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历史,让历史有迹可循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dy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事件本身应是真实的,然而在时间穿梭里,真实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为了弥补遗憾,于是有了“穿越热”,但因编剧或不严谨,或对史实考证不清,总会有穿凿附会之处。而高中阶段16~18岁年龄段的青年学生,正是考虑问题易片面,行为时或缺乏主见的盲目,自我认知不甚客观时,容易受次外在影响。
  历史是极其复杂的,当然复杂性是历史的偶然,真实性才是历史的必然。当代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认为,历史是人类“集体的经验与记忆。”①学习历史不可离开一个基本原则:即“论从史出”,正像胡适同志说的:“有几分证据,说几份话。有一份证据只可说一份话。”
  作为历史教师有责任去教会学生去重新“发现”历史,让历史有迹可循,回归历史的本真。经过对史料的“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让学生从历史的所谓“真、假”分辨中摆脱出来,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形成历史理性与智慧。这也是历史课程的本体特征。
  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总会留下些许痕迹,如古籍文献,书画作品,建筑遗迹,墓葬遗物等等,我们称之为史料,还有些是人们记忆中的历史,如传说,歌谣,风俗等,而这些史料是展示历史的重要道具,是学生“发现历史”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筛选史料,对史料进行相当专业的评判,以适用学生,使学生能有效的运用资料。在浩如烟海的史料里,如何选取有用的材料获得最佳课堂效果,这是件费心费时的事。笔者认为真正好的史料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真实性
  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第一要义,对史料的选择更是如此,尽可能选材严谨。否则容易断章取义。就像现在好多人写文章一上来就是胡适说过:“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实那句话是胡适介绍詹姆士的“实在论”哲学思想时说的。原话是:“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胡适原话是讲哲学的,与历史毫无关系,可是不知什么原因被我们一直误解。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又有多少类似的材料被我们误读?有多少看似简单的史实被我们曲解?如果学生依据有缺陷的材料进行分析,就无法确保“论从史出”的科学性。因此选取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上下文及全文的整体涵义,文字类材料尽可能出自原典。
  二、典型性
  选材还要依据课标,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主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核心概念。
  廓清概念,应是中学历史教师的思维品质,赵亚夫教授在深圳讲学时一再强调了概念对理解历史的重要性,而通过史料能更好的全面理解历史概念。
  如必修三讲到“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这一专题时,针对“人文主义”这一概念,笔者选择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
  (Http://baike.baidu.com/view/519204.htm)
  材料二: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实际上,这种人文思想在当时中国的国内国外背景下是行不通的。它的意义充其量只能作为中国现代人文精神发展的思想材料和经验教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摘自文池《思想的灵光》
  思考: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人文思想产生的背景与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及思想成果?
  学生根据材料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理解问题,阐述见解,得出结论。
  三、可读性
  教师在课堂中选用的史料必须要立足学生,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不能以枯燥的、繁琐的历史史料呈现给学生。材料的长短要适中,可以有所取舍;文言文中的个别生僻字词可以以括号形式注音释义,或将其翻译成白话文;引用诗词,要注意诗词蕴意的可理解性,等等。
  四、趣味性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当我们的材料触及了学生的需要的时候,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甚至也可试着根据史料设置情境,编成小故事,如,学到《卓尔不群的雅典》一课时,教师经常会选取“一个雅典公民帕帕提的故事”,就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又如学到《专制下的启蒙》一颗时,教师可以利用法国先贤祠(le Pantheon)设置问题。
  材料:巴黎有两座著名的坟,一个是先贤祠,一个是荣军院(埋葬拿破仑),先贤祠,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至今,共有72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问题:你认为为什么伏尔泰、卢梭能凭借什么进入先贤祠?假设最近法国人民又准备迎接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入先贤祠,有人提议迎接孟德斯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孟德斯鸠是否具备资格进入先贤祠?
