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72559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克菲勒这个姓氏,在美国早已成为富翁的代名词。这个至今对美国的政策有着重要影响的财团,也崛起于19世纪美国那场惊天动地的西进运动。


  洛克菲勒家族是移民美国新泽西州的德国后裔,1839年,约翰·D·洛克菲勒在纽约出生,父亲是个医生。1853年,洛克菲勒一家从纽约迁到俄亥俄州,那时,洛克菲勒15岁。他们在伊利湖畔的克利夫兰市的一个小镇落脚。克利夫兰是当时美国西部开拓地带连接东部的出入口。
  从小父亲不断给洛克菲勒灌输的思想是:“人生只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洛克菲勒深受影响,于是在高中二年级时中途辍学,早早投入这个实业世界。1855年,洛克菲勒进入一家兼营货运的中介公司当簿记助理。从这时起,洛克菲勒的商人才华便开始展露出来。洛克菲勒根据新闻报道,预测英国即将发生饥荒,便自做主张替公司购进一批面粉、火腿和玉米等食品,不久英国果然发生饥馑,公司因出口这批货物获得了巨额利润。
  1858年,洛克菲勒辞掉中介公司的工作,认识了和他有过相同工作经历的英国人克拉克。洛克菲勒向父亲借了1000美元,与克拉克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经纪公司”,把美国西部的谷物肉类出售到欧洲。
  1859年,美国西部宾夕法尼亚州钻出了第一口油井,很快就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石油热”。宾州钻出石油和加州发现金矿一样,都成为了美国西部开拓史上的大事件。但当时石油大量被开采,需求量却没有上升,石油价格一路下跌,直至和水一样便宜。洛克菲勒认为此时开采石油的人都是笨蛋,他的哲学是“做生意一定要等待时机”、“打前锋的赚不到钱”。所以他耐着性子,按兵不动。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铁路建设风起云涌,石油需求量大增,洛克菲勒的机会也来了。1863年,洛克菲勒在克利夫兰开设了一个炼油厂,把西部的石油运到纽约等东部地区。在石油业中,勘探石油等工作被称为“上游工业”,精制和销售属“下游工业”。随着下游工业的兴盛,克利夫兰出现了50多家炼油厂,洛克菲勒决定垄断“下游”工业,那时他只有28岁。洛克菲勒掌握着大量运油的铁路车辆,并和宾夕法尼亚等铁路部门达成秘密协议,每天固定通过铁路输送定量的石油,而铁路则给洛克菲勒的运价打折扣。运输成本降低了,洛克菲勒便用压低售价的办法来压跨其他竞争者,并且吞并了许多中小炼油厂。到1869年,洛克菲勒的炼油厂已发展成美国最大的炼油厂,每天能生产1500桶的石油制品。
  1870年1月,洛克菲勒将他的炼油厂变为股份公司,并正式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MobilOilCompany)。但洛克菲勒的野心是“称霸克利夫兰,买断匹兹堡,控制东部”。
  1878年,美孚石油公司在打倒他的最后一个强大对手———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后,取得了38家石油公司的股权,控制了美国炼油工业资产总值的90%以上,确立了它在石油工业中的垄断地位。1882年,洛克菲勒为了集中控制他设在全国的许多子公司,将美孚石油公司改组为一个“托拉斯”。所谓托拉斯,就是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关系的多家企业,合并组成的一个垄断组织形式。最大企业的业主拥有领导权,其他企业主则放弃独立性,成为按股分红的股东。托拉斯的成立,是为了垄断销售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范围,以获取高额利润。托拉斯是美国的产物,洛克菲勒便是这种垄断形式的开山鼻祖。
  随着洛克菲勒“石油帝国”实力的迅速增长,它的触角也伸展到金融、公用事业和一些工业部门。洛克菲勒依靠庞大的石油帝国和巨大的金融实力作后盾,大大加强了其在美国金融界的地位和影响。
  与此同时,他把手伸向国外,利用国外廉价的劳动力,“掠夺”国外丰富的石油资源,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亚非拉地区的石油开采成为了他的财富的主要来源,1935年,洛克菲勒控制了海内外大约200家公司,资产总额达到66亿美元,他的私人财产也超过了15亿美元,成了名噪世界的“石油大王”。
  洛克菲勒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卓越的经营才能为他带来巨大财富和显赫地位,但他的名声并不好。人们认为他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对竞争对手残酷无情,任意操纵石油价格。尽管他拥有巨富,但对社会事业和慈善事业从不愿花一文钱,甚至公开扬言“救助会使人懒惰”,拒绝一切捐款。他的名声臭到连总统要与他共进午餐,白宫都不得不事先用电话通知他:“请从白宫边门进来”,根本不敢让众人知道。
  *((西夏)
其他文献
美国人最喜欢诗人罗伯·佛洛斯特(1874-1963)的《不由这路》一诗。  两年前,桂冠诗人罗伯·品斯基发起一项运动,以便找出美国人最喜爱的一首诗,结果《不由之路》中选。  该诗的结尾是:  “林中两条路分岔,而我——  我选了较少人走的那一条  而一切差别已由此而生。”    罗伯·品斯基把这个评比的部分结果交给国会图书馆建档:100卷三教九流的美国人朗读他们最喜爱诗篇的录像带、录音带。  还有
