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让孩子兴致盎然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mond2008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也许是体育课没有作业的负担,或者是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之余,孩子们太期盼着能尽情地在室外获得片刻的欢娱,因此,体育课几乎都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因孩子们对体育课的热情而感动。在课余,本人常常思考着如何优化自己的课堂提问,精讲多练,通过一节内容丰富的体育课,使孩子们不仅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也能激发孩子的想象、思维,从而愉快地投入锻炼之中。
  
  二、案例描述
  在每节体育课的开始部分,教师都会介绍这节课的具体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从而做好心理准备。有的体育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往往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问题来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这些问题,通常是学生感兴趣乐于回答的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优化问题的设计。但是,在体育课上,也存在着教师的问题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缺乏有效性的情况,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气氛。
  例如这样一节体育公开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是跳绳,为了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宣布教学内容时,他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跳绳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全班学生冥想苦思却哑口无声,尽管是高年级的学生,但是很长时间,没有学生能说出正确答案,就连旁边听课的老师相互交流也不知道正确答案。学生们一下子被“难倒”了,而教师本来是想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的,反而引来的却是课堂上的“冷场”,“开局”不利,间接影响到后续教学的效果。
  
  三、案例分析
  教师的问题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将决定课堂效果是否有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设置的教学内容如:身体练习、游戏的强度、难度都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也就是俗话说的:“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而教学提问也应该如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同时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来提问。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缺乏对这一阶段学生体育常识储备情况的了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情”,对于上课选用的教材也没有仔细研究,因为教材中没有关于跳绳起源于何时的相关内容,这也导致现场听课的教师、学者也难以回答出这个问题,更别说是学生。
  此外,我们有时也能在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设计的为题又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便能回答出来。与前者对比,问题设置得太过简单,从实质上说,这样的提问都缺乏有效性,甚至是“走过场”。
  那么,反思我们的体育课,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到优化问题的设计呢?
  1.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上课之前就明确提问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是为了引出新课;是为了衔接好后面的练习还是为了解决重点、难点,等等。去除目标不明确的提问,保留有实际意义的提问。有效提问的目的性,就能使提问恰到好处,能直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问要做到难度适宜,提问适度,掌握好难易之间的“度”
  简单的问题,学生脱口而出,难以引发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太难,造成学生心理紧张,结果适得其反。
  此外,还要从提问的时机、问题的呈现形式、难易程度、变化尺度等方面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深度思维,有针对性,减少教学时间的隐形浪费。
  
  四、案例反思
  现在,回到前面的课堂,我们是否可以将那位教师的提问修改如下:“同学们都会哪些跳绳的方法,谁来展示一下?(请学生展示),同学们跳的不错,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新的跳绳方法,大家想试试吗?好,今天的学习内容就是……”。这样的提问,克服了孩子思想上的紧张心理和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习兴趣浓厚,而教师也顺势引入课题,有效实现了课堂提问。
  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如果教师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那就是无效、盲目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偏离轨道、分散精力、浪费时间。课堂提问的方法很多,应该因人而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尤其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提问要简短,问题设计更要优化,我们不妨在课前多下工夫,从学生的角度去想、去思考,更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促进孩子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逸仙小学)
  
其他文献
一、前言  《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教材7年级上册的《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一个内容,教材安排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实验,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没有安排实验,只安排了一个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并不是很理解,以至于在考试中也经常出错。  如2007年湖南省株洲市的会考题:下列四粒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损伤(如图),即使在适宜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是(
摘要:目前的数学教学研究都只是基于课内40分钟,对学生长远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结合有效的预习,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本文以新课程下小学数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具体阐述了通过预习,凭借数学本真实现数学育人价值的有效途径。得出预习后的课堂是灵动的,实施课前预习是必要与可能的结论。  关键词:数概念;预习;内动力;数学本身    小学数概念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
宽敞明亮的八年级139班教室里,29名同学正分成五个小组展开激烈的讨论。语文老师向开炬在各组间指指点点,不时参与学生讨论,甚至和学生争论起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一幕感人的场面不是发生在人们心目中的热点名校,而是发生在湖南省龙山县和湖北省来凤县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农村中学——湖南省龙山县华塘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华塘中学”)。由于和两县县城直线距离仅1.5公里,优质生源大都涌向城区学校,这所普通
一、代数复习的几点建议  1.关注考标,把握方向  中考数学考标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指导师生备考的标杆。因此,在复习时要根据考标和新课标精神,明确考试范围和复习目标,掌握技能性要求和过程性要求,弄清每个知识点要解决哪些问题及最后要达到的要求。在初中代数这部分的内容中,大致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问题。数与式主要包括数与式的有关概念和运算,用数或式表示各种情境中的数及数量关系,它们是初中数学
摘要:幼儿的游戏精神是指一种自主的、自发的、乐意的、喜欢的,一种忘我的、尽情的、不知疲倦的、充盈着生命力的状态,一种“被抓住了、被震撼了、被弄得神魂颠倒了”的畅快淋漓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它以一种精神状态而存在。反思现状,教师高控现象严重,不准玩这样,不准弄那样,幼儿的游戏精神被淡化了。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尝试运用建房策略去呵护幼儿游戏精神的思考:一是“下墩子”——换位体验,把老师还原成孩子;
摘要:作为一个班主任,既要像妈妈那样富有爱心,也要像婆婆那样具有魄力,让学生快乐地成长,班级才能管理好。  关键词:班主任;婆婆;妈妈    本人从教以来,除了生孩子休产假的那一年没当班主任之外,在我记忆里,那是“阵阵不离穆桂英”,因此,对于当班主任,我感慨良多。  刚毕业那几年,由于年轻气盛,再加上缺乏经验,当班主任的时候,我喜欢对学生指手画脚,动不动就对他们咆哮几句,以衬托我的威严,老觉得这学
一、音乐知识在环境渲染下有效渗透  环境渲染法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一种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以口琴艺术为特色教育的浙江省新昌县礼泉小学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下了一番苦功:创造富有艺术气息音乐教室、充满口琴音乐的校园生活、富有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布置,让学生时刻沉浸在口琴艺术教育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健康人格的塑造。音乐知识也得到了非常自然的渗透。  1.富有艺术气息的音乐教室  高品质的音响时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项综合性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有效的使用能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投影屏幕上的“一成不变”更适合多样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的需要,更能够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  (1)可创设教学情境。在使用电子白板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预设资源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尤其是在课堂导入环节,如果我们创设出能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的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要让学生进入情绪高昂的学习状态,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这样的“引导”,其实包括“引”和“导”两方面。  “引”就是吸引、引领,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主动而积极进
一、设疑激趣——探究的欲望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创设“疑难情境”,使学生疑中生奇,奇中生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就能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如:在教学初一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时,教师可以首先充当魔术师,请一位同学进行心算:把自己的年龄乘以2,加上5,再乘以50,然后加上自己口袋里的零钱数(以分为单位,钱数少于1元),再减去一年的天数(365天