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7年颁布的课程标准中,历史学科明确了五个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当中,时空观念素养作为历史学科基础素养引起广泛讨论。
一、时空观念素养的内涵与学业质量水平
作为中学教学一线教师,笔者时刻关注时空观念在日常教学中的落地。培养时空观念,首要任务是认清时空观念的内涵以及相关的学业质量水平规定。
根据徐蓝教授的阐释,时空观念的内涵是指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1]据此,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一书中,编者提出了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等级要点包括:
水平一要点:理解按时序划分时期;知道史事与历史地理的联系;识别地图信息,知道古今地名区别。
水平二要点:能够将史事时空定位;能够运用时间术语描述过去;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描述史事;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水平三要点:能够把握史事时空联系;运用时空术语对长时段、较大范围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
水平四要点:在独立探究中将问题置于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时空尺度做出合理的论述;能够独立绘制相关图表。[2]
四个等级的要求逐步递增,体现不同的教学层次与要求。笔者认为这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
二、培养时空观念,构建多层次课堂——以《辛亥革命》为例
当明确了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四个学业质量水平要点后,笔者尝试运用四个等级要求设计课程。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后,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辛亥革命》一课为例,设计合适的教学环节和情境,渗透时空观念。
(一)学业质量水平第一、二等级
第一、二水平两个等级难度相对较小,能够在讲述事件发生过程中体现。于是,笔者用时间轴梳理革命的基本进程,用历史地图把握辛亥革命发生的空间。
1.时间轴形式呈现。
1911.10.10
一、时空观念素养的内涵与学业质量水平
作为中学教学一线教师,笔者时刻关注时空观念在日常教学中的落地。培养时空观念,首要任务是认清时空观念的内涵以及相关的学业质量水平规定。
根据徐蓝教授的阐释,时空观念的内涵是指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1]据此,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一书中,编者提出了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等级要点包括:
水平一要点:理解按时序划分时期;知道史事与历史地理的联系;识别地图信息,知道古今地名区别。
水平二要点:能够将史事时空定位;能够运用时间术语描述过去;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描述史事;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水平三要点:能够把握史事时空联系;运用时空术语对长时段、较大范围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
水平四要点:在独立探究中将问题置于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时空尺度做出合理的论述;能够独立绘制相关图表。[2]
四个等级的要求逐步递增,体现不同的教学层次与要求。笔者认为这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
二、培养时空观念,构建多层次课堂——以《辛亥革命》为例
当明确了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四个学业质量水平要点后,笔者尝试运用四个等级要求设计课程。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后,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辛亥革命》一课为例,设计合适的教学环节和情境,渗透时空观念。
(一)学业质量水平第一、二等级
第一、二水平两个等级难度相对较小,能够在讲述事件发生过程中体现。于是,笔者用时间轴梳理革命的基本进程,用历史地图把握辛亥革命发生的空间。
1.时间轴形式呈现。
191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