期刊
5月14日,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去世,享年62岁。自4月2日脑血栓病发后,小渊一直处于昏迷之中,对他的去世,人们或多或少已有了心理准备,但这位政坛巨人就算永远离开了仍是日本政客手中的一张好牌。    子承父业成大器    小渊1937年6月25日生于群马县的中之条市。13岁那年,父亲当选为众议员,当年举家迁往东京。小渊从小目睹父亲在政坛闯荡的艰辛,中学时代就暗下决心远离政治。后来他考入早稻田大学文
期刊
世界最大蚊帐    困扰非洲国家的一种致命疾病是由蚊子传播的疟疾。据统计,每年非洲有200万人死于此病。为了引起全球关注此问题,以及宣传灭蚊的重要性,尼日利亚制造了一顶全球最大的蚊帐。该蚊帐高3米,面积是一般蚊帐的225倍,获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见右图)*((阿布加)    芬兰网民比率最高    北欧国家芬兰不但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移动电话的国家,其上网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也是全球之冠。
期刊
公认为新时代的重要一环,而近年英国的传媒研究学士课程,无论在本土或外地均十分吃香,报读此科人数增长更是各科之冠(见下表)。  传媒研究的存在价值向来被英国教育界广泛质疑,外界对其也有不少偏见,例如不少人批评这一科的录取标准过低,报读学生只需在高级程度会考取得至少三项乙等或以上的成绩就可,但实际上竞争十分激烈,每季均有逾千名学生争夺仅70个学额。  获录取的学生可在课堂中使用一般专业传媒机构沿用
期刊
金庸小说为世界华人所宠爱是众所周知的。其在海德堡的一段遭遇也像小说一般……    失窃    《金庸作品集》最早出现在海德堡是在1991年。当时海德堡大学汉学系瓦格纳教授为重建图书馆而购买了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一是希望图书馆开始收藏当代中文畅销作品,以助学者研究;其二是考虑将图书馆对外开放,为华人社团提供义务服务。  果然,一套金庸作品集出现在书架上不久,便为华人读者所知,几天之内全部借出。这
期刊
逾475种在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物种如今正生活在澳大利亚。多年前,澳大利亚人约翰·万姆斯雷(如图)认为自己知道该如何保护它们,他买了84英亩的乡村土地,种上了10万株澳大利亚当地的树和灌木。围上栅栏后,他把鸭嘴兽、袋鼠及其他有袋类动物“请进”了这个新“家”。  万姆斯雷一直梦想着为稀有动物建造更多的“避难所”,但是资金匮乏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为此,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让澳大利亚人有机会亲眼看看生
期刊
美国:娱乐研究课程  在美国洛杉矶,“娱乐”就是一切,当地充斥着各种娱乐活动,就是新闻媒体,也普遍出现新闻“娱乐化”的现象。有见及此,当地的南加州大学有意通过不同学术范畴,如法律、建筑、商业及新闻系等,以“娱乐作为21世纪人类生活的决定性概念”为主旨,进行研究,希望把娱乐提升至学术讨论层面,以及训练新一代的传媒大亨。  南加州大学安嫩伯格传播学院有关人员说,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要协调现有的近百个课
期刊
当秘鲁总统藤森力求在6月初举行的第二次总统选举中连任,而与民气正旺的印第安裔领袖托莱多全力周旋的时刻,藤森的前妻苏珊娜却积极为参选国会议员造势而紧紧咬住他不放,无情地揭露藤森薄情寡义、蛮横独裁的一面,使他陷入狼狈不堪的窘境。但这不过是藤森梦魇的开始,苏珊娜若正如所料中选,而藤森又再次蝉连的话,两位老冤家将来势必会在国会议事堂里碰头,到时候,藤森恐将难逃苏珊娜咄咄逼人的凌厉挑战。  秘鲁总统藤森自
期刊
30年前,欧洲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从工厂里排出的有毒泡沫漂浮在河面上,天空始终那么阴沉灰暗,森林里许多树木死亡。欧洲的几条主要河流也被污染得非常严重,河水散发出腐烂的气味,河底积满淤泥,河里几乎不见鱼类的踪影。现在,经过长时间的治理,鱼儿开始重返易北河、莱茵河等欧洲主要河流。有些欧洲人认为,欧洲的环保事业终于取得了成功。  可是,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因为尽管欧洲的河流干净了,欧洲仍有其他环
期刊
曾读过一则非常有意思的寓言:话说两条欢天喜地的河,从山上的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各自分别经过了山林幽谷、翠绿草原,最后在隔着大海的一片荒漠前碰头,相对叹息。  若不顾一切往前奔流,它们必会被干涸的沙漠吸干,化为乌有;要是停滞不前,就永远也到达不了自由、无边无际的大海。云朵闻声而至,向它们提出了一个拯救它们的办法。  一条河绝望地认为云朵的办法行不通,执意不就范;另一条河则不肯就此放弃投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