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英语高考试题特点研析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ue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高考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它的命题方式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方案的实施,除了京津沪江浙自主命题外,新高考省份的语,数,外仍然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2021年新高考省份有:江苏,湖北,福建,辽宁,广东,重庆,河北,湖南。本文将着重探讨新高考I卷英语试题改革特点。
  【关键词】新高考;试题改革;命题方式
  【作者简介】詹舒婷(1986.06-),女,汉族,福建平和人,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中学二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英语高考命题改革的逻辑路径
  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命题改革经历了几个时段,1977年高考以考查陈述性知识为主。1978年是我国的第五次课改,英语高考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1985年高考进行标准化改革,“知识立意”开始转向“能力立意”。2001年是我国的第八次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2007年,我国开始使用高考课标卷,探索考查三维目标的方式方法。2015年我国提出“一点四面”。2016年教育部提出高考评价体系,构建“一体四层四翼”。2017年,我国提出学科核心素养。
  由此可以看出,英语高考命题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越来越好。
  二、新高考I卷英语高考试题的设计背景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内的高考考查内容体系。此外,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指出一定要把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四个服务”“四个正确”作为基本遵循,把握好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规律。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于2018年9月在光明日报上发文《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响应号召。
  为此,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高等学校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需求和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改进考试技术,改革考试内容,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其内容改革的核心,是考试命题改革。
  三、英语高考试题改革特点研析
  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内涵。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一核”是指高考 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綜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它是当今中国英语高考命题、评价的指挥棒。
  2.福建省2021年高考即将采用的新高考I卷试题题型研究。福建省2021年英语高考将采用新高考I卷,其题型设计类似于2020年高考英语的山东卷。试卷结构进一步优化,强调关键能力的考查,相比2020年全国I卷的试题,新高考I卷在题量和分值上出现“两增一减”的变化。听力一样,都是20题30分。阅读理解部分分为的四篇四选一和一篇七选五,每小题的分值由原来的2分提升为2.5分,阅读总分由原来的40分提升到50分。语言运用部分分为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完形由原来的20题30分改为15题15分,总分值降低了5分。语法填空不变。写作方面有很大变化,2020年全国I卷只有一篇分值是25分的作文,以往考查的是应用文,2020年全国I卷考查的是一篇写人的命题作文,而新高考I卷对写作的考查分为应用文,字数要求80字分值15分,还有一篇是读后续写,字数要求是150字分值是25分, 也就是写作由原来的25分提高到40分。2020年全国I卷考查短文改错,新高考I卷将删除这个考点。
  2020年全国英语高考试题,题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全面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体现立德树人的时代特征,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对听力、阅读写作等关键能力的考查,改变相对固化的考查形式,与时俱进,促进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2020年全国I卷和山东卷(新高考I卷)部分试题测试特点和素养分析。因2020年全国I卷和山东卷(新高考I卷)在阅读、完形和写作板块有较大区别,本文主要探讨这三个方面。
  2020年高考英语这两卷语言都是原汁原味,它们的语料都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权威报刊、网站和书籍。2020年全国I卷阅读A篇,应用文,人与社会的列车信息,来源于国外网站,词数268,难度易。2020年高考山东卷阅读A篇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应用文,讲的是诗歌大赛的征稿启事,来源于教师指导手册的附录页,词数264,难度为易。全国I卷阅读B篇夹叙夹议,讲的是人与自我,重新阅读带来的好处,来源NPR,词数394,难度难。而山东卷B篇记叙文,讲的是人与自我,努力自有回报,来源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网站,词数432,难度易。全国I卷阅读C篇,说明文,讲的是人与社会,竞走,来源纽约时报,词数400,难度中。山东卷C篇说明文,人与社会,介绍一本有关乌兹别克斯坦游记的书,词数383,难度中。全国I卷阅读D篇说明文,讲的是人与自然,介绍发光植物可用来照明,来源CNN,477字,难度难。山东卷D篇,通过实验讲述饮食同伴的身形和食量对我们饮食习惯的影响,说明文,来源加拿大《环球邮报》,词数432,难度中。阅读理解考查推理判断、猜测词义、主旨要义、细节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能力。
  阅读七选五全国I卷,讲述接受自我,说明文来源Huffpost。山东卷讲述优秀演讲者需要掌握的准则,说明文来源于AMA网站。考查文章细节,主题结构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卷(新高考I卷)每题阅读分值为2.5分。   全国I卷完形20题30分,夹叙夹议,讲述父母是否应该对孩子撒谎,来源于一本国外的书籍。山东卷15题15分,记叙文,讲述改善环境,来源于Life Daily。完形考查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在特定语境中的词汇运用能力。山东卷(新高考I卷)调整为15分总分,每题一分,题数减少,但是考查点精准到位。它主要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词汇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能否在掌握、理解文章主旨大意和段间、句内和句间联系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和选择符合特定的上下文语义和用法的动词、名词等词性。
