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终奖只是收入分配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如今已成为社会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的一个缩影。
“我是典型的月光族,房租水电费和生活费,每个月工资几乎剩不下多少。每年过年回家就指望那点年终奖了。”当记者问到一般可以拿到多少年终奖,陈斌说,“去年是1 万,今年公司效益比去年差,就不好说了。”
春节将至,农历谓之“年关”。一般企业将年终奖放在春节前发放,因此不少人元旦过后就开始翘首期盼年终奖。如陈斌般,辛苦工作一年以后,人们都希望拿到不管是作为精神安慰还是作为物质奖励的年终奖,来肯定自己一年的成绩。不过在2012 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二年下滑,为7.8%,创下13 年来最低。多数企业利润下滑已成定局,今年的年终奖会缩水,几乎成为大部分工薪阶层的共识。
就在此时,网络上一篇“国企家庭100 万年终奖怎么花,换车旅游还是投资?”的文章引来各种羡慕嫉妒恨。
其后,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公布一批数据, 截至2012 年11 月底,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6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4.2 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3% ;实现利润1.7 万亿元,同比下降6.9%。
但一份由人力资源研究机构科锐国际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科锐国际2012 企业年终奖调研报告》显示,1000 家受访企业,58% 将上调年终奖,其中,国企、民企、外企上调年终奖的分别占71%、64%、52%。
不能说的秘密
坐在办公室里聊聊天,为员工们组织几次集体活动,新年策划一次联欢会……这份工作的年薪是600 万。
世界上真有如此羡煞旁人的工作吗?据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银行高管透露,这正是他们银行总部工会主席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而这位工会主席是某高官的家属。当本刊记者反问,那你们银行又能获得什么利益?“我们头儿去各省不是有高规格的待遇吗,多有面子。”说这话时,这位银行高管的脸上露出难以自抑的得意神情。
在一家国有金融机构总部担任部门经理的王建华看着自己的工资卡往往会有些难为情:“工资高得不符合国情,其实我心里并不踏实。”据她介绍,公司的福利补贴包括每年5 万元左右的养老保险,含社会保险和企业年金;每年7 万多元的住房补贴和公积金;每月的车费补贴和汽油补贴2000 元;每年报销社保以外的各种保健医药费单据5000 元;图书卡、旅游费约2 万元。这还不包括已经享受的两大福利,一是住房;二是子女就业,她的女儿大学毕业后也在金融口工作。
对辛苦了一年的企业员工们来说,年终奖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然而对于2012 年的中国制造业而言,年终奖却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相比于大型银行、垄断国企的巨额年终奖,很多经营困难的制造企业早已拿不出钱来发年终奖。但是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用工荒,一些民企老板不得不勒紧腰包为员工发放年终奖;另一些老板则因为发不出年终奖被冠上“铁公鸡”的称号。
尽管表现低调,但每到年底,烟草、石油、煤炭、电力等垄断性行业都会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众矢之的。
职位世袭 财富阶层固化
“为什么要发年终奖?这本是一个很正常的市场行为,我们还处在一个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时代,年终奖固然多多益善,但国企除外,国有企业是特殊的经济体。”法学界人士乔新生说:“在任何国家,国有企业都不可能随便就发额外福利和奖金,因为这样做有私分国有资产的嫌疑。”
其实关于高额年终奖,也是近些年才有的事。因为在过去,国企还戴着大面积亏损的帽子。
1994 年随着税利分流制度的确立,国务院提出国有企业要“逐步建立国有资产投资收益按股分红、按资分利或税后利润上缴的分配制度”。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资本积累,作为一种过渡措施,财政部决定把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作为国家再投资,留在企业内部作为企业发展基金”。那时我国国有资产经营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导致了国有企业很少向国家上缴税后利润。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企不断向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尽管还有一些国有企业亏损,但总体上在向着盈利的方向发展。然而,占用国有巨量资源的国企依然没有改变利润不上缴或是上缴部分太少的格局,而是将这些利润演变成了各种内部“福利”。
因此,高福利的国企特别是垄断国企对社会各阶层来说,就像一张张让人垂涎欲滴的大饼。
去年,湖南一桩针对领导层的纵火案,更是揭开了“国企秘密”的冰山一角。 2012 年8 月27 日,湖南邵阳妇女石燕飞携带汽油瓶冲入会议室,向正在开会的邵阳市自来水公司党委班子成员泼洒汽油并点火,公司党委书记、经理隆新民及两名副经理被火烧跳楼而亡,另有4 人受伤。纵火后,石燕飞跳楼自杀未遂。
