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重宣誓,牵起孩子稚嫩的小手
记得作家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深情地写:“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所有一年级学生家长的心声,结尾的两个标点,深深地道出了为人父母者将孩子交出时的担忧、期待、欣喜与忐忑。
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也为了让家长与学校、教师的合作更加有效,“给力”彼此,我校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召开了一年级家长会。会议还没开始,报告厅已座无虚席,家长认真地观看学校的专题纪录片,仔细审视孩子生活、学习的环境。鸦雀无声的会场,让在场的每一位教师都感到了家长对于学校、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
校长做了简短的发言之后,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的家长震撼,一年级任教学科的三十多名教师面对所有新生家长庄严宣誓:“我宣誓:我将坚守讲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严谨治学,修身立德;启智求真,因材施教。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宣誓完毕,会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教师的誓言,不是轻描淡写的话语,而是要用一生甚至生命去践行的诺言。那一刻,家长感动了,宽慰了,他们放心地将孩子的手交给我们。散会后,一位家长和我谈到,他曾看过美国教师的宣誓文章,提到这样一句话:“我还将坚持不懈地维护这一信念——鼓励并尊重终身学习和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当时,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现在,看到那么多教师充满自信地站在家长的面前,听到他们铿锵有力的誓言,一下子觉得教师与家长心灵有了默契,“学堂”的确如“教堂”般神圣,这样的家长会,触动了家长的心弦,有意思。而后,家长们走进班级,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相约面对面,一起开展“真诚交流,共育希望”的活动。家长们放心满意的笑容,无声地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他们已经充满信任地将孩子稚嫩的小手交到我们手中,让我们轻轻牵起。今后,他们、孩子、我们将携手一路同行!
走进课堂,重拾儿时纯真的美梦
受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的启示,二年级的家长会也以这样的形式举行。随着悦耳的铃声响起,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进入课堂,当一回小学生。上午三节课,家长和孩子坐在一起,认真听课,大手高举,回答问题。语文课堂上,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和热烈的掌声;数学课堂上,不时看到静思凝神的场景和到黑板上做题的身影;音乐课堂中,歌声如校园的花香一样迷人,舞蹈与小溪的流水一般畅快……课间,家长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一起坐在小树下读书,甚至一起上厕所。
从家长反馈表中得知,家长开放日的形式让家长又重拾起童年美丽的梦,他们与自己的孩子成为同学,感受学习的快乐、游戏的有趣,亲子之情更加深厚了。而作为老师,对这种形式既感觉新奇,又觉得上课的确是不可忽视的大事,要让孩子和家长在课堂上情思飞扬,自己的教学设计也要巧妙精心,语言要富有魅力。如果生命中的每一节课都能如此用心地对待,那么在孩子的记忆里,学习也将是最美丽、浪漫的事情。
精彩讲座,唤醒家庭教育的心灵
三年级学生家长会,我们邀请了南通高等师范学校贾真副教授作《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的专题讲座。
贾教授一直从事心理学工作的研究,对于孩子与家长的心理情况研究得颇为深入。她一开始就明确地提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应该懂得自己教育孩子的领域,而不是与老师“抢饭碗”。她真诚地对所有家长提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的孩子首先是一个好人,即使孩子学习不出色,也不用着急,要教育他成为一个善良的、乐观的阳光孩子;其次是培养一个有用的人,别人需要他,让他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享受做人的快乐;最后是比较高的境界,那就是培养一个有情趣的人,除了做到以上的要求以外,家长也应言传身教,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散步,会聊天,会听音乐,会读书,会独处,这样孩子就是一个精神的贵族,真正领悟到生活的意义与美好。接着她又从生活的细节入手,与家长交流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如生活习惯、控制习惯、阅读习惯等。深入浅出的阐述,让家长时而沉思,时而点头微笑,时而鼓掌。最后贾珍教授提出教育的步骤:要小步子训练孩子,贵在坚持,重视重复,培养好习惯,养成好性格,成就好人生。
专家的引领,让家长再次明白,家庭教育原来也不简单,也不是“一厢情愿、一意孤行”的事情。记得《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的封底有这样一段话:“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都由这类家长制造。”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可是许多家长“自以为是”,因为不懂教育,剥夺了孩子成长时期可贵的自由时间、空间以及选择的权利,辛辛苦苦地“毁人不倦”。而贾教授的讲座,让他们直面家庭教育,反观自身言行,陷入思考,受益匪浅。报告结束后,他们流连在贾教授身边,向她请教教育子女的其他问题,和谐互动的场面温馨融洽。
