及“拓展性”,使先进的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基于本校的实际及学生的特点,将高中(水平五)田径必修模块教学第6次课跑的拓展练习——校园定向跑游戏作为本课主要学习内容。  3.注
目睹队员在寒冷冬天训练中流汗,有几分欣慰,又有几分“心疼”。欣慰的是,我和队员在为我们的目标努力拼搏着;心疼的是,队员湿透的衣服在冒着热气,训练结束后穿着那湿透的衣服回到宿舍。望着队员,我想起我在高中训练队那段痛苦岁月——
一,小海绵块的制作我们将废旧的海绵切割,成10cm×10cm×20cm的长方体小块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计大小,然后用帆布缝制成相应的尺寸包裹在外面,这样小海绵块就制作好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出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倡导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达到学习动作技术和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判断和相互协作能力,变课堂为乐园,在特定的课堂气氛中有效地进行学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设计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激发兴趣,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
手球是一种用手持球,运用移动、传球、接球、运球、射门、封抢断球等技术,以及各种攻防战术进行对抗的集体运动项目。手球起源于欧洲。1917年,德国柏林体育教师海泽尔专为女子设
1.队列练习  利用队形队列,如稍息、立正,蹲下、起立,坐下、起立,原地踏步走、起步走、跑步走等,强调学生注意站立时不要拱背、含胸,注重立、坐、行的正确姿势,锻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针对性锻炼  1)加强对学生肩部和背部肌肉的锻炼。简单而有效的练习手段是,双手宽握单杠做引体向上,并主动用胸部去触杠,加强背部和肩部的肌肉力量。  2)姿势强化。抬头挺胸,头顶沙袋或实心球,沿直线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