  山东卷(新高考I卷)的写作I篇关注体育锻炼,倡导健康意识。写作II篇考查读后续写,续写两段,每段给出段首语,文本讲一户善良人家的三个孩子在母亲的影响下开始想办法帮助镇上一户贫困家庭的孩子挣钱,大儿子想出了制作爆米花让那个孩子去卖的好主意,语篇充满正能量,在思想和行动上为学生树立榜样,充分体现高考育人的重要使命。读后续写是新高考I卷的一大亮点,为福建考生备考指明方向。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新高考I卷对试卷结构、试题呈现方式、分值权重作了调整。新增的读后续写,创造性地将阅读和写作深度結合,有效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充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所倡导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四、针对新高考I卷试题特点的备考建议
  综观2020全国I卷和山东卷
其他文献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浪潮下,利用“互联网 ”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逐渐成为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最新目标。中小学校面临着“停课不停学”的新考验,相继开展了在线教学。一时之间,在线教学成了全国上下关注的重点话题。然而,在这股热潮中,对于在线教学效果的质疑声也在不断涌现。本文笔者在调查分析在线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在线教学;网络;中小学
【摘要】为了解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多元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建议,希望通过问题互动、小组互动与情境互动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发展,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多元互动;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关赏(1989.07-),女,汉族,河北人,广州软件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语言学。  引言
【摘要】针对在初中英语教學中“读写融合”的应用原则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在科学性、趣味性及策略性等方面。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读写融合”的应用方式,在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持续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读写融合”;初中学生  【作者简介】唐新荣,广西龙州县响水镇中学。  阅读为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写作的基础。写作
【摘要】英语翻译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翻译教学中,概念隐喻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概念隐喻的翻译教学是英语翻译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就目前的翻译教学现状来看,对于概念隐喻的翻译教学还没有发展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相应的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学生对于概念隐喻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整体来看,概念隐喻翻译的实际成效不理想、隐喻翻译技巧掌握不牢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英语翻译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本文对于翻
【摘要】“读思言”模式明确了英语教育教学的主客体关系,英语教学中,主体是学生,客体是知识、媒体是老师。黄远振教授在讲座《英语读思言立学树人理论的实践进路》中曾指出“读思言”包括立学和树人两重含义。立学,即学生“细读——深思——能言”,树人,即学生“好读——善思——立言”。他还指出,“读思言”立学树人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理解类、建构类、创造类“读思言”研究内容。这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彰显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在众多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的创新性和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了便利,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让英语课堂生动有趣。本文对“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为基础重点讨论了提升英语阅读效果的好方法。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石蕊(199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
【摘要】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是文化和交流的载体。文化品格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到培养和发展。本文从人文历史、宗教信仰、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并提出了通过阅读厘清这些文化差异、提升学生文化品格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阅读;文化品格  【作者简介】刘方(1987.09-),女,汉族,江苏徐州人,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硕士研究生,
【摘要】小学英语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促进小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发展目标,其中写作是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一种书面交际形式。小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可以锻炼自己的英语思维,教师通过有效的思维导图可以提高英语写作训练的效果,增强学生在小学英语训练中得到的满足感和收获感,提升小学生的英语作文能力。基于此,本文就思维导图下的小学高段英语作文能力的提升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摘要】目前,中职英语单元词汇教学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表现为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比较呆板以及教学内容陈旧等。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从单元主题、词根词缀和动词中心词等角度开展词汇教学,既能实现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视化,又能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之间的区别联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词汇教学;单元主题  【作者简介】杨智丽,江苏省海安中等专
【摘要】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地推进,新颖生动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的新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的重要新形式,受到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这种生动的教学模式也被应用起来。但是这种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将思维导图教育模式应用在初中英語教学中以及如何运用这种模式达到提升初中学生英语成绩的目标是本文想要分析的一些问题。思维导图模式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