常怀感恩,铸造高尚人格的长城
四年级组的家长会,我们请家长代表发言,围绕“学会感恩,与爱同行”,谈谈自己成功的教育经验。首先由赵校长发言,他以一个二十六年的教育工作者及父亲的双重身份,交流了如何教育子女懂得感恩,真诚而富有智慧的发言,引起了所有家长的共鸣。接着三位家长代表以自己的切身体验谈教育子女感恩的话题,也许是身边人的谈话更具感染力,在场的所有的家长朋友都体会到: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灵魂会散发出一种香气,而这种香气会弥散在举手投足之间,浸润到其他人的生命之中。
随后,家长们观看了著名感恩教育的专家一横老师的演讲《学会感恩,与爱同行》,又一次受到精神的洗礼,观看时数次落泪,同时,也领会到了学校对于这次家长会的用心良苦。当一个人怀有感恩之心时,他一定心境如湖水般澄净,他就会与美好的事物相伴同行,远离贪婪、抱怨、冷漠、自私、苛刻、虚荣。家长如果懂得感恩的重要,那孩子怎能不受影响?懂得感恩的心灵,是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最美的心灵,懂得感恩的生命,是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值得敬重的生命。
汇报展示,奏响快乐和谐的旋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细心地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与潜能所在,然后耐心地加以培养,这是我校每一位老师心中的目标以及努力的方向。
五年的阳光风雨历程,学生在学校里参加各种兴趣组,也开始练就“十八般武艺”的雏形。五年级的家长会,我们献上了一台精彩的节目。50名学生的自编操展示气势宏大,这是学校在全区自编操中获得一等奖的节目《跆拳道操》。当看到学生整齐划一、刚柔相济、富含韵律感与快乐气息的体操时,家长们赞叹、鼓掌,钦佩老师的智慧与学生的表演。接着是教师们的才艺展示,饱含深情的朗诵,让家长们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学生的排笛表演,精巧的构思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悦耳的乐曲在体育馆上空久久萦绕……家长们都十分兴奋,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舞台上如钻石般熠熠生辉,他们又一次感到:孩子也如钻石一般,需要打磨,需要雕刻,才能绽放光芒。
再次回首我校“让孩子走向优秀”系列家长会,我不禁想起这一段文字:“给爱人的爱是为了永不离弃,给同事的爱是为了合作长久,但是还有一种爱,付出就是为了离开——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第一次看到这话时,感到很震撼,冷静想想,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为了离开,教师对学生的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即使明知付出再多的心血,孩子依然会有一天渐行渐远,淡出我们的视线,但身为教师的我们与孩子的父母却仍然快乐携手,不放弃无私的奉献与持久的培养,只希望孩子能如雄鹰般搏击长空,笑傲风雨,展翅飞翔!
本栏责任编辑魏文琦
记得作家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深情地写:“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所有一年级学生家长的心声,结尾的两个标点,深深地道出了为人父母者将孩子交出时的担忧、期待、欣喜与忐忑。
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也为了让家长与学校、教师的合作更加有效,“给力”彼此,我校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召开了一年级家长会。会议还没开始,报告厅已座无虚席,家长认真地观看学校的专题纪录片,仔细审视孩子生活、学习的环境。鸦雀无声的会场,让在场的每一位教师都感到了家长对于学校、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
校长做了简短的发言之后,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的家长震撼,一年级任教学科的三十多名教师面对所有新生家长庄严宣誓:“我宣誓:我将坚守讲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严谨治学,修身立德;启智求真,因材施教。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宣誓完毕,会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教师的誓言,不是轻描淡写的话语,而是要用一生甚至生命去践行的诺言。那一刻,家长感动了,宽慰了,他们放心地将孩子的手交给我们。散会后,一位家长和我谈到,他曾看过美国教师的宣誓文章,提到这样一句话:“我还将坚持不懈地维护这一信念——鼓励并尊重终身学习和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当时,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现在,看到那么多教师充满自信地站在家长的面前,听到他们铿锵有力的誓言,一下子觉得教师与家长心灵有了默契,“学堂”的确如“教堂”般神圣,这样的家长会,触动了家长的心弦,有意思。而后,家长们走进班级,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相约面对面,一起开展“真诚交流,共育希望”的活动。家长们放心满意的笑容,无声地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他们已经充满信任地将孩子稚嫩的小手交到我们手中,让我们轻轻牵起。今后,他们、孩子、我们将携手一路同行!
