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和学的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已经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那么,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学习?在科学探究学习中教师如何实现角色转换?
  
  认识科学探究学习的特点,实现教学理念的转换
  
  科学探究学习的主要特点是: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团结协作、个性发展、注重归纳、关注过程、重视结果。
  在第一次人教版新教材培训会上,当大家听到“科学探究”这个名词时,都有点茫然。科学探究课如何组织?有些内容连教师都不太明白,怎么教学生?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懂怎么办?这些问题在当时十分普遍地存在于教师头脑中。但是,在认识科学探究学习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一年的摸索,笔者在与学生一起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完成了教育理念的转换。一年的实践给教师的教育是深刻的:即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一个好的教师只要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潜能,这样创造的欲望、创造的思维火花就会不断地闪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与以往的学生相比,这一届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环境关注得多了。第一个课题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在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一般性探究过程的示范后,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的化学探究思维大大地拓展。第二次选题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时,有1/2的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科学探究,之后很多学生不再满足于课本上的探究,而是选择一些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改变吗?怎样防止自行车锈蚀?中捷水资源危机及环境的污染等问题。
  从本届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换是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的保证。科学探究学习以学生自主活动、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结论为主要活动形式;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分析给出的和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较、类比和归纳。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这种角色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师向学生展现人格力量,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展现智慧、艺术、毅力等人性化力量的良好契机。
  
  落实科学探究学习的指导,体现教师地位的转变
  
  科学探究学习的成效,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在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体现在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导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遇到疑难时的指路人,而非直接解决问题的人。
  选题指导中学化学科学探究的内容要与所学化学知识相联系。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所选题目应充分考虑到能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出可行的方案,让所有学生都能动手动脑,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其次,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层次性,要面对所有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选择反映事物本质与内在联系的主题为核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充分提高,拓宽、深化所学化学知识,浓缩化学探究过程,提高收集、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包括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形式。实验探索类课题应选择具有化学知识迁移和开发应用价值的课题,同时还应具有学生动手、能理解、易分析等特点。例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改变吗?怎样防止自行车锈蚀?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发生变化吗?等等。
  调查探索类课题应选择与社会科技直接关联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社会、人文。例如: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中捷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等等。
  讨论类课题应选择与材料、能源、健康、环境密切联系的课题,促进学生保护环境、利用资源与自我保护的意识。例如: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与自救;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等等。
  探究过程的指导探究过程的指导应落实课题探究的一般程序指导。探究程序分4个阶段。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主动或在他人的指导下对问题的可能答案做出猜想或假设;介绍课题研究的意义;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指导撰写活动计划,并明确注意事项。
  第二阶段: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实施方案,收集信息,组织人员分工,设计记录表格,真实地记录第一手的数据资料,特别注重自己的猜想及结论的及时记录,在收集汇总信息的基础上开展组内交流,对特别分歧之处应指导学生进行重复性调查或实验。
  第三阶段:得出结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四阶段:评价、交流、总结。在教师指导或与他人讨论下,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同时将自己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和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在此过程中还应重视协作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指导,培养相互尊重的意识和共同合作的能力。
  探究结果的评价指导探究性学习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本次探究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探究结果的评价重在对探究过程的评价,探究方法的评价,探究过程中新点子、新主意的评价,探究过程中克服困难、协同工作、创造条件完成探究任务的意志品质的评价等。
  
  结束语
  
  总之,笔者认为,一年来的探究式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据调查表明,95%的学生都喜欢上化学探究课,72%的学生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以前是30%)。在中考中,今年的中考成绩也明显好于往年。
  (作者单位:1 河北省沧州市中捷产业园区第一中学2 北京市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之间的内部或本质联系,规律对其适应范围内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具有支配作用。  在化学反应中的运动和平衡规律,它支配着液体中各种形式和性质的平衡体系,是化学分析的理论基础。有的分析化学就采用酸碱平衡、络合平衡、沉淀反应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方式分类。滴定分析法试验也相应分成中和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容量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等。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经典方法的重现性都是很好的。它们虽然各具有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多数是让学生对原有信息或知识进行“回忆”,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循序渐进的问题。上课时充分发挥问答法的优越性,把英语课堂变成活泼、有问有答的场所,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1 优化案头设计,发挥教学机智    教师备课
对于船舶艉轴密封环内外侧工作介质压差引起的密封端面变形,传统采用的分析方法隔离体法和整体粘接都假定密封端面必须始终完全接触,忽略了动、静环密封端面变形的差异,不能反映
1直觉思维的主要特点    直觉思维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从培养直觉思维的必要性来看,直觉思维有以下3个主要特点:    1.1简约性  直觉思维是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考察,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做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它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
描述了计算机主板的稳定性对超频影响的两个主要因素,并给出了达到超频目的的几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内燃机油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生物柴油和矿物柴油,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生物柴油和矿物柴油对内燃机油抗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燃机油中加入生物柴油和矿物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