根据官方通报,石燕飞的作案动机为:不满公司未同意招收其第二个子女进入公司工作。这桩血案的背后,隐藏着地方企事业单位职工世袭的传统。
诸如此类在很多地区,很多国企都已快变成职工子弟世袭工作的“家族企业”。
被垄断的高福利无法公平
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若出现了两级分化,改革就失败了。改革数年来,整个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严重,阶层之间流动性不断减小,出身而非勤劳、才智、努力越来越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调查显示,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 上升至目前的0.47,这不仅超过了0.4 的国际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最高与最低的比例更是扩大到了11 :1,而这种差距约1/3 是垄断因素造成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充分竞争、妥善经营获得的利润分配无可厚非。但当前垄断行业中不断上演的“超国民”待遇却日益面对“公平”的考问。虽然年终奖只是收入分配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如今已成为社会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的一个缩影。
不少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曾经掀起过减薪风暴。但是雷声大雨点小,不少行业一边控制工资收入,一边却增加了福利收入。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等人认为,规范和约束国企在奖励和福利发放方面的程序和标准,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还要尽快改变当前部分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市场机制,让市场迈向开放,让企业运营走向透明。
2012 年,“你幸福吗?”成为年度流行语经济学家卢周来(任教于国防大学)在被问及如何看待“幸福”一词时,他说,“幸福”固然与经济增长速度有关,与个人收入有关,但更与社会公平与否有关。一个国家也许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个人财富累积速度也很快,却可能会因为社会不公平而导致社会上大多数人幸福感反而降低。卢周来认为,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如果要推动“幸福”社会建设,那他们必须摒弃总是以“效率”替代“公平”,使得我们的社会滑向不幸福的方向。
“我是典型的月光族,房租水电费和生活费,每个月工资几乎剩不下多少。每年过年回家就指望那点年终奖了。”当记者问到一般可以拿到多少年终奖,陈斌说,“去年是1 万,今年公司效益比去年差,就不好说了。”
春节将至,农历谓之“年关”。一般企业将年终奖放在春节前发放,因此不少人元旦过后就开始翘首期盼年终奖。如陈斌般,辛苦工作一年以后,人们都希望拿到不管是作为精神安慰还是作为物质奖励的年终奖,来肯定自己一年的成绩。不过在2012 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二年下滑,为7.8%,创下13 年来最低。多数企业利润下滑已成定局,今年的年终奖会缩水,几乎成为大部分工薪阶层的共识。
就在此时,网络上一篇“国企家庭100 万年终奖怎么花,换车旅游还是投资?”的文章引来各种羡慕嫉妒恨。
其后,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公布一批数据, 截至2012 年11 月底,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6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4.2 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3% ;实现利润1.7 万亿元,同比下降6.9%。
但一份由人力资源研究机构科锐国际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科锐国际2012 企业年终奖调研报告》显示,1000 家受访企业,58% 将上调年终奖,其中,国企、民企、外企上调年终奖的分别占71%、64%、52%。
不能说的秘密
坐在办公室里聊聊天,为员工们组织几次集体活动,新年策划一次联欢会……这份工作的年薪是600 万。
世界上真有如此羡煞旁人的工作吗?据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银行高管透露,这正是他们银行总部工会主席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而这位工会主席是某高官的家属。当本刊记者反问,那你们银行又能获得什么利益?“我们头儿去各省不是有高规格的待遇吗,多有面子。”说这话时,这位银行高管的脸上露出难以自抑的得意神情。
在一家国有金融机构总部担任部门经理的王建华看着自己的工资卡往往会有些难为情:“工资高得不符合国情,其实我心里并不踏实。”据她介绍,公司的福利补贴包括每年5 万元左右的养老保险,含社会保险和企业年金;每年7 万多元的住房补贴和公积金;每月的车费补贴和汽油补贴2000 元;每年报销社保以外的各种保健医药费单据5000 元;图书卡、旅游费约2 万元。这还不包括已经享受的两大福利,一是住房;二是子女就业,她的女儿大学毕业后也在金融口工作。