走进课堂,重拾儿时纯真的美梦
受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的启示,二年级的家长会也以这样的形式举行。随着悦耳的铃声响起,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进入课堂,当一回小学生。上午三节课,家长和孩子坐在一起,认真听课,大手高举,回答问题。语文课堂上,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和热烈的掌声;数学课堂上,不时看到静思凝神的场景和到黑板上做题的身影;音乐课堂中,歌声如校园的花香一样迷人,舞蹈与小溪的流水一般畅快……课间,家长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一起坐在小树下读书,甚至一起上厕所。
从家长反馈表中得知,家长开放日的形式让家长又重拾起童年美丽的梦,他们与自己的孩子成为同学,感受学习的快乐、游戏的有趣,亲子之情更加深厚了。而作为老师,对这种形式既感觉新奇,又觉得上课的确是不可忽视的大事,要让孩子和家长在课堂上情思飞扬,自己的教学设计也要巧妙精心,语言要富有魅力。如果生命中的每一节课都能如此用心地对待,那么在孩子的记忆里,学习也将是最美丽、浪漫的事情。
精彩讲座,唤醒家庭教育的心灵
三年级学生家长会,我们邀请了南通高等师范学校贾真副教授作《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的专题讲座。
贾教授一直从事心理学工作的研究,对于孩子与家长的心理情况研究得颇为深入。她一开始就明确地提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应该懂得自己教育孩子的领域,而不是与老师“抢饭碗”。她真诚地对所有家长提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的孩子首先是一个好人,即使孩子学习不出色,也不用着急,要教育他成为一个善良的、乐观的阳光孩子;其次是培养一个有用的人,别人需要他,让他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享受做人的快乐;最后是比较高的境界,那就是培养一个有情趣的人,除了做到以上的要求以外,家长也应言传身教,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散步,会聊天,会听音乐,会读书,会独处,这样孩子就是一个精神的贵族,真正领悟到生活的意义与美好。接着她又从生活的细节入手,与家长交流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如生活习惯、控制习惯、阅读习惯等。深入浅出的阐述,让家长时而沉思,时而点头微笑,时而鼓掌。最后贾珍教授提出教育的步骤:要小步子训练孩子,贵在坚持,重视重复,培养好习惯,养成好性格,成就好人生。
专家的引领,让家长再次明白,家庭教育原来也不简单,也不是“一厢情愿、一意孤行”的事情。记得《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的封底有这样一段话:“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都由这类家长制造。”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可是许多家长“自以为是”,因为不懂教育,剥夺了孩子成长时期可贵的自由时间、空间以及选择的权利,辛辛苦苦地“毁人不倦”。而贾教授的讲座,让他们直面家庭教育,反观自身言行,陷入思考,受益匪浅。报告结束后,他们流连在贾教授身边,向她请教教育子女的其他问题,和谐互动的场面温馨融洽。
常怀感恩,铸造高尚人格的长城
四年级组的家长会,我们请家长代表发言,围绕“学会感恩,与爱同行”,谈谈自己成功的教育经验。首先由赵校长发言,他以一个二十六年的教育工作者及父亲的双重身份,交流了如何教育子女懂得感恩,真诚而富有智慧的发言,引起了所有家长的共鸣。接着三位家长代表以自己的切身体验谈教育子女感恩的话题,也许是身边人的谈话更具感染力,在场的所有的家长朋友都体会到: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灵魂会散发出一种香气,而这种香气会弥散在举手投足之间,浸润到其他人的生命之中。
随后,家长们观看了著名感恩教育的专家一横老师的演讲《学会感恩,与爱同行》,又一次受到精神的洗礼,观看时数次落泪,同时,也领会到了学校对于这次家长会的用心良苦。当一个人怀有感恩之心时,他一定心境如湖水般澄净,他就会与美好的事物相伴同行,远离贪婪、抱怨、冷漠、自私、苛刻、虚荣。家长如果懂得感恩的重要,那孩子怎能不受影响?懂得感恩的心灵,是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最美的心灵,懂得感恩的生命,是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值得敬重的生命。
汇报展示,奏响快乐和谐的旋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细心地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与潜能所在,然后耐心地加以培养,这是我校每一位老师心中的目标以及努力的方向。
五年的阳光风雨历程,学生在学校里参加各种兴趣组,也开始练就“十八般武艺”的雏形。五年级的家长会,我们献上了一台精彩的节目。50名学生的自编操展示气势宏大,这是学校在全区自编操中获得一等奖的节目《跆拳道操》。当看到学生整齐划一、刚柔相济、富含韵律感与快乐气息的体操时,家长们赞叹、鼓掌,钦佩老师的智慧与学生的表演。接着是教师们的才艺展示,饱含深情的朗诵,让家长们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学生的排笛表演,精巧的构思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悦耳的乐曲在体育馆上空久久萦绕……家长们都十分兴奋,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舞台上如钻石般熠熠生辉,他们又一次感到:孩子也如钻石一般,需要打磨,需要雕刻,才能绽放光芒。
再次回首我校“让孩子走向优秀”系列家长会,我不禁想起这一段文字:“给爱人的爱是为了永不离弃,给同事的爱是为了合作长久,但是还有一种爱,付出就是为了离开——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第一次看到这话时,感到很震撼,冷静想想,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为了离开,教师对学生的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即使明知付出再多的心血,孩子依然会有一天渐行渐远,淡出我们的视线,但身为教师的我们与孩子的父母却仍然快乐携手,不放弃无私的奉献与持久的培养,只希望孩子能如雄鹰般搏击长空,笑傲风雨,展翅飞翔!
本栏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