  通过以上材料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法国三位启蒙思想家的伟大思想,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以更大的好奇心投入历史的情景中去。
  五、多样性
  历史包罗万象,史料也是浩如烟海,教师选取材料时也要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资料,还可以是图片,影视等。如讲述古代书画艺术时,可以充分利用古代的书画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介绍生活变迁时,可以利用相关照片,纪录片等,培养学生用社会发展的观点看历史,等等诸如之类。   六、现实性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所以教师选取的史料也应尽量做到与现实有更多联系,对现实有更大影响的。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可以选择有关学生自己姓氏的起源,族谱的相关描写,以及社会上认祖归宗现象的材料,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从中体会宗法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感悟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七、探讨性
  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历史资料本身往往存在记录者的主观因素,所以不同阶级立场的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对同一历史会存在不同的理解,教师选取的材料可以带入些具探讨性的,可以打破权威,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历史的事实在本质上是心理事实”,我们应该让学生去解读史料,材料间的适当的冲突与落差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的必要手段。
  如,在上《朝鲜战争》一课时,笔者引用了下述材料。
  材料一:6月25日,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朝鲜人迫使韩国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共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他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二十世纪大博览》有改动
  材料二: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朝鲜军队为了“解放”韩国,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有改动
  材料三: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美)罗茲·莫菲《亚洲史》
  思考:在这一事件的起因上,上述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能例举可能造成这种不同的若干原因吗?
  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抛出,可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讨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从而更好的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有人说,教师的专业素质境界决定着他的教学境界,而阅读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保证。“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和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绝非仅仅是事件,而是史学家在重演过去的思想,那些时间和地点的价值,对于史学家来说仅仅是特定历史背景中整合的资源,有助于史学家认识特定环境中历史人物的思想。”②
  【注释】
  ① 许倬云.《从历史看人物》——在台湾洪建全基金会敏隆讲座上的演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② 李稚勇. 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课程教材教法》,2006.9.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厦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获取生物知识,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以及注训练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生物也是一门十分科学、嚴谨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认真、严谨、科学的态度去传授学生生物知识。现在,我们来谈一谈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我们一听到农村就会联想到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条件不好等相关词语,而对于生物这门实践性极强的学课来说,农
【内容摘要】在我国的教育要求之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各个学科的基础教育。尽管初中英语是西方文化,但是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在思想道德的培养上都具有一致性。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就更加希望学生们可以通过英语的学习来吸收西方文化中的优秀品德,进而使得自己的道德教育可以更加完善。本文就是以英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为起点,探讨如何在初中的英语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英语德育教育渗透   前言  对学
【内容摘要】核心素养体系下要求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而新课改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辅助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教学。核心素养体系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能力一直是课堂培养的重点。阅读能力不仅需要课堂的教学,同时需要学生大量积累课外读物才能培养好阅读能力。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体系下名著阅读导读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系名著阅读导读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的一
【内容摘要】高中政治是高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政治的理论性强,给学生留下一种枯燥、乏味的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中正处于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问题的引导和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下面,笔者从“设置精彩的课堂导入
【内容摘要】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园丁,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个性化人才,必须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进行学习,以寻求个人发展和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制定一份合理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中学 教师 个人 发展 规划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评价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
【内容摘要】在学校当中严格的管理制度是能够开展好学校工作的强有力的保障。管理制度引起自身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和强制性,因此,促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规范和标准。但是,如果管理制度当中缺少一定的人文情怀,就会导致制度变得僵硬化,缺乏人性化,这些也会影响教师在行为、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因此,学校管理应该做到人文化和制度化的有效统一。基于此,本文针对学校管理对
【內容摘要】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发展,高考的制度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高考综合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这也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本文主要针对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模式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考综合改革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在2015年,教育部门召开关于高考
【内容提要】分层教学,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确定目标分层,分层实施关爱策略。分层教学,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深浅,实施内容分层,分层设计问题方案。分层教学,也要照顾学生合作学习的需要,落实过程分层,分层展开合作活动。分层教学,还要顾及学生课外作业的难易程度,实行作业分层,分层布置课外作业。  【关键词】分层教学目标内容过程作业分层策略  新时期,新课改在教育理念的深入与渗透、教学模式的选择与推广、教学方
【内容摘要】物理概念是学生认识物理、学习物理的基础,作为入门的第一关,教师传授物理概念的成功与否是至关重要的。而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的概括,是从个别的物理现象、具体过程和状态中抽象出的具有相同本质的物理实体。本文通过三个特别的方法来传授高中物理概念,从而可令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更直观,更容易记忆和运用。  【关键词】物理概念 通俗认识法 类比法 兴趣法  物理概念是学生认识物理、学习物理的基础,作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也应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趋势。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教学依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全面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积极探索尝试,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技巧 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