对辛苦了一年的企业员工们来说,年终奖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然而对于2012 年的中国制造业而言,年终奖却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相比于大型银行、垄断国企的巨额年终奖,很多经营困难的制造企业早已拿不出钱来发年终奖。但是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用工荒,一些民企老板不得不勒紧腰包为员工发放年终奖;另一些老板则因为发不出年终奖被冠上“铁公鸡”的称号。
尽管表现低调,但每到年底,烟草、石油、煤炭、电力等垄断性行业都会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众矢之的。
职位世袭 财富阶层固化
“为什么要发年终奖?这本是一个很正常的市场行为,我们还处在一个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时代,年终奖固然多多益善,但国企除外,国有企业是特殊的经济体。”法学界人士乔新生说:“在任何国家,国有企业都不可能随便就发额外福利和奖金,因为这样做有私分国有资产的嫌疑。”
其实关于高额年终奖,也是近些年才有的事。因为在过去,国企还戴着大面积亏损的帽子。
1994 年随着税利分流制度的确立,国务院提出国有企业要“逐步建立国有资产投资收益按股分红、按资分利或税后利润上缴的分配制度”。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资本积累,作为一种过渡措施,财政部决定把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作为国家再投资,留在企业内部作为企业发展基金”。那时我国国有资产经营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导致了国有企业很少向国家上缴税后利润。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企不断向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尽管还有一些国有企业亏损,但总体上在向着盈利的方向发展。然而,占用国有巨量资源的国企依然没有改变利润不上缴或是上缴部分太少的格局,而是将这些利润演变成了各种内部“福利”。
因此,高福利的国企特别是垄断国企对社会各阶层来说,就像一张张让人垂涎欲滴的大饼。
去年,湖南一桩针对领导层的纵火案,更是揭开了“国企秘密”的冰山一角。 2012 年8 月27 日,湖南邵阳妇女石燕飞携带汽油瓶冲入会议室,向正在开会的邵阳市自来水公司党委班子成员泼洒汽油并点火,公司党委书记、经理隆新民及两名副经理被火烧跳楼而亡,另有4 人受伤。纵火后,石燕飞跳楼自杀未遂。
根据官方通报,石燕飞的作案动机为:不满公司未同意招收其第二个子女进入公司工作。这桩血案的背后,隐藏着地方企事业单位职工世袭的传统。
诸如此类在很多地区,很多国企都已快变成职工子弟世袭工作的“家族企业”。
被垄断的高福利无法公平
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若出现了两级分化,改革就失败了。改革数年来,整个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严重,阶层之间流动性不断减小,出身而非勤劳、才智、努力越来越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调查显示,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 上升至目前的0.47,这不仅超过了0.4 的国际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最高与最低的比例更是扩大到了11 :1,而这种差距约1/3 是垄断因素造成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充分竞争、妥善经营获得的利润分配无可厚非。但当前垄断行业中不断上演的“超国民”待遇却日益面对“公平”的考问。虽然年终奖只是收入分配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如今已成为社会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的一个缩影。
不少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曾经掀起过减薪风暴。但是雷声大雨点小,不少行业一边控制工资收入,一边却增加了福利收入。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等人认为,规范和约束国企在奖励和福利发放方面的程序和标准,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还要尽快改变当前部分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市场机制,让市场迈向开放,让企业运营走向透明。
2012 年,“你幸福吗?”成为年度流行语经济学家卢周来(任教于国防大学)在被问及如何看待“幸福”一词时,他说,“幸福”固然与经济增长速度有关,与个人收入有关,但更与社会公平与否有关。一个国家也许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个人财富累积速度也很快,却可能会因为社会不公平而导致社会上大多数人幸福感反而降低。卢周来认为,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如果要推动“幸福”社会建设,那他们必须摒弃总是以“效率”替代“公平”,使得我们的社会滑向不幸福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